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7篇“ 香气成分分析“的相关文章
- 崇觉罗汉茶的挥发性成分及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 2025年
- 崇觉罗汉茶是浙江省松阳县开发的一类茶叶新产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特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选用代表性的4款崇觉罗汉茶产品(滋福、安康、平安、聚福)为研究对象,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色谱-质谱和相对香气活性值计算等方法分析鉴定了它们的挥发性成分和关键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在4款崇觉罗汉茶样品中共检测出153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和醛类为主,且含有丰富的呋喃类化合物。此外,基于变量重要性投影值模型和相对香气活性值计算等方法,从崇觉罗汉茶中鉴定出了19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包括香叶醇、β-月桂烯、芳樟醇、(E,E)-2,4-癸二烯醛、水杨酸甲酯、己酸叶醇酯和己醛等,这些化合物可能是崇觉罗汉茶“清甜、鲜甜、花香”香气品质的主要贡献成分。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崇觉罗汉茶香气品质的化学物质基础,有助于丰富茶叶风味化学的基础理论。
- 钱园凤张悦尤秋爽徐伟林林智吕海鹏
-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特征香气成分香气品质
- 沉香叶红茶加工工艺及香气成分分析
- 2025年
- 实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沉香叶发酵参数,评价茶汤滋味,测定理化指标,分析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时间6 h,发酵温度30℃,相对湿度90%,红茶感官评分为83.88;沉香叶红茶具有突出的鲜味和苦味,红茶制作中发生内含物的转化;鉴定出107种香气化合物,包括醇类8种,醛类24种,酮类7种,酯类11种,酸类2种,醚类3种,烃类23种,芳香类5种,萜类20种,杂环类4种。其中,(E,E)-2,4-庚二烯醛(741.14μg/kg)、壬醛(338.98μg/kg)、己醛(253μg/kg)、正十六烷(244.14μg/kg)、正辛醛(236.98μg/kg)、橙化基丙酮(216.09μg/kg)、柠檬烯(213.21μg/kg)等含量较高;关键香气成分为正辛醛、2-十一烯醛、反式-2-癸烯醛、α-紫罗兰酮、癸醛,主要呈现花果香、清香、脂香及甜香。研究结果为沉香叶红茶加工及风味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 王丽霞邓仕彬傅丽君傅丽君林授锴陈巧真
- 关键词:红茶感官评价香气成分
- 基于膜分离技术的低醇葡萄酒及葡萄烈酒香气成分分析
- 2025年
- 为解决葡萄酒产能过剩问题,顺应消费者多元化饮酒趋势开发葡萄酒新产品,该研究利用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分离梅洛干红葡萄酒以制备低醇葡萄酒和葡萄烈酒,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酒样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酒样共定性分析出4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0种醇类、15种酯类、5种酸类、9种烃类、2种酚类、1种醛类、1种萜烯类和2种其他类。原酒中醇类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55.21%,酯类占30.23%,酸类占8.54%;而低醇酒中醇类仅占28.24%,酸类占15.54%;葡萄烈酒保留了原酒中高级醇类和酯类物质,但酸类仅占3.14%。主成分分析发现3款酒样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差异较大,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从中筛选出11种关键香气物质,原酒为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和苯乙醛;低醇酒主要为辛酸、正己醇、正己酸和4-乙基愈创木酚;葡萄烈酒主要为癸酸乙酯和辛酸乙酯。该研究结果为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应用于葡萄酒生产提供了一定数据支持。
- 王美琪武运唐弦陈新军吕泽党国芳马文瑞黎进雪
- 关键词:挥发性香气成分
- 椴树花量潜在蜜量及香气成分分析
- 2025年
- 为探究吉林地区椴树种质资源,以紫椴和糠椴为对象进行椴树花、花量、花蜜的研究,分析椴树花与含糖量的相关性,以及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椴树花、椴树蜜和椴树花发酵物的挥发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椴与糠椴树的花量和含糖量存在线性正相关,并根据花期观察发现花期28d主要被紫椴花覆盖,糠椴花期仅16d,潜在流蜜量(总糖含量)能够表征椴树花的流蜜能力;紫椴花挥发物发现40种化合物,糠椴花挥发物发现37种化合物,代表性香气成分均为苯乙醇;紫椴与糠椴花香型不同,但成分极其相似,且均与椴树蜜中的挥发物成分存在本质差异。
- 兰彪
- 关键词:椴树椴树蜜
- 黔北不同茶产区绿茶感官品质及香气成分分析
- 2025年
- 为探究黔北五大产区主栽品种福鼎大白所制绿茶感官评审品质、香气的物质基础以及其主要的呈香特征,采用感官审评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区绿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五大产区绿茶均呈现较好的香气,如嫩香、栗香等纯正香气,且不同产区茶汤滋味差异较为明显,桐梓产区存在明显浓、苦的滋味。在五大产区的绿茶中共分离鉴定出6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醛类、烃类、酮类等化合物。2-乙基己醇、β-环柠檬醛、天然壬醛、戊醛、丙酮、(-)-α-蒎烯、(-)-α-柏木烯等共同构成黔北绿茶香气成分。其中,道真、凤冈两产区香气成分比较突出,具有较高的香气和锐度。桐梓和正安两产区果香味较为明显,有明显的花香以及微弱的蜜甜水果香气。
- 旦艺豪蒋梓烨刘燕孙思思吴俨
- 关键词:绿茶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不同产区‘马瑟兰’干红与桃红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 2025年
-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沙城和昌黎产区的‘马瑟兰’干红与桃红葡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合气味活性值(OAV)对葡萄酒样品的关键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两个产区的干红葡萄酒中均共检出5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及22种关键香气物质(OAV>1)。沙城、昌黎产区桃红葡萄酒中分别检出47种、4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沙城产区桃红、干红葡萄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0.74 g/L、1.46 g/L)均分别高于昌黎产区桃红、干红葡萄酒(0.59 g/L、1.00 g/L)。‘马瑟兰’干红与桃红葡萄酒香气轮廓差异明显,桃红葡萄酒的果香、奶酪香气突出,直链脂肪酸乙酯、脂肪酸、乙酸异戊酯贡献较大;干红葡萄酒的果香、花香、醇香突出,支链脂肪酸乙酯、β-紫罗兰酮、2-苯乙醇、高级醇贡献较大。昌黎‘马瑟兰’干红葡萄酒花香显著,苯乙醇、苯乙醛、β-紫罗兰酮贡献较大;沙城‘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醇香、植物香明显,2,3-丁二醇、1-己醇贡献较大。PCA可将不同产区葡萄酒样品进行区分。
