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81篇“ 饲养模式“的相关文章
不同饲养模式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5年
近年来,饲养方式的演变及其对鸡免疫功能所带来的影响,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探讨不同饲养模式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不同饲养方式下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客观评价,为充分发挥鸡的生产潜能、改善免疫性能差异、优化饲养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及肉蛋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邢斐
关键词:饲养模式免疫功能
不同饲养模式对南江黄羊瘤胃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
2025年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模式对南江黄羊瘤胃酶活性以及瘤胃菌群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月龄、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南江黄羊32头,随机分为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16头。放牧组只进行自然放牧,舍饲组采取全混合日粮的饲喂,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南江黄羊的瘤胃液进行瘤胃菌群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和酶活性测定,并利用PICRUSt软件预测南江黄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的代谢功能。结果发现,舍饲组的南江黄羊瘤胃α-淀粉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但其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舍饲组和放牧组瘤胃微生物菌群α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而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放牧组的南江黄羊瘤胃菌群中变形菌门(Patescibacteria)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南江黄羊瘤胃菌群中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但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普雷沃氏菌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在KEGG2水平下检测到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是瘤胃菌群最丰富的途径,在KEGG3水平,发现与代谢相关富集的途径主要有硒化合物代谢(Selenocompound metabolism)、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和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Metabolism of cofactors and vitamins)等;通过斯皮尔曼相关性研究南江黄羊瘤胃酶活性与菌属水平的丰度关系,发现α-淀粉酶与瘤胃球菌属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普雷沃氏菌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纤维素酶活性与丁酸弧菌属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等。综上所述,不同饲养模式对南江黄羊瘤胃菌群结构和酶活性具有一定影响,且瘤胃酶活性的变化与瘤胃菌群相关。
潘城李海雁张小明张贞贞陈瑜朱江江赵旺生
关键词:南江黄羊饲养模式酶活性
不同饲养模式对广西麻鸡种公鸡育成阶段腿病发生比例的影响以及原因探讨
2025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广西麻鸡种公鸡育成阶段腿病发生比例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4000只试验鸡中,育成阶段笼养组出现腿病的有103只(5.22%),103只腿病鸡中41只(39.81%)感染鸡滑液囊支原体(MS);平养组出现腿病的有6只(0.30%),6只腿病鸡均无MS感染。从笼养组腿病鸡分离到的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均为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葡萄球菌、微球菌和非解乳糖链球菌等,且不同病鸡感染的细菌有差异。随机采集笼养组和平养组的各30只健康鸡的咽拭子进行MS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随机采集笼养组和平养组的各92只健康鸡的血清进行MS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笼养组MS抗体阳性鸡为60只(65.22%),平养组MS抗体阳性鸡为59只(64.13%)。因此,笼养模式的种公鸡的腿病比例较高,更易导致MS发病和细菌继发感染,平养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腿病鸡的发病率、细菌继发感染和MS发病率。本试验为养殖场优化种公鸡饲养模式提供了数据和参考。
孙学高张成宇刘岳袁天梅苏保华韦丽珍杨日旺磨美兰
关键词:种公鸡饲养模式鸡腿病滑液囊支原体
中蜂仿生箱及饲养模式对比试验
2025年
