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60篇“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相关文章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 梁德主编
- 关键词:骨折骨质疏松胸椎腰椎诊疗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蒲城县中医医院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6个月患者是否发生二次骨折分为二次骨折组(18例)和无二次骨折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各因素预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价值。结果二次骨折组患者BMI、骨密度T值均低于无二次骨折组,骨折史、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占比均高于无二次骨折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无二次骨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MI降低、存在骨折史、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I、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预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751、0.701,灵敏度分别为0.639、0.717、0.690,特异度分别为0.778、0.782、0.723(均P<0.05)。结论BMI、骨折史、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上指标具有较高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因素进一步筛查二次骨折高危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 史智军杨东强
-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
-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骨折椎体高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骨折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34.15%(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提高骨折椎体高度,减小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降低ODI、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 李卫新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高度腰椎功能COBB角
- 一种便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用支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用支具,具体涉及腰椎骨折领域,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插接有盖帽,盖帽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气管,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气囊插接在外壳的内部,气囊的一侧设置有弹性件,弹性...
- 石文昕雷小雨赵满华张银萍
- 深刻把握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特点并施行精准治疗
- 2024年
- 1概念与内涵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在《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全球活动(官方声明)》中明确指出: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人体站立高度在跌倒时产生的作用力导致的微小创伤性骨折[1-2]。因此,经典的,或者说严格意义上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指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经受较小外力或无明显外伤情况下出现的胸腰椎损伤,可以有椎体形态上的改变,如塌陷,亦可表现为MRI上的椎体水肿。
- 曾忠友
- 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骨质疏松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骨缺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骨缺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骨缺损的患者(设为发生组),以及5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未发生骨缺损的患者(设为未发生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受伤原因、受伤部位、椎间盘是否受损、椎体前缘压缩程度、骨密度T值以及是否植骨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骨缺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椎间盘受损、椎体前缘压缩程度≥50%、未进行植骨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χ^(2)=25288、27885、40021,P均<0001),骨密度T值明显小于未发生组(t=42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间盘受损、椎体前缘压缩程度≥50%、骨密度T值较小以及未进行植骨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骨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4864~35722、4423~31093、2252~17893、8492~94879,P均<0001)。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骨缺损的发生与患者椎间盘受损情况、椎体前缘压缩程度、骨密度T值以及是否进行植骨有关。
- 李江华李静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骨缺损LOGISTIC回归分析
- 7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 2024年
-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75例需进行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独组(40例)、联合组(35例)。单独组:单一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组:在单独组基础上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所有患者需持续治疗及观察3个月,并将2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74.71±6.35)min]、住院时间[(5.31±0.82)d]均明显长于单独组[(42.19±4.65)min、(3.27±0.7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血量[(36.76±0.23)mL]、骨水泥注入量[(5.81±1.07)mL]明显多于单独组[(11.31±0.34)、(3.84±1.0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VAS、ODI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2组VAS、ODI评分较术前均呈下降趋势,且联合组VAS、ODI评分[(1.51±0.62)、(11.25±2.19)分]较单独组[(2.03±0.98)、(18.65±2.25)分]均更低(P<0.05)。术前2组椎体压缩率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2组椎体压缩率较术前均呈下降趋势,且联合组椎体压缩率较单独组更低[(23.31±3.64)%vs.(37.42±4.07)%,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单独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分别为(62.14±4.17)%、(46.85±3.71)%,较术前均呈上升趋势,且联合组较单独组更高(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57%)较单独组(27.50%)更低(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促进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恢复,并提升其椎体压缩率及椎体高度恢复率,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张有强龙龙石朝鑫董廷阳吴丹
-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对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80例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治疗方案A,对照组40例采用治疗方案B。治疗效果、疼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总疗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观察组治疗后1天、7天与出院前疼痛程度评测数值的对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6)。观察组治疗后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与Cobb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6)。结论 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对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的疗效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A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以及降低Cobb角方面具有更显著优势。
- 明政李文财麦尔哈巴·麦图迪吐尔洪·吐尔逊
- 关键词:手术治疗方案疼痛程度COBB角
- 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020年10月~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双侧穿刺PKP术,观察组采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术治疗,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以及影像学、症状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透视次数等数据更低(P<0.05),但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并可获得与双侧穿刺一致的近期矫正及镇痛效果,且手术具有安全性保障。
- 项根顺周鹏江子龙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 自拟健骨止痛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自拟健骨止痛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患者术后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组患者术后口服自拟健骨止痛丸,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血清钙离子、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骨密度值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同时点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钙离子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同时点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拟健骨止痛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麦敏军黄尚君莫龙飞古波叶汝忠陈德霖秦广业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补益肝肾法骨密度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