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876篇“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章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25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本文研究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构建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体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吕静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5年
创新是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要驱动,而培育创新人才则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重要工作。为了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成效,高校需要明确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行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进而科学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本文首先梳理了知识体系、国际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素质四个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目标,然而围绕这些目标,提出需要从更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更新、载体建设、方法优化及平台搭建四个方面着手推动高校改革,借助智能化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发展方法、采取贯通式培养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进而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培育出具备多元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创新实践性人才
刘丽娜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思政课视域下优秀乡土文化助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2025年
“大思政课”视域下充分利用优秀乡土文化资源,聚焦立德树人,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强,人们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逐渐对乡土文化产生了“疏离感”,成为优秀乡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优秀乡土文化的内涵价值,顺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师资保障、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探索优秀乡土文化育人的多元路径,从而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使命。
冯瑞霞王钊
关键词:乡土文化高校育人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动力,正推动经济格局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使命。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知识融合与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依赖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加强跨学科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国际化合作、优化师资队伍、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等路径优化,以期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高娜
关键词:高校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2025年
草业科学作为由植物学、农学及生命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在草原生态恢复、牧草生产、草原资源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草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产业适应性的草业科学人才,即形成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学科教育首要任务。研究通过建立草业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能够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该模式通过导师制及学校自身培育、校研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历练,探索适应当今草业科学与生态修复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打造“三位一体”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平台途径、“导师制”为核心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创新人才培养标的,服务社会,反馈社会,感恩社会,源源不断地塑造创新应用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曲善民刘香萍张冬梅刘国富杨伟光臧辉李国良鞠晓峰曹阳
关键词:草业科学导师制课程
行业一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矿场”创新人才培养为例
2025年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精准把握国家定位,将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视为战略基石,紧密融合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倾力打造了“科技矿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旨在培育能源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科技矿场”的成功实践,为行业一流高校深刻把握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在家国情怀与个人成长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路径提供了有效借鉴。
李欣悦
基于产业研究院的农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析——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
2025年
人才培养质量是农业高校的生命线,事关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强国建设。农业高校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研究,有助于提升学校育人的质量和成效。系统分析农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识别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并基于产业研究院,从育人目标、育人介质、育人依托、育人推力和育人保障五个维度开展创新人才培育的实践探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创新”双核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成晓典朱江薛媛
关键词:农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研究
2025年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型生产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如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本研究立足于新型生产力的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其对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并明确提出高等院校作为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推动者,必须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等策略,培育出既具创新意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后着重论述了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度整合、积极发展数字化教育等关键实践途径,以满足新时代对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需求,促进新型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为此,高等院校需通过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型生产力的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
孙艺梦
关键词:高校
职普融通视域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路径被引量:3
2024年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探究职普融通背景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有助于应用型院校更新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观念,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发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面临困境。通过借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资源共享和融通理念,地方高校需探索一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包括“强化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理念,完善实践教学与特色课程体系”“完善校企产学研合力育人机制,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完善教师考核与激励机制”。
毛利丹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地方高校
以思政教育为引领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2024年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加强思政教育引领,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以及担当精神,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此,高校应强化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加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及价值取向。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面对困难以及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王会娟
关键词:思政教育担当精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社会责任感

相关作者

吴树畅
作品数:102被引量:343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工商学院
研究主题:不确定性 财务 煤炭企业 碳 企业
徐少亚
作品数:25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合并 整合管理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
孙晓阳
作品数:11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网络谣言
张学梅
作品数:51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
研究主题:自驾车旅游 旅游 高校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个性化教育
王桂月
作品数:32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知识管理 科技成果转化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