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4篇“ 驯化栽培“的相关文章
一种明党参组培苗驯化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明党参组培苗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明党参组培苗驯化栽培装置,包括储存箱以及培养架,所述储存箱的一侧设有支撑架以及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设有照明机构以及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上设有喷水箱,所述喷水箱与所述支撑架...
陈敏向文邹惠亮崔虹沈丽
短毛木耳的生物学特性与驯化栽培研究
2025年
短毛木耳是黑木耳的近似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高海拔地区,能较好地适应广西高温高湿的气候,目前有关短毛木耳驯化栽培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野外采集的短毛木耳子实体(TY081)为材料,采用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短毛木耳鉴定的分子标记;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温度、碳源、氮源对短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用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氮源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开发的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出短毛木耳;短毛木耳TY081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黄豆粉;优化后的培养基碳氮组合为果糖、酵母浸粉,菌丝生长速度达0.92 mm/d。短毛木耳TY081在栽培菌袋中的发菌温度为28℃,培养60 d满袋,刺孔后大棚培养10 d形成原基,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4℃,湿度为85%,每袋的产量为20.943 g(干质量)。
聂晨红周炳沼丰景韦仕岩祁亮亮王晓国
关键词:分子验证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
雷丸老伞个体发育特征及驯化栽培
2025年
通过考察雷丸老伞Gerronema lapidescens(中药名:雷丸)子实体在不同栽培基质、光照强度及栽种季节下的生长情况,探究个体发育特征及驯化栽培的最适条件。观察表明,子实体形成过程中,雷丸老伞菌丝先交织为米粒状原基,经伸长、增粗后形成白色柱状子实体;随后柱状体顶端中央部分膨大分化为半球形黑色菌盖,随着菌盖颜色由深变浅,体积逐渐增大,产生担孢子,形成成熟子实体。菌核形成的过程中,菌丝先聚集成束形成菌索,菌索末端萌发出结构较为疏松的白色菌丝团,随着菌丝团密度的增加、体积的扩张以及表皮颜色的由浅入深,菌丝团逐渐形成成熟的菌核,并从菌索上脱落。栽培条件研究表明:在配方为木屑87.7%、玉米粉5.0%、麦麸5.0%、豆粕1.0%、石膏1.0%、MgSO_(4)0.1%、KH_(2)PO_(4)0.2%的栽培基质中,菌丝日生长量最快,长势旺盛,为最佳栽培配方。环境温度较高的8月份是人工诱导子实体萌发的最适时间。在700 lx光照强度下,子实体形态最接近于野生状态。
李娜卓维余中莲赵小红王晗卢圣鄂曹纬国
关键词:子实体驯化栽培发育特征
白赭竹荪新菌株及其驯化栽培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白赭竹荪新菌株及其驯化栽培方法,涉及白赭竹荪种植,为白赭竹荪ZJZS007菌株,分类命名Phallus cremeo‑ochraceus;保藏证号为CCTCC M 20242246。白赭竹荪ZJZS007...
孙达锋华蓉岳万松刘绍雄岳婷松李雪松李建英张晓华高章会
白赭竹荪新菌株及其驯化栽培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白赭竹荪新菌株及其驯化栽培方法,涉及白赭竹荪种植,为白赭竹荪ZJZS007菌株,分类命名Phallus cremeo‑ochraceus;保藏证号为CCTCC M 20242246。白赭竹荪ZJZS007...
孙达锋华蓉岳万松刘绍雄岳婷松李雪松李建英张晓华高章会
祁连山褐色双孢蘑菇的驯化栽培被引量:1
2025年
本研究对采自祁连山的一株野生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不同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菌丝最优生长配方,进行驯化栽培并对接种量和栽培料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野生菌LQQ2019129鉴定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子实体为褐色;在试验范围内,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钙,最适硫酸钙浓度为1.6 g/L;菌丝生长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L,蔗糖15 g/L,酵母粉4 g/L,硫酸钙1.6 g/L,水1000 mL,pH自然;子实体在麦草和玉米秸秆上均可出菇,最适接菌量为麦草5%,玉米秸秆10%,麦草较玉米秸秆更适于该菌株的栽培
梁倩倩丁玲强田丽雯王玉臻牛鑫单华佳
关键词:形态学鉴定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
野生巨大侧耳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2025年
本文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采自安徽齐云山的一株野生侧耳菌株AH150进行分离鉴定,鉴定结果为巨大侧耳Pleurotus giganteus。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该菌株菌丝最适生长的碳源、氮源、温度及pH,在此基础上进行驯化栽培。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8,其在最适条件下表现为相对生长速率快、菌丝粗壮浓密等特征。驯化出菇试验中,出菇栽培的基质为杂木屑52%、玉米芯25%、麦麸20%、石灰2%和石膏1%,40–45d黑暗培养菌包长满菌丝,覆土后空气湿度保持在80%以上,第11天出现原基,后加大空气湿度至85%–90%,4–5d长出子实体。研究结果将为菌株AH150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李曼玲朱安红马国营屈直卢雪花马海霞刘振东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
承德市野生榆叶梅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2025年
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e.)是中国特有的生态防护、园林绿化和油药兼用树种,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依托河北省承德市林区丰富的野生榆叶梅资源,对其开展生长发育和居群分布规律研究,并集成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填补相应研究空白,以期为野生榆叶梅资源综合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冯楷斌陈柏华王健强杜宏儒鲍民胡
关键词:野生居群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
烟管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及抗氧化活性
2025年
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菌种由采自河北省遵化市的野生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进行驯化栽培,测定野生和栽培子实体醇提物对ABTs+、DPPH及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烟管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温度和pH分别为果糖、酵母浸粉、30℃和6。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碳源、氮源和pH。驯化栽培结果表明,菌丝发菌时间为20 d;给予300~500 lx的光照,空气湿度为80%~85%,日间保持室温在25~30℃,夜间温度降低至16~18℃,40~45 d后形成原基;将湿度提高至90%~95%,15~20 d后子实体成熟。野生及栽培子实体的醇提物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当添加量为200μL时,野生和栽培子实体对ABTs+、DPPH及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到最高,野生子实体的清除率分别为84.10%、60.74%和96.06%,显著高于栽培子实体,其清除率分别为70.54%、35.81%和63.16%,二者对以上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相差13.56%、24.93%和32.90%。研究结果可为该菌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康霞常光雷任静王立安李肖李守勉李国杰
关键词:单因素药用真菌正交试验
滇龙胆草人工驯化栽培
2024年
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据第四次全国中药材普查资料显示,元江县境内有823种药用植物。滇龙胆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肝胆等功效,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2023年全县滇龙胆草种植面积86.4 hm2,但管理粗放,经济效益较低,为实现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人工驯化栽培滇龙胆草对元江中药材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健文张燕艳李超丁海云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祛湿人工驯化栽培药材资源药用植物

相关作者

李玉
作品数:1,356被引量:5,220H指数:32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黏菌 香菇 食用菌 粘菌 生物学特性
张波
作品数:99被引量:202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黏菌 个体发育 生活史 驯化栽培 生物学特性
图力古尔
作品数:388被引量:2,769H指数:24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型真菌 新记录种 物种多样性 子实体 真菌
陈翠
作品数:158被引量:679H指数:17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金铁锁 云南重楼 云木香 胡黄连 药用植物
王立安
作品数:174被引量:692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食用菌 玉米小斑病菌 毒素 多糖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