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65篇“ 非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章
前庭性偏头痛受生活方式和情绪的影响情况及药物治疗进展
2025年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以前庭症状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情绪相关,最常见的有压力、睡眠障碍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等。由于目前尚无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且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情绪的改善逐渐被证明可有效控制前庭性偏头痛症状,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逐渐显现。避免诱发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前庭康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中医针灸治疗等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方式。文章分析生活方式和情绪对前庭性偏头痛的影响,探讨前庭性偏头痛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董炫妤姚晓东
关键词:偏头痛情绪非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针灸
认知障碍的药物治疗
2025年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认知障碍正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健康挑战。认知障碍,包括但不限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有超过5 000万人患有认知障碍,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翻倍。
王营飞李云霞涂志兰
关键词:非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
原发性低血压的药物治疗
2025年
原发生性低血压,定义为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60 mmHg, 同时排除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和继发性低血压者[1],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一项长达数年的随访研究表明,2012—2014年俄罗斯人口男性低血压患病率为1.3%,女性为3.2%[2]。
范慧敏张璇毕颖斐
关键词:原发性低血压随访研究非药物治疗MMHG收缩压舒张压
癌症伴抑郁患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25年
癌症患者常合并抑郁症状,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目前癌症伴抑郁的治疗药物为主,但易与抗肿瘤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且过重的药物负担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因此,发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尤为重要。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药物疗法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癌症伴抑郁的治疗提供思路。
朱轩妍张乔阳董贯忠曹音
关键词:癌症抑郁情绪非药物治疗
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25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胃肠道慢性复发性特异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的发病机制包括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免疫反应的作用。目前IBD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但IBD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阻碍免疫细胞生成和黏附分子表达而发挥作用,部分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很大程度地局限了IBD的治疗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并为IBD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思路,本文对IBD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林婧任鹏程王红霞吴朴仙王祥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非药物治疗饮食干预
药物治疗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具有突然性、创伤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骨科患者就医的首诊机构,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梳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方面,面临的挑战,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当前国内外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焦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涉及心理干预、护理干预、音乐疗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方面,探讨上述方法的作用、特点,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干预提供参考。
袁英陈志刚李维郑
关键词:骨科非药物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25年
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是一种脑卒中后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以自发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和感觉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CPS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当前主要认为由中枢去抑制化、中枢敏化以及离子通道异常假说等共同作用,且药物治疗效果也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CPSP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迅猛。本文就CPSP临床表现、诊断、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尤其从疾病临床表现角度对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并简要概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脊髓电刺激、脑机接口等相关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PSP的认知。
何璐羽李维梅杨乐医王贺波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卒中非药物治疗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在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25年
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报道,简述以下5种药物疗法在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物理疗法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等缓解疼痛,针灸疗法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疼痛介质、调节神经系统及体液状况等减轻疼痛,推拿按摩疗法通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组织修复、放松心理压力、促进药物吸收等机制发挥镇痛作用,心理支持和行为疗法通过改变疼痛认知、调节情绪状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疼痛,功能性训练通过进行性肌肉放松、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肢体和关节功能而减轻疼痛。
赵志鹏宋渊刘涛
关键词:非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推拿按摩心理支持行为疗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药物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25年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冲动,影响社交和学业等功能,我国ADHD发病率为5.7%,呈增长趋势,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1])。研究认为ADHD是具有家族聚集现象的多基因遗传病,涉及脑发育异常、环境等因素,如儿童额叶发育异常、铅暴露等均可能致病~([2-3])。
夏宝妹钱子萱
关键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非药物治疗
基于微信平台药物治疗对高血压前期中年人群护理干预的回顾性分析
2025年
分析基于微信平台药物治疗对高血压前期中年人群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2月社区健康体检筛选高血压前期中年人群178例,按是否接受微信平台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干预组88例(丢失3例),对照组80例(丢失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自我管理干预,干预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药物治疗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人群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发生率、健康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认知评分、体质指数以及血压水平、高血压病发生率。结果 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干预组人群危险因素膳食模式不合理、摄盐过量(>6g/d)、运动量不足(中高等强度运动量<300min/w)、饮酒(≥30g/d)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BMI≥24)、吸烟(≥3支/d)、不良情绪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健康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认知评分比较,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和认知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体质指数和血压水平比较,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人群中无人发生高血压病,对照组人群中有5人发生高血压病,经fisher精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平台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高血压前期中年人群的危险因素和提升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压水平,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程婷
关键词: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前期中年护理

相关作者

钱宁
作品数:52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华医学会
研究主题:出院后 社区管理 合理用药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非药物治疗
王增武
作品数:190被引量:3,265H指数:31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研究主题:高血压 患病率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 心血管病
吴立群
作品数:220被引量:1,97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球囊 导管消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治疗
侯丽辉
作品数:651被引量:3,404H指数:27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胰岛素抵抗 PCOS 高雄激素血症
郭继鸿
作品数:1,003被引量:6,594H指数:3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