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96篇“ 黄梅戏“的相关文章
黄梅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
苏延东编著
关键词:黄梅戏艺术
黄梅戏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草窠里飞出凤凰鸟、都市里盛开黄梅花、新时期唱响黄梅戏
金芝
关键词:黄梅戏普及读物
黄梅戏中的礼貌现象
2025年
黄梅戏中的礼貌现象符合礼貌原则但也有其特殊性,它们对于实现曲创作内容的合理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礼貌现象也具有特殊性,由于曲表演形式的特殊性,说话人自贬时的对象可能是观众,这样可以弱化作者的叙述功能,更加提升观众的代入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影响人物礼貌的施行。本文对黄梅戏中的礼貌现象展开分析。
王圣权
关键词:黄梅戏礼貌戏曲表演
黄梅戏剧种名称的演进
2025年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黄梅腔、下河调、黄梅采茶(调)等,起源、形成于湖北黄梅,最终完善并定型于安徽。在清代、民国,黄梅戏在湖北、安徽和江西等省有较大的影响,也播及浙江、福建和江苏的局部地区。在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以前,早期黄梅戏就曾在清代民国曲史上有一席之地,在民间更有着广泛影响,也成为都市剧院的时兴剧种。黄梅戏在湖北黄梅形成以后,多次对外传播,在各地出现不同的名称,最后才逐渐统一定名为黄梅戏。本文立足于大数据史料,对黄梅戏剧种名称的演进进行描述,并探讨了黄梅采茶与现代黄梅戏的关系。
梅杰
地理因素对黄梅戏的影响
2025年
黄梅戏在中国曲剧种里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五大曲剧种之一,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文章深入探究黄梅戏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地理因素所起的作用,从黄梅戏起源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着手,剖析地理因素如何在黄梅戏的音乐、唱腔、剧目以及传播等多个方面产生深刻且长远的影响。黄梅戏以其婉转清新的唱腔、细腻质朴的表演而广受观众喜爱。它的起源与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孕育黄梅戏的山川河流到当地的人文风貌,地理因素在黄梅戏的诞生、演变、传播等各个环节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深入探究这些地理因素,能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黄梅戏这一艺术瑰宝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如图1所示)。
李振烨赵一宁
关键词:戏曲剧种黄梅戏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地理因素艺术瑰宝
黄梅戏《女国医》中的女性书写
2025年
一段时间以来,女性主义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群体热议的话题。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讨论甚至是争论声中,观照女性命运、关注女性困惑、探讨女性议题,也逐渐进入文艺工作者的视线。大量女性题材文艺作品跃然纸上、立于舞台。在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参演剧目中,由湖北省曲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原创黄梅戏《女国医》就是这样一部"大女主"作品。
刘淼
关键词:文艺作品女性书写黄梅戏女性主义
黄梅戏剧种名称的形成与确立
2025年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黄梅腔、下河调、黄梅采茶(调)等,起源、形成于湖北黄梅,最终完善并定型于安徽。黄梅戏在湖北黄梅形成以后,多次对外传播,在各地出现不同的名称,最后才逐渐统一定名为黄梅戏黄梅戏剧种名称是如何形成与确立的呢?本文试做一分析与探讨。
梅杰
关键词:黄梅戏剧种
黄梅戏文化的历史发展与精神特质
2025年
从文化的地域属性看,黄梅戏文化属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文化,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端并展翼,具有吴楚文化的气质特征。从文化的历史时期、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看,黄梅戏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曲文化,它具有曲文化的总体特征。黄梅戏的发展深受长江中下游流域文化的滋养,在形式、内容、情感表达上又有着区别于其他曲剧种的精神个性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剧种风格和文化特质。
沈梅
关键词:历史发展精神特质
黄梅戏起源的若干史料考辨(续篇)
2025年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作为学术定论早已载入各种权威辞书和国家统编教材中,本无争议。针对近年出现的起源地之争,本文围绕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史实依据、《中国大百科全书》“黄梅戏”辞条献疑、黄梅戏名称的形成、程长庚早年是黄梅调艺人等展开阐述,以还原历史真相,使黄梅戏起源地之争回归理性的学术讨论范畴,推动黄梅戏繁荣发展,走向世界。
梅杰
关键词:程长庚
基于近代史料的黄梅戏源流问题重考
2025年
现有近代史料仍支持黄梅戏的起源是湖北黄梅。基于“黄梅戏”“采茶调”“采茶”“黄梅腔”“黄梅调”等关键词,考查近代史料发现:“黄梅戏”一词最早见于1921年《宿松县志》;“采茶调”一词最早见于明代王云凤的诗,描绘的是陕西西安的民风,近代则最早见于1918年天津《益世报》;“采茶”最早出现在1818年嘉庆版《石门县志》;“黄梅腔”最早在1935年天津《北洋画报》中出现;“黄梅调”的新闻最早见于1879年《申报》。从相关史料可推断出,黄梅戏大约在1875-1879年传入安徽,名为“采茶小”或“黄梅戏”。“黄梅调”最早于1879年开始在安庆城外表演,1918年安庆城外始有园表演,1922年安庆城内始有班上演;“採茶”最早于1887年在江西九江城外上演。史料中关于黄梅戏的称呼多为“淫”,屡遭禁演但屡禁不绝。相比安徽其他城市,安庆城是最早接纳黄梅戏之地。黄梅戏从安庆开始快速发展,逐渐摆脱过去乡村酬神模式,成为新的曲形式。
江离
关键词:黄梅戏源流

相关作者

江结宝
作品数:43被引量:100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黄梅戏 小戏 科诨 语言 修辞
李峰
作品数:12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黄梅戏 时白林 黄梅戏音乐 黄梅戏艺术 戏曲音乐
韦京东
作品数:15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黄梅戏 可持续发展 王少舫 徽剧 徽班
胡建国
作品数:56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共安庆市委党校
研究主题:黄梅戏 乡村 货币政策 人力资本 央行货币政策
王夔
作品数:38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戏曲剧种 黄梅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立场 明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