为了研究中蜂仿生箱及其饲养模式对产蜜量、蜂量、发病率及越冬死亡率的影响,在抚顺县天星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不同蜂箱饲养模式生产性能观测。结果显示双箱体仿生箱、朗氏箱、木桶式蜂箱饲养年均产蜜量分别为12.82kg、6.79kg和3.5kg,蜂量分别为1.39kg、1.07kg和0.85kg,发病率分别为3.3%、30%和16.6%,越冬死亡率分别为3.1%、38%和44%。结果表明,仿生箱及其饲养模式显著提高了蜂蜜的产量和有维持强群群势的能力,可显著降低蜂群的发病率和越冬死亡率,是当前较适合中蜂养殖的蜂箱和饲养方法。
刘贺刘景玉张大利王新战力博张潇予李晴晴韩承轩孙晓敏
关键词:中蜂饲养模式
哺乳犊牛饲养模式饲养舍环境管理
2024年
在犊牛处于哺乳阶段,其抗逆性最差。因此,在对犊牛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当重视对养殖环境进行合理调控,确保犊牛生长在良好的环境中。该文介绍了犊牛饲养模式的选择以及饲养舍环境管理技术,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李晓慧
关键词:哺乳犊牛饲养模式环境调控技术
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4年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将300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笼养组、平养组和散养组,每组100只。试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散养组日增重[(65.2±3.1)g]显著高于笼养组[(58.7±2.8)g]和平养组[(61.3±2.9)g](P<0.05);散养组料肉比(1.82±0.08)显著低于笼养组(1.98±0.09)(P<0.05);散养组胸肌率(33.8±1.2)%和腿肌率(21.5±0.8)%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文继辉唐智军赵俊明唐锋周晴
关键词:肉鸡饲养模式胴体性状肉品质
扬州鹅在不同饲养模式下的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2024年
华东地区是我国肉鹅养殖和消费的主要区域,存在多种养殖模式。为研究扬州鹅在不同饲养模式下的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本试验选用300只平均体重为(832.6±26.3)g的21日龄扬州鹅(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组,每个重复25只扬州鹅,饲养密度为2只/m^(2)。精料饲养组、3%油脂组和牧草补饲组为全程精料(黑麦草+精料)饲养模式,采用全封闭式厚垫料平养舍饲。其中,3%油脂组在63~70日龄添加鸭油添加剂;牧草补饲组在35~70日龄每周补饲牧草2.5 kg;放牧精料组在预试期(21~27日龄)每天训练鹅自行前往指定草地并回鹅舍,28日龄后鹅自由活动、采食,放牧期间提供充足饮水,并进行划区轮牧,密度为15只/667 m^(2),每天放牧8 h。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放牧精料组扬州鹅29~56日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最高,56日龄体重高于牧草补饲组(P<0.05);牧草补饲组后期(56~70日龄)生长速度加快,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均最高;3%油脂组、放牧精料组的70日龄体重与精料饲养组无差异,但3%油脂组体重大于牧草补饲组(P<0.05)。精料饲养组、3%油脂组的全程死淘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牧草补饲组、放牧精料组的死淘率超过17%。3%油脂组的总体养殖经济效益最好,牧草补饲组的饲料成本最低,放牧精料组后期饲料报酬低,总体饲养成本较高。所以,以肉鹅70日龄出栏为节点,添加3%油脂模式组的总体养殖效益最好,本试验结果为肉鹅养殖企业和农户选择合适的饲养模式提供了数据参考。
范苏雨金志明刘林雨张勇张钰张扬徐琪陈国宏
关键词:扬州鹅饲养模式
不同饲养模式对三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2024年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三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600羽日龄相同(28 d),体重相近[(326.48±9.25)g]的三黄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其中,各组均饲喂基础日粮,且分别采用笼养、垫料平养、网上平养、林下散养。试验为期28 d,期间三黄鸡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结果显示:(1)与笼养组相比,垫料平养组、网上平养组、林下散养组三黄鸡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5.53%(P>0.05)、3.21%(P>0.05)、10.39%(P<0.05),三黄鸡料肉比分别提高5.96%(P>0.05)、4.26%(P>0.05)、13.19%(P<0.05)。(2)与笼养组、垫料平养组、网上平养组相比,林下散养组三黄鸡腿肌率显著提高(P<0.05),三黄鸡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3)与笼养组相比,垫料平养组、网上平养组、林下散养组水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林下散养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笼养组、垫料平养组、网上平养组相比,林下散养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笼养模式下三黄鸡的生长性能最佳,林下散养模式下三黄鸡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最佳。
布占营耿明峰
关键词:饲养模式三黄鸡屠宰性能肉品质
