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9篇“ 高温厌氧消化“的相关文章
三氯生对污泥高温消化的影响及机制
2025年
三氯生(TCS)是污泥内常被检出的新污染物,但关于TCS对污泥生物处理的影响鲜有报道。为此,在高温条件下考察了TCS对污泥消化的影响,并探究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CS会显著抑制甲烷产量及甲烷在沼气中的体积占比。同时,TCS会促进污泥的水解过程,导致发酵液内溶解性COD(SCOD)、溶解性蛋白质和溶解性多糖浓度升高;但TCS会抑制水解产物的酸化过程,导致短链脂肪酸(SCFA)产量下降,并降低乙酸盐在SCFA中的占比。微生物代谢活性分析结果显示,TCS的存在提高了活性(ROS)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且TCS含量越高,ROS和LDH的释放就越显著。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TCS的存在降低了与酸化和甲烷化相关的酶活性,当TCS含量为1.2 g/kg时,辅酶F420的相对活性降至31.2%。
孙书荃高川张斌薛淑帆付培培马浩元
关键词:三氯生污泥高温厌氧消化甲烷水解酸化
生物炭对烟草废弃物高温消化过程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烟草废弃物高温消化过程中烟碱含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及生物炭辅助下的解抑增效潜力和机制;以烤后废弃烟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烟碱含量及生物炭添加对其高温消化过程和活性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低含量烟碱(≤2 g·L^(-1))对烟叶消化过程具有促进作用,但烟碱含量达到3 g·L^(-1)时甲烷产量较未添加烟碱的实验组下降了18.4%。不同烟碱含量(0~3 g·L^(-1))添加生物炭对甲烷产量的提升率分别达到了126%~195%。Gompertz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缩短了甲烷生产延滞时间且显著提高了甲烷生成速率。结合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烟叶高温消化过程产甲烷古菌活性低是造成甲烷产量低的主要原因,而高浓度烟碱加剧了产甲烷菌抑制。结果证明:生物炭添加导致产甲烷菌群落由氢营养型产甲烷途径向氢和乙酸营养型产甲烷途径共存转变,是提高烟叶消化效率的主要原因;烟碱是烟草废弃物高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抑制因子,其抑制临界浓度为2~3 g·L^(-1),生物炭添加通过改变产甲烷群落代谢途径促进了消化过程。
孙照勇何金庭苟敏苟敏金立锋罗文锋汤岳琴
关键词:烟草废弃物高温厌氧消化甲烷烟碱生物炭
不同浓度餐厨垃圾高温消化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索餐厨垃圾高温消化的可行性,研究不同浓度餐厨垃圾高温消化过程中罐内参数的变化。通过餐厨垃圾连续发酵的进料负荷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餐厨垃圾浆料较高浓度的餐厨垃圾浆料发酵过程更加稳定,餐厨垃圾沥水浆料在7.5 kg·m^(-3)d^(-1)的COD负荷和6 kg·m^(-3)d^(-1)的TS负荷下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系统的容积产气率可达4 m^3·m^(-3)d^(-1)并可长期稳定运行。相较餐厨垃圾中温发酵,高温发酵能显著提升罐的进料负荷,从而有效降低罐体的大小,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武林董容莉耿学海唐山青谢彦培
关键词: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
典型BNR工艺污泥中温和高温消化特征对比
2024年
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营养物去除(BNR)工艺目前产生的大量污泥,以典型BNR工艺化沟和A/A/O工艺产生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中温[(36±1)℃]和高温[(52±1)℃]消化时BNR工艺污泥的水解、产气及减量特征。结果表明,在中温和高温消化条件下,化沟工艺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速率(R_(max))和最大产甲烷潜力(P_(0))均明显低于A/A/O工艺污泥,且其消化时间更长。此外,高温消化大幅提高了BNR工艺污泥的R_(max)和P_(0),并缩短了消化时长,如高温化沟工艺污泥的R_(max)、P_(0)和消化时长分别为中温下的2.47倍、1.33倍和53.8%。高温消化可明显提高BNR工艺污泥的有机物降解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002)对污泥中有机物降解率的要求。
高丽娟彭俊王怡王琳平寇晓梅柴宝华
关键词:污泥厌氧消化
浅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污泥中高温消化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层地热能耦合太阳能的污泥中高温消化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器装置、地埋管地下采集系统、热泵机组以及中高温污泥消化系统;太阳能热水器装置与地埋管地下采集系统均与热泵机组的一侧热传导连接,用于提供热能,...
