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篇“ 高校内迁“的相关文章
- 近八十年来华南高校内迁史料整理与研究
- 2024年
- 华南高校内迁是抗战时期中国高校内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高校内迁史料的收集整理,自抗战时期即已开始,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目前,相关史料的整理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遗憾。整理和编撰完整而系统的综合性华南高校内迁史料既有助于推进抗战时期华南高校内迁史的研究,亦有助于推进整个抗战时期内迁高校史研究的深化,非常必要且完全可能。
- 张玉龙童顺平
- 关键词:抗日战争史料整理史料研究
-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云南教育的影响——以西南联大为核心
- 2023年
- 平津沦陷后,根据国民党政府和教育部颁布“战时看和平”的教育方针,沦陷区的大学纷纷搬迁。云南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战时成为重要的文化城市和民主堡垒,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得以保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这些搬迁高校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建的,也就是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与此同时,自抗日战争以来,云南高等教育也在搬迁高校的领导下“转移了暂时的氛围”,教育界迎来了新的希望。
- 田占营
- 关键词:高校内迁西南联大云南教育抗战时期
-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与长期人力资本积累
- 高校内迁是1937-1945年间中国高校为躲避日本侵略、保存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而从东南沿海及平津等发达地区转移至西南、西北后方的历史事件。在这期间,内迁高校在教育、民生及经济等方面致力于内迁地区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历史事...
- 李成
- 关键词:高校内迁人力资本积累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代际传递
- 高校内迁粤北对华南抗战的贡献研究——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例
- 2022年
- 抗战时期,广东省政府和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先后北迁粤北,国立中山大学亦内迁至粤北坪石办学达五年时间。作为当时人才汇集和思想宣传的主动平台,中大在大后方通过各类战时教育和服务,如开设大量战时课程,服务军需征调,将学校作为全面抗战思想的主要宣传阵地等,为前线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有力地支持抗战。为适应新的抗战局势,中山大学各院系在除了日常学习外,还走出校门服务当地,配合抗战需要深入调查粤北军训矿产资源;加强战时儿童教育研究,在粤北实行院校教育辅导;免费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类医疗服务;进行生产资料研究,为抗战创造物质条件。校内地下党员领导进步师生活动,坪石学子成为东江纵队主力,参加省港大营救,许多知名教师和进步学生为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 徐风爽
- 关键词:高校内迁
- 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战时高校内迁与教育改革
- 全景式展现战时高校内迁的传奇画卷;奏响五湖四海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本书全景式展现了战时高校内迁的场景,以及高校师生在大轰炸、残酷战争环境下自强不息、英勇抗日的画面。作者细腻的文笔,描述了...
- 王运来
-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韶关对粤北社会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东吴大学等11所高校先后迁至韶关,对粤北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粤北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提高了粤北民众的思想认知水平,也促进了粤北地区经济、生态人文资源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此,需要传承弘扬先师精神,科学活化利用,助推粤北新时代的发展。
- 陈文林
- 关键词:抗战时期高校内迁
- 战时私立高校内迁重建的经费困局与筹资路径被引量:1
- 2021年
-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除了在战场对中国人进行杀戮外,在文化教育事业上也大肆破坏,蓄意且有计划地摧毁中国各地的大学。战时我国民族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依赖于民间资本主体捐资办学的私立高校,经营日益困难,经费投入持续降低,教师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如何获得维持学校基本运行的办学经费是私立高校必须直面的首要难题。战时私立高校迁建主要依赖社会募捐、学费、政府补助以及国立化等路径筹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办学问题。整体审视,迁建院校具有多元且灵活的筹资机制,长校者及其人脉、办学实用性、政治属性等是筹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 吴叶林邓倩孟亚男
-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私立高校大后方迁建
-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与云南大学的师资建设被引量:4
- 2019年
- 师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推动大学发展的核心力量。抗战时期,云南大学抓住北平、上海等地著名高校内迁的历史机遇,通过庚款讲座教授资助、发挥学者学术影响力及与内迁高校合作等举措,礼聘内迁学者,强化师资队伍。云南大学的师资建设适应国家与地方战时需要,合理建构师资布局,依托内迁学者培养本土师资,使其在高校内迁的八年间迅速成长为民国时期著名国立大学。
- 邹源椋王伦信
- 关键词: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师资建设
- 战火中的弦歌:高校内迁广西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国立浙江大学为重点考察
- 2019年
- 继广州、武汉沦陷,部分高校内迁广西。在省当局与地方政府协助下,获得办学房屋及建校用地,为教学科研觅得场所。同时,高校利用广西农业资源优势,从事毕业生实习、农事实验研究,使教学科研适应大后方生产建设需要。并积极协助办理地方教育,联合各界广泛开展抗战宣传,使教学科研与抗战动员相结合。纵使在日机频繁侵扰之下,高校师生仍能众志成城,坚持课业。为保存高校教学科研力量,支持抗战建国做出重要贡献。
- 韦升鸿
- 关键词: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教学科研
- 《申报》视角下的中国高校内迁(1937—1939)被引量:2
- 2017年
-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全面抗战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有意识的以大学等高等教育设施作为破坏对象,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中国的广大高校师生没有屈服,为了保存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根脉,纷纷踏上艰苦卓绝的内迁之路。《申报》作为当时全国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之一,以极大的篇幅直观地展示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吴健
- 关键词:《申报》抗日战争高校内迁
相关作者
- 徐国利

- 作品数:83被引量:343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历史系
- 研究主题:钱穆 史学 史学思想 抗战时期 历史人物评价
- 张成洁

- 作品数:20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毛泽东 高校内迁 抗战时期 反冒进 民族团结
- 刘韦

-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 研究主题:高校内迁 抗战期间 抗日战争 身心健康 职业女性
- 付洪

- 作品数:30被引量:78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 创新型人才
- 徐国利

- 作品数:3被引量:2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研究主题:高校内迁 国民政府 抗战时期 抗战爆发 中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