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RAS组与常规组(n=12),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ERAS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ERAS精细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结果和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螺钉置入位置进行影像学检查(X线、CT扫描),均达到满意程度;Matta影像评分两组相近(P>0.05)。ERAS组术后2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3 d Braden压疮评分和末次随访Majeed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围手术期管理中运用ERAS理念,疼痛缓解更加有效、压疮风险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更有利于骶骨骨折患者术后骨盆功能恢复,可在脊柱外科机器人手术中推广和应用。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固定治疗老年脆性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2年6月天津市天津医院创伤骨盆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固定治疗30例老年脆性骶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18例,年龄(71.03±8.25)岁(范围60~89岁)。根据老年脆性骨盆骨折(fragility fractures of the pelvis,FFP)分型,Ⅱ型22例、Ⅲ型2例、Ⅳ型6例。术前根据S1通道的平均CT值及是否具备贯穿通道规划手术,术中采用机器人辅助置入骶髂螺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通过Gras分级评估骶髂螺钉位置,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估骨盆骨折后功能恢复程度。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00±6.68)min(范围18~35 min),透视次数(27.13±5.16)次(范围18~34次),出血量(30.53±6.61)ml(范围23~38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03±7.80)个月(范围8~25个月)。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分别为5(5,6)分、4(3,4)分、3(2,3)分和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3.26,P<0.001);术后2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分别为88(83,90)分、91(87,92)分和92(9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59,P<0.001);术后第3天根据Gras分级评估骶髂螺钉位置,其中Ⅰ级28例、Ⅱ级2例,无一枚螺钉穿透皮质骨或进入骶管、骶孔。术中均未发生血管及神经损伤。28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54±1.57)个月(范围3~7个月)。2例患者骨折未愈合,其中1例因骨盆前环伤口感染而取出骨盆前环钢板,1个月后骨盆CT扫描提示骶髂螺钉松动;另1例考虑与患者过早的负重有关。结论对老年脆性骶骨骨折,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置钉准确率高,可有效减轻疼痛,骨折愈合率高,近期临床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