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18篇“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相关文章
非甾体抗炎药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2024年
研究并分析非甾体抗炎药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阿司匹林、布洛芬片以及洛索洛芬片三种药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阿司匹林用量最高,总用量达21675100mg,对应用药总天数260195天,每日定义剂量(DDD)为300mg,日使用剂量总数(DDDS)为73165,且其药使用指数(DUI)为0.27,总金额5231.61元。布洛芬片及洛索洛芬片的用量、天数及金额均低于阿司匹林。在治疗费用方面,布洛芬片的费用为1.12元/天,高于其他两种药。同时,针对非甾体抗炎药的副作用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达到16.67%,胃肠道不良反应与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为13.33%,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药相互作用发生率为6.67%。结论 阿司匹林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最广,但布洛芬片的治疗费用较高。在使用这过程中,需针对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进行监测,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高新丽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慢性疼痛治疗
不同非甾体抗炎药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抗炎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比较2种非甾体抗炎药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抗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溴芬酸钠组,每组45例45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并在围手术期分别点用0.1%新型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不含防腐剂)4次/日和0.1%溴芬酸钠滴眼液2次/日,连续用药6周。于术前及术后1 d、1周、6周对患者的客观症状进行评估,采用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检测泪液分泌量,采用干眼分析仪记录泪膜破裂时间,在裂隙灯显微镜钴蓝光照射下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测定前房闪辉并分级,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中央区厚度并检查有无黄斑囊样水肿;同时对视力、眼压及药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所有受试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发生并发症,均按要求完成治疗和随访。双氯芬酸钠组和溴芬酸钠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术前分别为(0.47±0.73)和(0.47±0.51)分,术后1 d分别为(0.56±0.62)和(0.75±0.61)分,术后1周分别为(0.33±0.48)和(0.64±0.65)分,术后6周分别为(0.51±0.66)和(0.78±0.77)分。不同时间点2个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组别)=5.001,P=0.028;F_(时间)=2.920,P=0.035),双氯芬酸钠组术后主观症状评分较溴芬酸钠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氯芬酸钠组和溴芬酸钠组患眼术前泪液分泌量分别为(5.87±2.37)和(7.36±2.74)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10,P=0.012),术后1周分别为(6.07±2.53)和(6.29±3.46)mm,术后6周分别为(6.29±0.25)和(5.80±2.76)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1、0.772,P=0.729、0.384)。双氯芬酸钠组和溴芬酸钠组�
葛佳佳刘晴周金燕单晓娜黄钰森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房
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损伤患者100例病历资料,非甾体抗炎药导致肝损伤的患者为观察组(n=21),其他药导致肝损伤的患者为对照组(n=79)。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肝组织病理检验结果,进而分析2组临床表现、分型、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内容、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病理学表现。结果2组临床表现(厌食、乏力、黄疸、腹胀、恶心呕吐、厌油腻、皮肤瘙痒、皮疹)、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严重程度分级(1级、2级、3级、4级、5级)、实验室检查内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嗜酸粒细胞、血红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汇管区炎性反应、汇管区细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肪变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蜡质样细胞沉积、界面炎、胆色素沉积、毛细胆栓、凋亡小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药导致的肝损伤患者大致相同,汇管区炎性反应、汇管区细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肪变性是两所致肝损伤患者的主要鉴别依据。
覃小艳高蔚黄芳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肝损伤临床病理特点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研究
2023年
研究分析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实施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本次研究内,共计纳入68例研究对象,患有不同疾病,均需服用NSAIDs治疗,同时因NSAIDs引起不同程度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正式开展研究前,将6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34例纳入至对照组,对其实施奥美拉唑治疗,另外34例纳入观察组,对其实施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疗效。结果 据悉通过艾司奥美拉唑治疗下,1例治疗无效,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5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7.05%、82.8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艾司奥美拉唑用于治疗NSAIDs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中能够达到良好疗效,还可保障用药安全性。
王敏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消化性溃疡出血奥美拉唑
膝周阿是穴埋线结合非甾体抗炎药对膝痹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膝周阿是穴埋线结合非甾体抗炎药对膝痹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中医针灸科门诊和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86例膝痹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观察组再给予穴位埋线于膝周阿是穴,对照组给予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各维度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于膝周阿是穴显著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膝功能,可作为膝痹病诊疗方案中的一个适宜技术推广。
雷慧姝周嘉平封卫征刘涵王勤业
关键词:穴位埋线阿是穴
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诊治
2021年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在临床常用于老年人诸多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导致诸多药不良反应,其中以上消化道损伤(Upper gastrointestinal injury,UGI)为主。老年人晚年常发心血管疾病、风湿风湿病、关节炎等其他诸多疾病,故经常都会使用NSAIDs进行治疗,往往也引起老年人UGI,包括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等症状。故本文结合临床使用NSAIDs治疗老年疾病现状,对NSAIDs引起老年人UGI的临床诊治作出综述。
何杰能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老年人临床诊治
对老年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采取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对老年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采取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意义研究。方法70例老年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溃疡直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29%,高于对照组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及饱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溃疡直径(1.53±0.14)mm低于对照组的(2.51±0.12)mm,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意义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
李亚平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消化性溃疡出血埃索美拉唑老年
非甾体抗炎药与心力衰竭风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近几十年来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消炎、镇痛药之一,但其也有较多不良反应,如溃疡、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心脏病发作和卒中风险增加等。绝大多数NSAIDs会增加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风险,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本文拟就NSAIDs与HF风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贤峰王抒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心力衰竭
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55例。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与膝关节评分(HSS)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2%(43/55),显著低于B组的90.9%(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而HSS、WHOQOL-100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5/55),低于A组的2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辅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王沐蔡楠楠朱法政任向焕周颖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视觉模拟评分
非甾体抗炎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镇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观察对患者局部肿痛的减轻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关节镜下进行清理;研究组应用关节镜联合塞来昔布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肿胀状况,检测血清TNF-α和IL-6浓度,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HSS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83.33%(5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治疗后VAS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和血清TNF-α和IL-6浓度分别为(2.20±0.31)分、(0.76±0.20)分和(41.18±9.33)ng/mL、(44.32±6.60)μg/L,均低于对照组(3.63±0.29)分、(1.34±0.21)分和(60.57±9.26)ng/mL、(49.20±6.5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12个月后H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0.39±5.37)分和(84.65±6.73)分,均高于对照组(75.05±5.26)分和(77.21±6.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清理术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血清炎性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应用安全.
王沐蔡楠楠朱法政
关键词:塞来昔布镇痛膝关节功能

相关作者

徐辉
作品数:14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小儿 早产儿 出口梗阻型便秘 行为干预 胃炎
李蓓蓓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胃炎 胃壁 蛋白基因产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神经元细胞
黄开红
作品数:145被引量:64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癌 纳米微粒 胰腺肿瘤 预后 并发症
施桂英
作品数:155被引量:1,36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 关节炎
白杨
作品数:287被引量:1,117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内镜 遗传密码 胶囊内镜 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