搜索到831篇“ 黏蛋白基因“的相关文章
木毒蛾钙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与结构特点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木毒蛾钙蛋白(LxCad)的分子特征、表达量及其与Cry1Ac毒素的分子互作机制,为深入研究Cry毒素受体蛋白提供参考。【方法】以木毒蛾4龄幼虫cD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LxCad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木毒蛾幼虫不同龄期及不同组织(头、中肠、表皮)中的表达模式;通过毒力测定获得Cry1Ac毒素对木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并利用qRT-PCR分析经LC_(50)的Cry1Ac胁迫后LxCad的表达量;对LxCad进行同源建模,并从PDB数据库中下载Cry1Ac 3D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蛋白-蛋白对接,预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结果】克隆获得木毒蛾中肠LxCad基因(GenBank ID:MN380035.1)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全长为5172 bp,编码172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94 ku,等电点为4.24;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包括1个信号肽(SIG)、1个前蛋白区(PRO)、12个Cad重复区(CR)、1个近膜区(MPR)、1个跨膜区(TM)以及1个胞质区(CYT);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LxCad与舞毒蛾的LdCad的一致性最高。qRT-PCR结果表明,LxCad主要分布于木毒蛾幼虫肠道,在5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6龄幼虫中次之,低龄幼虫表达量较低;使用Cry1Ac毒素对木毒蛾2龄幼虫进行胁迫后,发现LxCad的表达量相比于对照组显著上调。蛋白-蛋白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Cry1Ac毒素和LxCad受体中分别有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这些氨基酸残基分别位于PRO、CR8以及CR9中。【结论】木毒蛾LxCad可能是Cry1Ac的潜在受体蛋白
孙媛媛陈佳宁倪涛任昊杰蔡鹏宁彭显程张飞萍王荣
关键词:木毒蛾钙黏蛋白表达谱分析分子对接
黄河鲤膜免疫组织响应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转录组研究及蛋白基因家族表达分析
王嘉利
不同类型胆囊结石与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范永茂
蛋白基因与乳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1年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关于乳腺癌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医学的热点问题。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由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发生的一个复杂、连续的病变过程,其中异蛋白(MTDH)基因能够介导乳腺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促进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下调抑癌基因的表达,介导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耐药过程,在乳腺癌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主要综述了MTDH基因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方面的进展。
温馨张喜平
关键词:乳腺癌靶向治疗
人参皂苷Rh1调控异蛋白基因影响乳腺癌SKBR3细胞侵袭转移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h1对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分空白对照组,DMSO组,人参皂苷Rh1低、中、高剂量组,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观察各组SKBR3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SKBR3细胞凋亡的情况;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各组SKBR3细胞中异蛋白(MTDH)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各组SKBR3细胞MTDH表达;应用侵袭实验(Transwell)研究SKBR3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人参皂苷Rh1高剂量组凋亡率(13.26%)高于中剂量组(12.83%)及低剂量组(7.14%),优于空白对照组(3.56%)及DMSO组(5.21%)。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均导致SKBR3细胞中MTDH mRNA及MTDH蛋白表达降低,高、中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均可降低SKBR3细胞的侵袭能力,高、中剂量组组间无显著差异,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Rh1可降低乳腺癌SKBR3细胞侵袭,抑制乳腺癌SKBR3细胞中MTDH表达,并抑制SKBR3细胞增殖,促进SKBR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DH表达有关。
李秋华刘丽辉刘明阳刘兆喆
关键词:人参皂苷RH1
蛋白基因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蛋白基因(MUC2、MUC5AC、MUC5B、MUC6)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及正常人的鼻窦膜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进而研究蛋白基因的表达与慢性鼻-鼻窦...