朱柯庞洪涛曹效鑫李朋江乐勇张璐晶侯锋
投加铁粉对长泥龄污泥高温消化的影响
2024年
探讨了投加还原性铁粉对长泥龄污泥高温[(52±1)℃]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适量的铁粉对污泥高温消化有促进作用,可降低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积累、提高最大产甲烷潜能和沼气中甲烷的含量、降低生物营养物去除(BNR)工艺污泥消化液中磷酸盐浓度。当铁粉投加量为10 g/L时,最高累积甲烷产量为258.80 L/kgVS,沼气中甲烷含量为74%,同时可降低消化液中58.33%的磷酸盐。
寇晓梅王琳平彭俊吴世璋邵甜王怡
关键词:高温厌氧消化铁粉
热水解对初沉污泥高温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消化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泥的主要方式,传统污泥消化有机物转化率和产气性能都较低,采用热水解结合高温消化进行小试试验,考察热水解工艺对初沉污泥高温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水解后初沉污泥最大粒径、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分别是处理前的0.49倍、0.55倍和0.51倍,污泥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含量明显提升,COD溶出率达到27.1%。热水解处理之后的初沉污泥相较于处理之前单位VS总产气量提高了21.93%,有机物转化率提高了4.93%,热水解工艺有效提高了初沉污泥高温消化的产气性能。
张雪王恒
关键词:初沉污泥热水解高温厌氧消化
高氨氮及有机负荷对热水解高含固污泥高温消化特性的影响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高温及高污泥含固率下具有更高的产甲烷速率和能量利用率。将传统消化工艺切换至高温高含固消化(55℃,含固率10%)工艺,可进一步提升污泥处理效率和消化工艺性能。高温环境下消化系统...
华飞虎
关键词:高温厌氧消化有机负荷率
高含固污泥高温消化系统的工艺管控研究
2024年
消化是污泥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其能够将污泥中的有机碳转化为甲烷。高温高含固率消化工艺具有运行效率高、负荷高、减少占地等优势,相比中温低含固率消化工艺,其在管控上存在一些特定的技术要求。结合工程案例的运行经验,对高温高含固率消化工艺的管控进行分析,从进泥控制、工艺参数控制、运行管理和安全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为该工艺的稳定运行提供指导。
刘晓峰陈赟张浩
关键词:污泥厌氧消化高温
剩余污泥中温和高温消化长期运行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目前存在的污泥高温消化(TAD)能耗高的问题,设计了不同有机负荷(OLR)下污泥中温和高温消化连续试验,分析了温度及OLR对污泥消化(AD)的影响,并对系统产能和耗能进行了初步核算。连续130 d的小试结果表明,当OLR(以VS计)为2.87 g/(L·d)时,TAD系统的单位容积产甲烷速率可达到419.5 mL/(L·d),是中温消化(MAD)系统的2.9倍,是OLR为1.79 g/(L·d)时的1.6倍。同时,不同OLR下TAD系统的溶解性COD(SCOD)、总氨氮(TAN)及游离氨(FAN)浓度均高于MAD系统,但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与MAD系统的相差不大。此外,TAD系统中Methanosarcina为优势古菌属(占56.4%),而在MAD系统中Methanothrix占主导(占56.9%)。能量衡算表明,TAD系统可以实现能量自给,而MAD系统需要额外的能量输入。总体来看,TAD系统比MAD系统的水解产气性能更好,而且可满足能量自给,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能源化应用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高丽娟王苗王怡彭俊柴宝华韩晓峰寇晓梅庄鹏宇
关键词:高温厌氧消化微生物群落能量衡算

相关作者

李东
作品数:252被引量:55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厌氧消化 沼气 厌氧发酵 微生物 甲烷
吴静
作品数:219被引量:1,072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三维荧光光谱 厌氧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污染源 升流
王忠铭
作品数:335被引量:45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物柴油 微藻 生物质 固体酸催化剂 离子液体
韩芸
作品数:82被引量:365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污泥 热水解 厌氧消化 氧化沟 污泥厌氧消化
李成立
作品数:6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餐厨垃圾 高温厌氧消化 氨氮 厌氧消化 耐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