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3篇“ 预警因素“的相关文章
- 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预警因素及临床防治对策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预警因素及其预防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315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其分为谵妄组(44例)和无谵妄组(27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预警因素。结果谵妄组年龄大于无谵妄组,体重指数(BMI)高于无谵妄组,应用止痛泵、有脑卒中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手术部位为颈椎的患者占比高于无谵妄组,术中低血压次数多于无谵妄组,术后全血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无谵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有脑卒中疾病史、手术部位为颈椎、术中低血压次数多、术后全血Hb水平低是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83、2.151、2.683、1.496、3.425,P<0.05)。结论高龄、有脑卒中疾病史、手术部位为颈椎、术中低血压次数多、术后全血Hb水平低是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高危患者相关的治疗或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发生谵妄。
- 徐静宜李玉伟温艳袁琳涵杨宇卓潘文静李方
- 关键词:术后谵妄脊柱外科预警因素
- 新生儿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预警因素及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关系
- 2025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预警因素及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2023年8月于本院分娩的108例产妇临床资料,依据新生儿是否发生Ⅲ度羊水胎粪污染分为无污染组(n=74)、轻度污染组(n=20)和Ⅲ度污染组(n=14)。分析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预警因素;依据新生儿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n=12)和良好结局组(n=96),对比两组预警因素,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预警因素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关系。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产程延长、羊水过少、存在先兆子痫、胎膜早破、脐带、胎盘异常是新生儿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良结局组产妇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产程延长、羊水过少、先兆子痫占比高于良好结局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产妇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产程延长、羊水过少、先兆子痫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均呈正比(P<0.05)。结论:新生儿Ⅲ度羊水胎粪污染受产妇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产程延长、羊水过少等因素影响,这些预警因素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临床应重点筛查上述指标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 张青王金娥王双
- 关键词:新生儿预警因素
- 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发生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预警因素
- 2025年
- 目的探讨羊水胎粪污染(MSAF)新生儿发生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预警因素。方法纳入河北省邢台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98例MSAF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MAS及严重程度分为正常组(102例)、轻/中度组(68例)和重度组(28例)。比较各组相关资料,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SAF新生儿发生重度MAS的预警因素。结果198例MSAF患儿MAS发生率为48.48%(96/198),其中重度MAS占29.17%。重度组、轻/中度组脐动脉血B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且重度组明显低于轻/中度组(P<0.05);重度组乳酸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和正常组(P<0.05)。重度组、轻/中度组生后1h动脉血pH、BE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乳酸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重度组pH、BE明显低于轻/中度组,乳酸指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重度组IL-6指标、WBC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轻/中度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脐动脉血BE、乳酸水平和生后1h的pH、BE指标、乳酸水平以及IL-6、WBC计数均具有诊断重度MAS效能,其中脐动脉血气乳酸相对较高。结论MSAF新生儿发生重度MAS的概率较高,脐动脉血BE指标、生后1hBE指标降低,乳酸水平、生后1hpH、乳酸水平以及IL-6、WBC计数升高是重度MAS的主要特征,其中脐动脉血气乳酸对诊断重度MAS效能相对较高,可作为重度MAS预警指标。
- 刘欣王会影范雪爱
- 关键词:羊水胎粪污染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预警因素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导致心脏骤停的预警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病率在我国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危重者可发生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死亡率极高。积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预警心脏骤停的发生,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可降低死亡率。目前临床评估方法主要靠预警因素。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指标、预警模型及评分等方面对ACS导致心脏骤停的预警因素进行综述。
- 江树青李昕杨建中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骤停不良预后预警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结局的预警因素及危险分层系统的建立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建立危险分层系统,为后续溶栓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封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封市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遵循7∶3比例分为训练集(n=140)和验证集(n=60),训练集和验证集各46例、21例溶栓失败,94例、39例溶栓成功,分别纳入溶栓成功组和溶栓失败组。统计训练集、验证集中溶栓成功组和溶栓失败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并建立危险分层系统。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溶栓失败组患者的LVEF明显低于溶栓成功组,GRACE评分、NT-proBNP、sFas、Caspasec-3、sTRAIL、高血压明显高于溶栓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GRACE评分、NT-proBNP、sFas、Caspasec-3、sTRAIL、高血压容差为0.320~0.520,VIF为1.900~3.115,多重共线性可能性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LVEF、NT-proBNP、sFas、Caspasec-3、GRACE评分、sTRAIL、高血压均是AMI患者溶栓失败影响因素(P<0.05);验证集、训练集人群中,高危患者溶栓失败率为21.43%、30.00%,低危患者溶栓失败率分别为11.43%、5.00%,且训练集和验证集的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0.370、0.400。结论AMI溶栓治疗结局预警因素涉及LVEF、GRACE评分、NT-proBNP、sFas、Caspasec-3、高血压,据此建立危险分层系统有助于指导溶栓治疗决策,使更多患者获益。
- 陈春英姚亚飞仇梦悦曹文昊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预警因素
- 妊娠晚期孕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预警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预警因素。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运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3例PPROM的妊娠晚期孕妇纳入A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12例未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纳入B组。两组孕妇均观察至分娩,统计两组妊娠结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发生PPROM的预警因素,构建相关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对妊娠晚期孕妇发生PPROM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与B组的流产次数、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妊娠贫血、羊水过多、腹压升高孕妇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孕妇发生PPROM的预警因素与流产次数≥2次、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妊娠贫血、羊水过多、腹压升高有关(比值比=1.872、2.071、3.494、1.645、1.809、2.358、2.052,P<0.05)。预测模型:logit(P)=-10.733+流产次数×0.62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0.728+胎位异常×1.251+生殖道感染×0.498+妊娠贫血×0.593+羊水过多×0.858+腹压升高×0.71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妊娠晚期孕妇发生PPROM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灵敏度为79.61%,特异度为80.36%。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PPROM的预警因素包括流产次数≥2次、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妊娠贫血、羊水过多、腹压升高,据此构建的相关预测模型对妊娠晚期孕妇发生PPROM的预测价值较好,临床可据此对妊娠晚期孕妇发生PPROM的风险进行评估,降低其PPROM发生的风险。
