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78篇“ 高校本科生“的相关文章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领导力培养机制研究
- 2025年
-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育具备创新创业领导力本科人才的重任。本文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对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领导力的新要求,探讨当前地方高校在该领域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与完善培养机制的策略,旨在提升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领导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 严杨
- 关键词: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领导力培养
- 大学层级化何以形塑自我位置感--基于某地方高校本科生的纵向民族志研究
- 2025年
- 相比于重点大学和高职专科,处于中间位置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似乎更是学术和舆论的双重透明体。借鉴教育自传和纵向民族志的研究范式,基于对某综合性地方本科高校的长期质性研究考察(2021—2024),整合了布迪厄及后继者关注的“位置感”概念和批判教育学者主张的“符应原则”的核心框架,试图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本科生自我位置的认知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均明确或隐性建构出了“中等/普通学生”的自我叙事。对其解释性描述话语主要涉及权利等级化和社会比较两种机制。面对学校等级结构的影响,他们有敏感的心理和早期的负面经历,自我调适与内心和解并存。更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院校分层的游戏规则,被院校等级制影响下努力的叙事所驯化。学校所处的高等教育结构位置及其文化体系与学生个体自身的位置感认知形成映射关系,虽有另类案例,但大学层级化基本上烙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并演变为被社会长期忽视的隐形机制和优绩主义秩序常态。
- 汪卫平袁晶王治森
- 关键词:教育自传
- 同伴领导支持教与学:美国高校本科生助教项目的实践与经验
- 2025年
- 本科生参与教与学有助于推进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现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助教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学合作伙伴也是学习合作伙伴。根据角色定位和服务对象的侧重可将项目模式分为以服务学生为重点的辅助学习模式和以服务教师为重点的辅助教学模式,不同模式下本科生助教参与教与学的形式、特征及其理论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高校本科生助教项目已经形成了包括选拔、培训、考核以及评估在内的完善的制度体系。本科生助教项目能够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动态反馈及建议,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丰富助教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我国高校应该重视同伴支持的重要作用,促进本科教育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立足于本科教育的改革需求,充分挖掘同伴资源;激发三方群体的内在动力,创建积极的互动关系;抓好教学改革的统筹规划,构建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为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 段丹阳孟艳祁晓
- 关键词:高校
-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学风建设研究
- 2025年
- 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地方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文章基于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地方普通高校存在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态度不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纪律不好、学习效果不佳等主要问题。为加强学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探析了制约地方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四个因素:学生、教师、高校与社会,提出地方普通高校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精神、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健全高校的监督管理机制、发挥社会的舆论导向作用等策略,切实发挥学风建设的育人功能。
- 马云阔邱美琳
- 关键词:学风建设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
- 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评价量规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 2025年
- 改革学生评价、创新评价方法是推动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落地的关键。在对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评价指导原则和结果导向的一体化教育理念,构建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评价量规体系。探索聚焦成果、贯穿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培养全过程的核心素养评价的实施方法,并从理论认知、操作实施及效果达成三个层面就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核心素养评价量规体系能够落地应用提出路径措施,以期为应用型高校本科生评价提供借鉴。
- 郭权任昊张阳
-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 新工科视域下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研究
- 2025年
- 在全球竞争加剧和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工科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核心是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工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适应产业变革提供新路径。研究分析了新工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联,指出新工科通过技术支撑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实践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则激发学生将工科知识转化为成果的能力。针对当前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平台不足、资源投入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计、提升师资水平、拓展实践资源等策略,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 杜佳兴顿圆圆刘峰岐
- 关键词:创新创业
- 广西高校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生成机制的质性研究
- 2025年
-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出现,更加凸显了养成和保持批判性思维的极端重要性。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其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需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维尤显迫切。通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方法,探究广西高校本科生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认知、重要性认知、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以及广西高校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生成的机制。提出促进广西高校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生成的建议,以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策略,推动其批判性思维高品质形成,提升创新能力。
- 黄振中
- 关键词:本科生批判性思维
- “两线三融四式”模式下高校本科生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创新实践研究
- 2025年
- 面对当前高校环境的复杂性和学生思想的多元性,“三会一课”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校基层党支部应探索创新“三会一课”制度新模式,围绕理论螺旋和实践螺旋挖掘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双线”并进思路,通过“支部共建+专业共融+平台共享”三融合为党支部特色创新赋能,以互动激活党员大会、凭定制优化支委会、借联合强化党小组会、融实景提升党课实效,构建“两线三融四式”高校党支部“三会一课”创新实践模式,为基层党支部在具体执行制度过程中提供借鉴,推动“三会一课”制度质量提升并形成长效机制。
- 张杨延希刘炼鑫
- 关键词:三会一课基层党支部
-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发酵工程》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探索
- 2025年
- 《发酵工程》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应用型高校生物化学类本科生的必修课。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发酵工程》课程是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提出在《发酵工程》课程设计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总体设计,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绪论部分、知识点、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工匠”精神和科学态度,为相关专业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国家的“新工科”和“新农业”战略助力。
- 董迪迪程时劲刘娟
- 关键词:发酵工程应用型高校
- 西部高校本科生的满意度对学业成就影响研究——学业参与的中介效应
- 2025年
- 为探究本科生的满意度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以学业参与为中介的满意度与学业成就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部某高校4696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高校本科生的满意度、学业成就和学业参与和全国常模相当,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其中满意度与学业参与及学业成就呈显著正向相关,学业参与在学生满意度和学业成就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发现表明高校在提升本科生学业成就时,应重视满意度与学业参与度的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 张红艳王韵
- 关键词:学业成就满意度中介效应西部高校
相关作者
- 李庆海

- 作品数:52被引量:1,36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农户 面板数据 PROBIT模型 创业行为 信贷配给
- 赵虎

- 作品数:11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冰下 冰面 高校本科生 单片机 水流动
- 游春晖

- 作品数:45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审计 审计实践 乡村环境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研究
- 张泓

- 作品数:11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人事处
-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本科生 实证研究 创业教育 大学生
- 张继河

- 作品数:103被引量:303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 地方农业院校 高等农业院校 产学研合作教育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