徐谦
关键词:鼻炎鼻窦炎病理机制黏蛋白基因
文献传递
T-钙蛋白基因逆转黑素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T-钙蛋白(T-cadherin)基因对黑素瘤顺铂(cisplatin,CDDP)耐药细胞株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大剂量冲击和逐步增加剂量相结合的方法诱导B16F10顺铂耐药细胞株(CDDP-R B16F10)。将T-cadherin转染肿瘤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T-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T-cadherin与CDDP联合作用于CDDP-R 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早期凋亡和侵袭力。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细胞可转录和表达T-cadherin。MTT法显示,T-cadherin联合CDDP可抑制CDDP-R B16F10细胞的增殖(P<0.05)。T-cadherin与CDDP联合对CDDP-R B16F10增殖的抑制有交互作用(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T-cadherin联合CDDP可促进CDDP-R B16F10细胞的早期凋亡(P<0.05)。T-cadherin与CDDP联合对CDDP-R B16F10早期凋亡的促进有交互作用(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T-cadherin联合CDDP可抑制CDDP-R B16F10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T-cadherin与CDDP联合对CDDP-R B16F10侵袭能力的抑制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T-cadherin可逆转CDDP-R B16F10对CDDP的耐药性。
陆海涛赵运华李雪飞于淑萍刘利君段昕所
关键词:顺铂黑素瘤耐药逆转
E-钙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E-钙蛋白基因(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50例经手术确诊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50例由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行子宫切除或子宫探查的对照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异位内膜组)和对照妇女子宫内膜组织(对照子宫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组织(甲基化阳性组)和甲基化阴性组织(甲基化阴性组)CDH1 mRNA、E-钙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在位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26.0%(13/50)、异位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32.0%(16/50)、对照子宫内膜组为8.0%(4/50),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CDH1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子宫内膜组(P=0.017、0.003)。甲基化阳性组CDH1 mRNA、E-cadherin表达水平[(0.4±0.2)、(129.0±17.5)]明显低于甲基化阴性组[(0.6±0.1)、(158.0±51.0)](P=0.023、0.03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存在着CDH1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甲基化阳性、阴性组织中CDH1 mRNA和E-cadherin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提示CDH1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相关。
樊霞安冬李琰康山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E-钙黏蛋白甲基化MRNA表达
靶向沉默异蛋白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si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异蛋白(metadherin,MTDH)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膀胱上皮永生化SV-HUC-1细胞和人膀胱癌BIU-87细胞中MTDH mRNA及其蛋白表达;利用脂质体转染MTDH-siRNA靶向沉默MTDH基因,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TDH的沉默效果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p53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MTDH基因沉默对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DH基因在人膀胱癌BIU-87细胞中m RNA表达(0.82±0.05 vs 0.25±0.03)和蛋白表达(0.42±0.06 vs 0.18±0.05)明显高于膀胱上皮永生化SV-HUC-1细胞(P均<0.05);与NC组相比,siRNA MTDH2组细胞中MTDH2 mRNA(0.31±0.03 vs 1.02±0.03)和蛋白(0.29±0.02 vs 0.48±0.05)的表达、siRNA MTDH3组中MTDH3mRNA(0.22±0.05 vs 1.02±0.03)和蛋白(0.18±0.08 vs 0.48±0.05)的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且siRNA MTDH3组的降低幅度大于siRNA MTDH2组;siRNA NC组及siRNA MTDH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沉默MTDH基因后,与NC组相比,siRNA MTDH组BIU-87细胞的凋亡率(38.86%±2.52%vs 9.95%±1.26%)、p53(1.58±0.07 vs 0.61±0.04)及Bax蛋白(0.86±0.06 vs 0.43±0.03)的表达显著升高,p-Akt(0.31±0.03 vs 0.75±0.08)和Bcl-2蛋白(0.35±0.08 vs 1.26±0.12)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C组与siRNA N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DH基因沉默可能通过上调p53、Bax和下调p-Akt、Bcl-2蛋白的表达诱导BIU-87细胞凋亡。
尹合奎袁敬东
关键词:膀胱癌细胞凋亡
饲料中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540尾初始体重为(10.0±0.5)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29%、4.29%、6.29%、8.29%、10.29%和12.29%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饲养8周后检测鱼体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表皮、肠道中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6.29%和8.29%组的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12.29%组血清皮质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最高,显著高于2.29%、4.29%、6.29%和8.29%组(P<0.05),但与10.29%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3)8.29%组鱼体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2.29%组(P<0.05);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6.29%组最高,除8.29%组外,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6.29%组最低,显著低于2.29%和12.29%组(P<0.05)。4)12.9%组肠道蛋白2(Muc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8.29%组表皮蛋白5b(Muc5b)基因表达量与12.29%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病原菌感染试验表明,2.29%和12.29%组死亡率较高,6.29%和8.29%组死亡率较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脂肪水平在6.29%~8.29%时,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病力和表皮蛋白Muc5b基因表达量最高。
习丙文陆春云任鸣春任鸣春谢骏
关键词:团头鲂脂肪黏蛋白

相关作者

徐永健
作品数:663被引量:3,745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蛋白激酶C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刘剑波
作品数:73被引量:345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哮喘小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 肺组织 MUC5AC
邢丽华
作品数:128被引量:523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环氧化酶-2 重症肺炎 预后 肺部感染 肺癌
张惠兰
作品数:67被引量:32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MUC5AC 环氧化酶-2 哮喘小鼠 肺组织 哮喘
张珍祥
作品数:574被引量:3,696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哮喘 蛋白激酶C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