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8篇“ 高原鼢鼠“的相关文章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鼠丘土壤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动态变化
2025年
为明确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鼠丘土壤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时空互代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高寒草甸区选择不同年限的鼠丘,探究其恢复过程中植被、土壤化学计量比和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与未受干扰样地相比,1年鼠丘的植被丰富度、地上和地下植物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但随鼠丘恢复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与1年鼠丘相比,多年鼠丘的土壤C∶P,N∶P以及脲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而土壤C∶N、蔗糖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变化;鼠丘恢复年限解释了24.4%的土壤化学计量比和76.1%的酶活性变异。鼠丘恢复过程中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地上和地下植物生物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和碳氮含量。研究增进了高原鼢鼠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认识,为鼠害型退化高寒草地的修复提供了参考。
王文碧刘梦瑶欧克杰郝彪彪龚俊强苏军虎
关键词:高寒草甸化学计量比土壤酶活性
防逃逸活捕笼和灭鼠烟包对高原鼢鼠的防效研究
2025年
2024年5—6月,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选择受高原鼢鼠危害的草地,采用防逃逸活捕笼人工捕杀和灭鼠烟包防控2种方法开展高原鼢鼠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平安区防逃逸活捕笼人工捕杀和灭鼠烟包防控平均洞口减退率为89.80%,平均校正洞口减退率为91.39%,防控效果明显。其中,石灰窑乡和沙沟乡防逃逸活捕笼人工捕杀校正洞口减退率分别为93.21%和95.78%,灭鼠烟包防控校正洞口减退率分别为85.91%和91.98%,防逃逸活捕笼人工捕杀对高原鼢鼠的防效略高于灭鼠烟包防控,但差异不显著。
何振邦龙玉莲金桂梅胡淑蓉杜长志王金贵
关键词:高原鼢鼠防效
高原鼢鼠牧食洞道干扰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碳库密度的影响
2025年
植物碳库是草地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在草地碳循环和气候调节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小型地下草食哺乳动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物干扰因子之一,通过其广泛的觅食活动对植物碳库产生显著影响。选取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地下草食哺乳动物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主要栖息地类型: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配对取样,分析牧食洞道干扰对植物碳库以及组分的影响,并筛选出牧食洞道干扰前后影响植物碳库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牧食洞道干扰显著降低了植物地上和地下碳库,降低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地下和地上植物碳库比值均降低,表明地下植物碳库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大。土壤含水量、微生物量碳、有机碳等因素是影响植物碳库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强调在评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时需考虑小型地下草食哺乳动物的影响,为未来高寒草地植物碳库的管理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方法。
杨欢金玉洁段媛媛李捷庞晓攀郭正刚
关键词:高寒草地高原鼢鼠
高原鼢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季节性表达特征
2024年
【目的】探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季节性特征。【方法】分析高原鼢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睾丸形态、血清激素和睾丸特异性基因的季节特征。【结果】高原鼢鼠在繁殖期睾丸重量增加,睾酮分泌升高,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单倍体精细胞和精子中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上调。非繁殖期睾丸萎缩,睾酮分泌水平降低,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单倍体精细胞和精子中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高原鼢鼠睾丸形态、激素和基因表达具有季节性差异,非繁殖期高原鼢鼠睾丸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原细胞阶段。这为揭示高原鼢鼠睾丸发育机理提供了参考,对了解动物季节性繁殖的调控有重要意义。
姚宝辉安康安康张德罡张德罡
关键词:季节性繁殖睾酮生殖细胞基因表达高原鼢鼠
一种修复高原鼢鼠活动产生裸斑的补播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复高原鼢鼠活动产生裸斑的补播方法,本方法采用人工播种和保水剂结合的技术方法,筛选出了三种禾草植物,混合比例为1:1:1,将种子与保水剂混合均匀以每种植物500颗/m<Sup>2</Sup>、保水剂25‑...
赵志刚胡文昭赵佳懿王圣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高原鼢鼠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2024年
为明确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遗传多样性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四川省若尔盖县麦溪乡和红星乡以及红原县安曲镇3个样地的高原鼢鼠种群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100只样本及筛选的10个微卫星位点中,Ectl10和Ectl22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多,为19~20个,Ectl48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少,为2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4.20,有效等位基因数偏少表明高原鼢鼠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等位基因位点在种群中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表明高原鼢鼠近亲繁殖较为普遍,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自由交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聚类分析发现若尔盖县和红原县的高原鼢鼠种群基因受地理隔离而交流受阻,二者之间亲缘关系较远。说明高原鼢鼠在相似生境、不同地理位置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但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阻隔。
拉毛草王钰根呷羊批赵晓燕张新王康周俗
关键词:高原鼢鼠微卫星
高原鼢鼠干扰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
青藏高原甘南高寒草甸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带,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该地区草地退化、鼠害频发。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对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至关重要...