- 陈佳威秦燕飞孙建平
- 关键词:不同产区干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成分
-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的香菇香气成分分析
- 2025年
- 为探究香菇香气成分特征性物质,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香菇中的香气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香菇挥发性成分,并将获得的挥发性成分与香菇鲜汤进行对比,以确定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通过GC-MS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咪唑类、酚类和酯类等,其中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0.32%和14.19%;结合香菇鲜汤的反复嗅辨,发现1-辛烯-3-酮为特征性香气,苯甲醛、异戊醇可增加香菇的鲜美风味。本文为香菇相关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 陈强豆海港孙玲凌崔孟姣
-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挥发性成分
- 辣椒中香气成分分析技术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2025年
- 辣椒的香气是决定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同时也对辣椒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偏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辣椒香气成分的研究对于辣椒品质的鉴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辣椒香气成分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相关分析技术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系统综述了辣椒香气成分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辣椒香气成分的提取、检测分离、定量分析及主要香气成分的筛选技术和方法,并总结了影响辣椒香气成分的主要因素(包括辣椒品种、产地、部位、成熟阶段及干制方式)。此外,本文还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辣椒香气成分的深入研究及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刘波冯树涛李航蔡砚芳
- 关键词:辣椒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
- 不同初加工方式云南咖啡精油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 2025年
- 以不同初加工方式处理的6种云南咖啡生豆和熟豆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咖啡精油,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咖啡精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咖啡精油可定性检出8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表现为水果香、坚果香、青草香和焦糖香等咖啡香气特征。GC-IMS指纹图谱表明,蜜处理生豆(HR)特有的物质为异丁醛;水洗熟(烘焙)豆(WC)和蜜处理熟(烘焙)豆(HC)特有物质为乳酸乙酯、2-甲基吡嗪、2-甲基戊醛、丁酸甲酯;日晒熟(烘焙)豆(SC)特有的物质水杨酸甲酯、3-庚酮、1,8-环氧对孟烷、丙酸丁酯、2-乙基-1-己醇、2-乙基呋喃。PCA结果表明,水洗生豆(WR)和日晒生豆(SR)、WC和HC组咖啡精油之间的风味物质相似。HR与SR组咖啡精油之间挥发性物质差异性较大。该技术为咖啡精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杨莉刘祥江李孙洋樊竹青李华健李学玲
- 关键词:挥发性物质
- “狗牯脑2号”所制红茶“蜜兰香”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 2025年
- 江西省新选育茶树品种“狗牯脑2号”所制红茶具有独特的品种香。为探究其香气组成,该研究以江西省新品种狗牯脑2号(GGN)及其他主栽品种福鼎大白(FD)、迎霜(YS)和群体种(QTZ)所制红茶为材料,通过感官审评、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其香气进行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GGN红茶蜜兰香浓郁,香气得分最高(95.33分),其次是YS红茶(花香,92.33分)、FD红茶(蜜薯香,91.00分)、QTZ红茶(甜香,89.33分)。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所制红茶香气特征存在差异。GC-MS分析表明,GGN红茶的挥发物总量、醇类、醛类、酯类、杂环化合物等均显著高于其他红茶,与YS、QTZ和FD红茶分别有333、294、240个差异成分,共有差异成分92个。气味活性值(OAV)分析发现,葫芦巴内酯、1-辛烯-3-酮、水杨酸甲酯、(E,E)-2,4-壬二烯醛、反式-2,4-癸二烯醛、辛烯-3-醇、2-戊基呋喃、对甲酚、己醛、苯甲醛是GGN红茶“蜜兰香”的重要贡献成分。该结果对于指导高品质江西红茶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马雪茗李海燕曾斌陈盛畅胡建辉张新富曲凤凤
- 关键词:茶树品种香气气相色谱-质谱法
相关作者
- 朱建才

- 作品数:35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樱桃酒 气相色谱-质谱 香气成分分析 GC-O HS-SPME
- 任洪涛

- 作品数:52被引量:43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挥发性成分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普洱茶 香气成分分析
- 刘盼盼

- 作品数:177被引量:791H指数:18
-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青砖茶 砖茶 茶坯 绿茶 保压
- 王颉

- 作品数:529被引量:2,866H指数:25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香气成分 扇贝 葡萄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 高级醇
- 马永昆

- 作品数:87被引量:917H指数:16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超高压 超高压处理 固相微萃取 香气 香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