不同饲养模式下宁蒗高原鸡源大肠杆菌耐药元件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分析不同饲养模式下宁蒗高原鸡源大肠杆菌分离株中耐药基因、整合子和质粒型的分布特征,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宁蒗高原鸡,试验采用PCR方法,在分离株系统分群的基础上,对耐药基因bla_(SHV)、bla_(TEM)、bla_(CTX-M-1)、bla_(CTX-M-2)、bla_(CTX-M-8/-25)、bla_(OXA-48)、tetA和tetB,整合子1和整合子2,10种质粒型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不同质粒型间的关联性及系统分群、整合子、耐药基因、质粒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B_(1)亚群的总检出率最高(68.21%),其次为B_(23)亚群(26.67%),不同饲养模式下不同亚群间的检出率存在差异;耐药基因bla_(TEM)的总检出率最高(81.54%),之后依次为bla_(OXA-48)(47.18%)、tetB(43.59%)和bla_(SHV)(42.05%),不同饲养模式下有些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存在差异;整合子1的总检出率(66.15%)高于整合子2(24.10%),笼养和混养模式下整合子1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林下放养模式(P<0.05);质粒型IncI1的总检出率最高(97.44%),之后依次为IncP(82.05%)、IncN(63.59%)和IncFrep(56.41%)等,不同饲养模式下大部分质粒型的检出率存在差异;质粒型IncP、IncI1和IncN间,或这些质粒型与其他质粒型间具有高的关联性;整合子1与tetB、IncP和IncI1间有强关联性;IncP、IncFIB、IncI1、IncFrep、IncN与bla_(TEM)、tetB有关联性。说明不同饲养模式下,宁蒗高原鸡源大肠杆菌分离株中含有致病性分离株,且这些分离株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整合子和质粒型,在生产实践中需引起重视。
邵博施艳燕李佳丹扬郭盘江陈粉粉吴培福
关键词:饲养模式耐药基因整合子
不同饲养模式下略阳乌鸡生长性能、免疫、肠道结构及盲肠菌群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旨在研究三种饲养模式对略阳乌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结构及盲肠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同批次70日龄健康略阳乌鸡9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笼养组、网上平养组和散养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半)。预试验1周,所有试验鸡饲喂相同基础日粮,自由采食和饮水,饲养至119日龄。每隔7 d测定体重,试验期间记录耗料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样本收集包括血清、小肠和肠黏膜(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以及盲肠内容物。结果表明:网上平养组、笼养组公母鸡的体重均显著高于散养组(P<0.01),试验后期(105~119日龄)笼养组母鸡体重显著高于网上平养和散养组(P<0.01);网上平养和笼养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均高于散养组(P<0.001、P=0.005),散养组料重比(F/G)显著高于笼养和平养组(P=0.002);采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免疫指标检测发现,网上平养组、笼养组和散养组公鸡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均无显著差异(P>0.05),网上平养母鸡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高于笼养和散养母鸡(P<0.05);肠道形态切片结果显示,网上平养组和笼养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值均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各组盲肠内容物16S测序结果表明,在门水平分析,散养组增加了变形菌门、ε变形菌门和螺旋体的相对丰度,减少了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网上平养组放线菌、疣微菌和绿弯菌的相对丰度增加,笼养组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散养组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肠球菌和弯曲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粪杆菌、拟杆菌和阿克曼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笼养组中拟杆菌和理研菌科的相对丰度升高。综上所述,网上平养和笼养模式下的略阳乌鸡生长
张纪桥蔡瑛婕李雨笑曹敞李涛鲍秀瑜张建勤
关键词:略阳乌鸡饲养模式免疫盲肠微生物

相关作者

洪学
作品数:104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服务站
研究主题:蛋鸡 生长发育 饲养模式 饲养效益 饲养管理
杨长锁
作品数:102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蛋鸡 肉鸽 饲养模式 屠宰性能 乳鸽
颜培实
作品数:270被引量:499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发酵床 肉牛 温热环境 体温调节 热应激
李龙标
作品数:38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电信
研究主题:中蜂 蜜蜂 饲养模式 养蜂 分蜂
戴志明
作品数:182被引量:522H指数:11
供职机构:大理学院
研究主题:液体饲料 乙肝药物 断奶仔猪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木脂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