年丽丽
关键词:青藏高原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高寒草甸高原鼢鼠营养生态位特征
2024年
【目的】分析啮齿动物营养生态位特征,了解动物所占据的营养层,揭示啮齿动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食物资源利用变化。【方法】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碳氮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分析高原鼢鼠不同组织的食性信息及其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高原鼢鼠不同组织中同化的食物种类基本一致,但在食谱中的贡献率各有差异。地上部分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在血液(24.33%)、肌肉(19.63%)和毛发(14.00%)组织中的贡献率均最高;地下部分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在不同组织中的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66.01%,17.79%和10.72%。不同组织中同化食物种类和营养生态位宽度变化一致,在植物地上部分表现为血液(8种,1.742)<肌肉(10种,2.049)<毛发(13种,2.227)组织,植物地下部分为血液(5种,1.100)<肌肉(14种,2.370)<毛发(15种,2.469)组织,且地上和地下植物在高原鼢鼠血液组织(1.100)中的生态位重叠度远低于肌肉(0.447)和毛发(0.566)组织。【结论】高原鼢鼠各组织代表的不同时间尺度的食性信息中,短期食性(血液组织)中同化物种数较少,生态位宽度较小。而在长期食谱(肌肉和毛发组织)中食物种类广泛,生态位宽度变大。且地上和地下植物在高原鼢鼠短期食性中生态位重叠度远低于长期食性。鉴于高原鼢鼠的采食习性,建议在高原鼢鼠危害严重区域,可以通过补播禾本科等优良牧草,降低高原鼢鼠优质食物在其栖息地植物群落中的比例,达到防治高原鼢鼠危害的目的。
周睿王志鹏王志鹏花立民汪海波
关键词: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食性营养生态位稳定同位素
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变化
2024年
为探明高原鼢鼠扰动下亚高山草甸群落的构建机制,在祁连山东段天祝藏族自治县(天祝县)亚高山草甸的禁牧样地中以不同年限(一年、二年、三年、多年、平地对照)的高原鼢鼠鼠丘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过程中全部物种、常见种和稀有种的多度变化,选用对数级数模型、几何级数模型、断棍模型、随机分配模型对物种多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在鼠丘植被演替过程中,全部物种、常见种、稀有种的丰富度均为先增加后减少,三年鼠丘物种丰富度分别比一年、两年、多年鼠丘和平地对照高82.4%、16.3%、12.0%和47.6%,多年鼠丘与三年鼠丘相比物种丰富度下降的81.8%来源于大量稀有种的丧失。2)年际间鼠丘群落相似性以三年鼠丘与多年鼠丘间群落相似系数最大(0.622),异质性最小,为中等相似。3)通过模型拟合发现全部物种和常见种物种多度分布均符合生态位模型,而稀有种同时符合生态位模型和中性模型。以上结果表明在天祝县亚高山草甸禁牧管理模式下,第三年为高原鼢鼠鼠丘植物群落结构演变的转折点,常见种在群落构建过程中为确定性过程,而稀有种的丧失受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的双重影响。
董浩兵孙小妹李宏林任正炜陈晶亮韩高玲苏军虎李金霞杨晓妮
关键词:高原鼢鼠生物多样性亚高山草甸
基于标志重捕法的高原鼢鼠种群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被引量:1
2024年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优势地下啮齿动物,研究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对于保护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科学防控草原鼠害具有重要意义。于2014—2019年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高原鼢鼠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每年5月和10月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存活率、补充量及体重,利用样方法调查各植物功能群地上、地下生物量,并从中国气象数据中心获取同期气象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探究高原鼢鼠种群特征变化与环境因子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存在年际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年际间高原鼢鼠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秋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高于春季种群数量;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春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变化与降雨量、极端温度和杂类草生物量关联程度较高,而秋季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与环境因子关联程度较低。研究结果不仅为今后构建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也为适时防控高原鼢鼠危害提供有益参考。
蔡新成花立民叶国辉楚彬
关键词:高原鼢鼠标志重捕种群特征

相关作者

花立民
作品数:188被引量:872H指数:17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高原鼠兔 祁连山东段 啮齿动物
苏军虎
作品数:147被引量:496H指数:13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高原鼢鼠 鼢鼠 高寒草甸 土壤理化性质 野外
楚彬
作品数:73被引量:232H指数:11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祁连山东段 环境因子 土壤因子
魏登邦
作品数:58被引量:269H指数:11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高原鼢鼠 高原鼠兔 低氧 肌红蛋白 乳酸脱氢酶
张同作
作品数:119被引量:60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原鼢鼠 鼢鼠 试剂盒 物种鉴定 种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