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9篇“ 黄淮海平原“的相关文章
黄淮海平原降雨极值特征及致洪危险性分析
2025年
近年来黄淮海平原多地发生超历史极值的暴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探明降雨极值时空分布规律,依据1960~2022年降雨极值指数系列,分析了降雨极值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探究了降雨极值的概率特征及致洪危险性。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降雨极值平均态的空间格局稳定,呈南高北低分布,高值区位于淮河中上游右岸山区;降雨极值稀遇频率端的空间差异明显,按百年一遇设计值统计,各极值指数的高值区均位于淮河上游,年最大5 d降雨的高值区分布在淮河中游及海河流域子牙河、漳卫河;综合不同频率段降雨极值的频次和强度特征,识别淮河上游、海河流域子牙河北部、大清河及永定河沿太行山一带为暴雨致洪的高危险区,可据此有侧重地防范暴雨洪水的易发区域。
袁亚玲王文鹏韩蕊宋子妍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腹地公元750年以来的环境演化及地层划分
2025年
梁山泊遗迹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精细的地层对比划分和区域沉积环境分析,是梁山泊遗迹内工程开发建设的基础。本文以梁山泊遗迹范围内ZK1~ZK4孔岩心为基础,通过沉积物岩性、粒度、孢粉等指标分析,结合^(14)C测年数据建立的地层框架,提出了该地区新的地层划分方案,还原了黄淮海平原腹地1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通过区域上地层岩性、沉积环境、生物群落及地质年龄四方面的对比,将梁山泊第Ⅰ段及第Ⅱ段划分为白云湖组,第Ⅲ段、第Ⅳ段及第Ⅴ段划分为巨野组。梁山泊第Ⅰ段地层(750~900 AD)沉积环境为浅水沼泽沉积环境,气候寒冷干燥;第Ⅱ段地层(900~1200 AD)沉积环境为扰动深水湖泊相沉积环境,气候由寒冷干燥转温暖湿润;第Ⅲ段地层(1200~1300 AD)沉积环境为河流相沉积环境,气候温暖湿润;第Ⅳ段地层(1300~1500 AD)沉积环境从稳定深水湖泊相沉积环境到扰动深水湖泊相沉积,气候由温暖湿润变为寒冷干燥;第Ⅴ段地层(1500 AD至今)沉积环境从由深水湖泊相转为河流相,气候寒冷干燥。
田臣龙徐凤琳田鹏飞
关键词:沉积环境地层划分
黄淮海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评价研究
全球人口不断增加,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压力,农业集约化的负外部性不断显现。农田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其服务水平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如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
龚玲玄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黄淮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干旱变化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六大玉米主产区之一,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事件频发,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厘清区域干旱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贯彻落实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4种干旱指数:标准...
刘冉
关键词:干旱玉米产量黄淮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用水效用评价及优化提升研究
本研究将传统农业水效评价方法与多源遥感技术互补融合,评价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耕地-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采用多源遥感技术提升主导作物系统冬小麦-夏玉米的分布识别精度,揭示了区域遥感蒸散发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了农业水效评价...
杨泊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多源遥感
黄淮海平原植被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对骤旱的响应
2024年
为探明黄淮海平原骤旱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植被光合作用的影响,基于ERA5气候再分析资料和SMCI1.0土壤湿度数据集,分析了黄淮海地区2001—2020年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识别了骤旱事件并研究其演变规律和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对比星载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标准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以及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对骤旱的响应,探究了不同类型植被光合作用对骤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2001—2020年整体呈暖湿化趋势,北部地区增温明显。黄淮海北部和东南部地区骤旱频发,大部分地区发生超过20次骤旱,累计受旱时长超过90候,且骤旱多发生于秋季。黄淮海地区年骤旱次数和累计骤旱时长整体呈上升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6次/(10a)和2.2候/(10a),且呈上升趋势的格点主要位于骤旱频发区。研究区骤旱次数与气温(显著正相关)、风速(负相关)以及降水量(负相关)的相关性较高。相较于NDVI和EVI,SIF随土壤水分的变化更加同步,适用于骤旱监测。黄淮海地区灌木植被SIF对骤旱最敏感,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农田、森林和草地等植被类型光合作用对骤旱的响应逐渐降低,但不同植被SIF与骤旱次数的最大相关系数均较为接近。
陈治仲陈上缐子仪周聪肖薇
关键词:光合作用黄淮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不同种植制度的生产生态效益及可持续性评价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饲作物产区,高能耗和不合理的种植制度加剧该地区耕地面积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风险。量化黄淮海平原的不同种植制度在资源利用和环境压力方面的差异有助于促进该区域农业发展可持续。本研究...
王剑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环境代价
历史地理学视域下黄淮海平原半夏道地产地的变迁与再兴
2024年
黄淮海平原半夏道地产区历史悠久,其徐州地区邳半夏在历史上多有记载,而现今有再兴的趋势。文章拟通过系统分析为黄淮海平原半夏的种植与推广提供参考。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出发,梳理历代本草文献中黄淮海平原半夏道地变迁,并结合田野调查,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分析其兴衰演变的原因。经考证发现黄淮海平原特定的历史人文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促进了半夏道地产区的形成,而邳半夏等著名地方药材又因特定的历史地理因素而衰落,现今徐州邳半夏的果树-半夏种植模式转变不利因素,适应时代要求,值得在黄淮海平原研究推广,进一步凸显中医药道地优势。
朱苏凌孙瑞施铮陈仁寿严辉陈勇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道地药材历史地理学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及其与降水和人为因素的关系分析
黄淮海平原的地下水对农业、生活、工业及生态至关重要。经济快速发展加剧了地下水开发,导致资源短缺。为了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黄淮海平原近二十年来的地下水储量变化情况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本研究基于GRACE ...
彭晓枫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降水
黄淮海平原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土壤增温的响应
我国的人口众多,粮食安全关乎国民经济,生殖生长阶段作为物质生长和转移的关键阶段,影响着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与此同时,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30-50%,而土壤理化性质和碳氮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变化是解释农...
王晓婧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潮土小麦温室气体

相关作者

郝晋珉
作品数:249被引量:3,963H指数:35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黄淮海平原 耕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农村居民点
张佳宝
作品数:416被引量:4,697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 潮土 黄淮海平原 硝态氮 秸秆还田
杨劲松
作品数:385被引量:5,853H指数:4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盐分 土壤 盐分 盐渍土 黄河三角洲
朱安宁
作品数:113被引量:1,551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潮土 黄淮海平原 保护性耕作 免耕 农田
邓祥征
作品数:286被引量:4,302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 黄淮海平原 湖泊富营养化 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