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1篇“ 高校教学楼“的相关文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校教学楼自然通风模拟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新建教学楼为例
2025年
高校教学楼是师生交流、教学、实验实训的重要场所。教学楼在使用过程中,以南北向为最佳朝向,人体在该室内物理环境易产生热舒适感。但在实际建造中,往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基地范围的影响。本文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新建东西朝向的实验大为例,对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建筑内部整体风环境有所欠缺,室内过热现象。而自然通风则会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可引入室外新鲜空气适当提高空气龄,从而改善室内空气条件。本文对新教学楼典型层的室内自然通风状况进行实测,新教学楼室内风环境存在提出优化设计策略,为其他高校新建东西向的教学楼风环境评估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丁悦田虹雨李悦
关键词:教学楼自然通风优化设计
基于BIM与Unity的高校教学楼智慧运维系统构建
2025年
为了提升高校教学楼的智能运维水平和服务质量,结合典型的高校教学楼自身特点和运维需求,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BIM与Unity技术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首先,进行智能运维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包括基础架构搭建、技术框架流程和数据信息流转;其次,通过三维信息化模型创建与配置、数据管理系统开发、可视化大屏的设计搭建以及设备设施的实时监测,完成各功能模块的开发。獐子岛教学楼实际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运维平台可实现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查看、数据信息的电子化存储与查询以及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等目标,有效解决了高校教学楼普遍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模式陈旧等现实问题,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也为后续智慧校园、智慧城市运维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张硕徐振涛毛晓文赵子贺田兴旺张丽
关键词:BIM技术UNITY高校教学楼
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公共空间改造为例
2025年
随着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作为在校师生重要学习交流场所的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正在逐渐转型为能够适应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复合空间。文章从传统教学楼公共空间建设现状出发,把握教学楼空间的根本需求和发展趋势,并以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公共空间改造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探讨了现代化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设计新理念。
张笑楠王茜艺
关键词: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
寒冷地区高校教学楼中庭朝向对能耗的影响——以山东建筑大学逸夫为例
2025年
中庭空间常作为连接室内与室外的温度缓冲区被设计应用于寒冷地区高校教学建筑中。在教学建筑设计中平面布局常采用“一”字型、折线型、“U”型等,这不可避免地对中庭空间的朝向有着多样的需求,而朝向的差异会间接导致采暖和制冷能耗的不同,因此中庭空间朝向的合理设计对降低建筑能耗及实现建筑节能化设计有重要意义。对寒冷地区高校教学建筑现状进行调研,以山东建筑大学逸夫中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测试和现场调研分析中庭朝向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并建立分析模型,基于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平面类型为“一”字型、“L”型、“U”型的3种分析模型,以正北向为0°基准,按顺时针旋转,每15°为一个单元,范围在±15°之间,研究不同平面下中庭朝向对教学建筑的夏季制冷能耗、冬季采暖能耗及全年总能耗的影响,归纳出最佳朝向与最不利朝向及最适宜中庭朝向范围。以此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参考,辅助寒冷地区高校教学建筑与中庭空间的节能技术设计。
纪伟东于洽卿刘畅孙剑马炳蔚
关键词:高校教学建筑寒冷地区能耗模拟
高校教学楼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2024年
高校教学楼建筑中,交往空间的设计涉及到空间布局、户型设计、建筑材料选择、灯光照明等多个方面,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也相当复杂。因此研究高等学校教学楼建筑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发展趋势十分必要。当今高等院校教学楼建筑的设计理念,不仅要满足正常的教学使用需求,更要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近年来对国内外不同高校教学建筑的了解与研究,从教学建筑内部空间的整体设计、空间形式和师生交往模式入手,着重探讨高校教学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设计发展趋势。结合校内师生的行为方式和心里需求,优化高校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营造出更加丰富和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
邢润婷
关键词:交往空间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更新——以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的公共交往空间,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评估,提出更新改进建议,并为其他高校教学楼更新工作提供经验和方法参考。本文以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更新改造为例,综合分析了师生对教学楼公共空间的行为—心理需求,并基于教学楼室内外闲置空间,积极拓展各种活动类型,创新性构建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的形式与内容。对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公共空间和学生.行为分析,总结出师生行为与需求,形成了二号公共空间设计的优化策略该套研究方案可为其他相关公共空间更新提供参考。
蔡秀蕴
关键词: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
基于“双碳目标”下某高校教学楼的设计方案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解决“双碳目标”教学楼设计中的绿色环保问题,本文以某校工程为例,通过介绍“双碳目标”下高校教学楼使用现状,分析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提出“双碳目标”下高校教学楼的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校园功能空间使用率,通过采用绿色建材、再生产品、高效节水节能器具,提高装配率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绿色高校建设及运营期使用能效。
何保就
关键词:高校教学楼绿色建筑设计
低能耗导向下的西安地区高校教学楼形态设计研究
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总量中占很大比重,中国建筑学会和重庆大学于2023年12月27日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3年》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房屋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为36.3%,并指出公共建...
马文栋
关键词:高校教学楼低能耗
电气智能化设计在高校教学楼应用的效果与影响研究
2024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智能化设计逐渐走入了教育建筑领域。关于校舍建筑,这项研究立足于电气智能设计的使用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呈上了电气智能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其在教育建筑上的应用情况。进而借助实证研究的方法,诸多学校的智能设计效果接受了的严格评价与比对,比较之下,这些设备的使用明显给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效力带来了飞跃,同时也很好的实现了能源的节省,运营花销的减少。从而得出结论,电气智能化设计具有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优秀特性,无可置疑,这对于提高高校教学楼品质是颇受裨益的。而在落实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也一并呈现。旨在为未来的相关设计提供指导。
闫寒雪孙海清
关键词:高校教学楼教育质量节能环保实证分析法
整合采光与能耗的寒冷地区高校教学楼窗墙比优化研究
2024年
文章探究了寒冷地区高校教学楼如何实现通过相对较小的能耗提升代价,换来最大的采光效果提升,在综合考虑采光与能耗后,得出整体以及南、北向分别的最优窗墙比取值。先以北京地区为例进行模拟,然后对比另外6个寒冷地区代表性城市,总结规律进而得出一般性结论。运用Honeybee仿真模拟工具,得出典型高校教学楼的能耗与窗墙比之间的关系,再通过Radiance得出采光系数随窗墙比变化的规律,并设置K值作为反映单位能耗强度的增加所带来的采光效果的增加程度的量或反映采光效果与建筑节能的兼顾程度的量,K值最大即表示其所对应的窗墙比为最优。结果表明若从整体看,建筑的最优窗墙比为0.35,仅南侧窗墙比为0.3~0.35时K值最大,北侧为0.35~0.4时K值最大,此结果可为今后的教学楼改造或新建提供参考。
俞天琦田子一王奕文
关键词:寒冷地区高校教学楼窗墙比采光效果能耗强度

相关作者

孙海江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板墙 高校教学楼 砖混结构 增大截面加固法
王晗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
研究主题:高校教学楼 交往功能 交往 灰空间 人性化
刘塨
作品数:57被引量:148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湿地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 生态 生态规划 城市更新
盛武
作品数:66被引量:434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CITESPACE 知识图谱 煤矿 贝叶斯网络 可视化
陈永敢
作品数:12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研究主题:建筑色彩 居住区道路 柱面 水平照度 照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