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90篇“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相关文章
- 微创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微创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术(LCFD)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CH)破入脑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2-01—2023-12收治的52例HCH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26例。予以单一组微创脑室穿刺引流术,联合组采取微创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LCFD。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美国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和神经功能状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血肿完全清除率高于单一组,脑脊液颜色清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单一组,甘露醇使用量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联合组患者的GOS评分高于单一组,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LCFD术用于HCH破入脑室患者,能够有效提升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康复进程,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效果。
- 刘方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室外引流管集束化护理效果观察
- 2025年
- 探讨和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室外引流管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60例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术后均实施脑室外引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接受常规引流管护理,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水平更低,携管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结论 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术后脑室外引流管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韩春艳刘婷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集束化护理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ICH)破入脑室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HICH破入脑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与对照组(经常规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各35例。对比两组血肿清除情况、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脑室内血肿清除率分别为(59.3±9.7)%、(71.2±15.5)%、(84.4±7.7)%,均高于对照组的(26.4±10.0)%、(51.1±14.4)%、(64.2±8.8)%(P<0.05);两组患者术后1、3、7 d脑实质血肿清除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0.1)h、出血量为(38.3±4.7)ml、引流时间为(3.6±1.4)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6±0.4)h、出血量为(46.1±5.8)ml、引流时间为(6.1±1.0)d。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6%(3/35)低于对照组的28.6%(10/35)(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为(14.9±2.2)分、Barthel指数为(49.5±3.9)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18.7±3.7)分、Barthel指数为(43.7±2.9)分,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1.4%(25/35)高于对照组的34.3%(12/35)(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可有效提升HICH破入脑室患者脑室内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并发症较少,价值较高。
- 丹巴高娃
- 关键词:破入脑室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率
- 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内镜组32例,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组(简称侧脑室引流组)32例。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侧脑室引流组,为(122.03±24.53)min vs.(89.69±13.84)min,住院天数短于侧脑室引流组,为(12.81±3.68)d vs.(19.00±5.40)d,P=0.000。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为78.31%±8.00%,高于侧脑室引流组的51.50%±11.63%,P=0.000。神经内镜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较侧脑室引流组低,为12.5%(4/32)vs.34.4%(11/32),P=0.039。术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电话回访,发现神经内镜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高于侧脑室引流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低于侧脑室引流组(P=0.000)。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临床效果更好,清除颅内血肿更全面,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低,能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 余文运祝圆圆唐宁张占伟喻坚柏曾劲松陈涛罗刚
- 关键词:神经内镜侧脑室外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脑室颅内血肿清除术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的手术时长为(132.8±32.9)min(90~190 min)。术后24 h的血肿清除率为(80.6±10.6)%。1例术后再次发生脑出血后死亡。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GOS为(3.2±1.1)分(1~5分),mRS为(3.6±1.6)分(1~5分)。随访期间发生脑积水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操作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远期脑积水发生率低的优点。
- 王亮王维怀鹏陈聪王溪贺伟光赵新亮高飞陈镭
- 关键词:脑室基底神经节
-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给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50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其中施以显微手术治疗的设为参照组(n=25);施以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设为研究组(n=2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脑室血肿清除率、脑实质血肿清除率、带管时间、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颅内感染率以及预后评分。结果 研究组不同时间段脑室血肿清除率、脑实质血肿清除率较参照组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带管时间、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参照组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内感染率较于参照组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11.52±2.59)分较参照组(8.89±1.69)分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2,P<0.05)。结论 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合理给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于患者脑室血肿清除率、脑实质血肿清除率提升,颅内感染率降低以及预后水平提升,均可以发挥明显促进作用。
- 封硕王坤
- 关键词:神经内镜手术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术后慢性意识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CH)破入脑室患者术后形成慢性意识障碍(pDo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阜阳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行手术干预的合并脑室出血H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8 d意识障碍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pDoC组(38例)和非pDoC组(77例)。使用改良的Graeb评分(mGS)评估脑室出血(IVH)严重程度。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DoC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预测pDoC的能力。结果115例患者中,38例发生pDoC,发生率为33.0%。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110,95%CI:1.031~1.195,P=0.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495,95%CI:0.261~0.942,P=0.032)、mGS评分(OR=1.167,95%CI:1.019~1.335,P=0.025)、去骨瓣减压(OR=12.355,95%CI:1.979~77.133,P=0.007)、慢性脑积水(OR=6.565,95%CI:1.369~31.474,P=0.019)与pDoC的形成独立相关。经ROC曲线分析,上述危险因素预测pD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7(截断值66岁)、0.764(截断值5分)、0.740(截断值13分)、0.596、0.757,联合预测pDoC的AUC为0.918(95%CI:0.852~0.961,P<0.001),敏感度84.4%,特异度92.1%。结论对于重症HICH破入脑室患者,年龄≥66岁、GCS评分≤5分、mGS评分≥13分、去骨瓣减压、慢性脑积水等因素是术后形成pDoC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脑室外引流、腰椎穿刺、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等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 曹祥记王如海李习珍李春孙菲琳杨震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出血神经外科手术
- 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及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研究
- 2023年
- 探究与分析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治疗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其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破入脑室的患者共32例,对这些患者均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治疗,观察其脑内血肿清除率及术后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治疗后入组患者的脑内血肿清除率为87.5%,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发现,术后GOS评分为平均在(4.0±0.7)分,ADL评分平均在(82.8±13.5)分明显高于术前的评分。结论 针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液化血肿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张素文刘洪泉韩彦平杨文明贺峰
- 关键词:侧脑室外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 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术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术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破入脑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ICH破入脑室昏迷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选取46例采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术联合术后常规治疗的患者纳入常规组,另选取46例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术后14 d,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NF)-κB,血清神经细胞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α(NTF-α)水平的变化;出院后随访3个月评估两组预后康复程度。结果:术后,研究组脑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血清SOD、T-AOC均明显高于常规组,MDA、ox-LDL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血清NSE明显低于常规组,BDNF、NGF、NT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血清CRP、IL-18、TNF-α、NF-κB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术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应用于HICH存入脑室昏迷患者治疗中,能够更好的拮抗患者炎性反应,调节氧化反应,促进患者神经修复,从而发挥辅助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的功效。
- 于向阳张晓玲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昏迷
-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治疗中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术的应用效果
- 2022年
- 探讨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阶段采集病例展开研究,以24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对象,基于“系统抽样法”做分组,共2组为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共计12例与观察组行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术共计12例;使用专用量表判定患者神经缺损情况,通过ADL能力量表判定预后情况,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较治疗前神经缺损量表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OS评分值呈升高趋势,NIHSS评分值呈下降趋势,其中观察组更优(P<0.05);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 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可使血肿得到有效清除,以降低颅内高压,以防发生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且预后良好。
- 梁勇基
- 关键词: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术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