- 赵婷午庆玲张焕丽毛小娜王小洁王晓娟
- 关键词: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晚期预警因素
- 乳腺良性疾病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情况及预警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乳腺良性疾病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情况及预警因素分析。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乳腺良性疾病行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有完整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分析病理诊断结果,分别在术后24h、7d、1个月及半年对血肿的形成和吸收情况进行复查,对乳腺良性疾病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上述影响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分析,筛选出预警因素。结果112例患者在术后24h共有70例形成血肿,发生率为62.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位置、乳腺大小、乳腺类型、Adler血供分级、切割针数、术后绷带有效压迫时间的血肿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表格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得出,乳腺良性疾病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预警因素在于病理类型、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位置、Adler血供分级、切割针数、术后绷带有效压迫时间(均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术后半年血肿自行吸收,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并发血肿的预警因素在于病理类型、结节周边组织结构、结节位置、Adler血供分级、切割针数、术后绷带有效压迫时间,上述患者应及时复诊,以降低术后血肿的发生率。
- 张丁
- 关键词:乳腺良性疾病超声引导血肿预警因素
-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并发症的预警因素及短期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并发症的预警因素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行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的ICA或MCA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20例(120侧手术)。根据术后14 d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筛选影响术后并发症的预警因素。应用1∶2倾向评分匹配方法筛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CT灌注加权成像(CTP)分期的差异。结果120例患者术后共19例(15.83%)发生并发症,其中脑梗死5例(4.17%),脑出血2例(1.67%),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12例(10.00%)。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患者手术侧别为左侧的占比高,术前收缩压及红细胞比容高,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收缩压高(OR=1.06,95%CI:1.01~1.11,P=0.022),术后第1天NLR高(OR=1.14,95%CI:1.04~1.24,P=0.006),手术侧为左侧(OR=12.87,95%CI:2.68~61.70,P=0.001)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预警因素。应用1∶2倾向评分匹配的并发症组(15例)与无并发症组(25例)患者比较,术后3~6个月mRS及CTP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收缩压高、术后第1天NLR高、手术侧为左侧是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ICA或MCA闭塞患者颅内外血运重建术后并发症的预警因素;术后新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短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 杨冬旭杨冬旭刘子琪王禧龙周震宇王嵘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 顺产转剖宫产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调查及预警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调查顺产转剖宫产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现状,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产妇产后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0例顺产转剖宫产产妇,利用创伤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PCL-C)判断产妇42d内是否出现PTSD,并分为PTSD组、非PTSD组。对比两组PPQ-C量表评分、产前易感因素、分娩危险因素及产后维持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产妇产后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PTSD发生率为16.00%(32/200),PTSD组PPQ-C量表中回避症状群、再体验症状群、高警觉症状及总分均高于非PTSD组(t=32.774、3.455、25.390、29.744,均P<0.05);PTSD组受教育年限≥12年、有固定工作低于非PTSD组,初产妇、非计划妊娠、创伤性事件、产程延长、分娩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高于非PTSD组(χ^(2)=3.276、4.410、5.065、3.891、5.111、4.407、5.560、7.416,均P<0.05);PTSD组心理一致感水平低、社会支持度低与伴有产后抑郁比例高于非PTSD组(χ^(2)=6.868、5.193、4.204,均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年限、初产妇、非计划妊娠、创伤性事件、产程延长、分娩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心理一致感水平、社会支持度及产后抑郁是顺产转剖宫产产妇产后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顺产转剖宫产产妇产后易出现PTSD,且发生风险与文化程度低、初产妇、非计划妊娠、创伤性事件及产程延长等因素相关,临床应针对风险因素制定相应措施,以减少产后PTSD的发生。
- 丁怡周金英方小芳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预警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相关预警因素,并构建其早期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按照1∶2比例选取2018年7月—2023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PMOP患者作为PMOP组、360例绝经后无骨质疏松症女性作为对照组。逐步随机森林分析对PMOP特征变量进行降维,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分别评估预测模型准确性、临床实用性。结果随机森林分析显示重要性排序前9的变量分别是绝经时间、腰臀比、维生素D_(3)、雌激素、糖尿病、抑郁状态、规律饮用牛奶、规律补充钙剂、常饮浓茶;绝经时间、腰臀比、糖尿病、抑郁状态及常饮浓茶为PMOP发生危险因素,维生素D_(3)、雌激素、规律饮用牛奶及规律补充钙剂为PMOP发生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曲线、理想曲线拟合良好,且具有正向净收益。结论绝经时间、腰臀比、糖尿病、抑郁状态及常饮浓茶为PMOP相关危险因素,维生素D_(3)、雌激素、规律饮用牛奶及规律补充钙剂为PMOP相关保护因素,基于上述相关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PMOP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及筛选PMOP高危患者,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田甜肖静朱宏宇季淑清田丽
-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关作者
- 刘爱华

- 作品数:184被引量:619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硬脑膜动静脉瘘 弹簧圈
- 刘敏

- 作品数:5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不良预后 儿童肺炎 预警因素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 田方

- 作品数:46被引量:43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连续性 院前急救 替米沙坦 急性呼吸窘迫
- 李佑祥

- 作品数:217被引量:1,001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栓塞 脑动静脉畸形
- 艾宇航

- 作品数:192被引量:2,711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必净注射液 重症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