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101篇“ 非物质文化“的相关文章
- 沧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
- 2025年
- 沧州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沧州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讲述了沧州的文化故事,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阐释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音乐类非遗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挑战。本文基于文化传承的视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推动非遗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传承方式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探索音乐类非遗的活态传承,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 徐畅
- 关键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 2025年
- 本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二者之间存在的融合机遇和挑战,论述了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增长以及增强民族认同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 谷国英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文化产业文化传承
- 河北省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发展路径
- 2025年
-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非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和智慧的结晶。河北省长城沿线非遗资源具有价值丰富、形式鲜活、功能独特的特色与优势。从政策法规、保护工作、展示体验、服务国家战略等层面分析长城沿线非遗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编制长城沿线非遗活化利用总体规划、健全非遗保护传承制度体系、加强非遗分类分级整体性保护、创新非遗体验体系建设与加快非遗产业发展等促进河北长城沿线非遗资源传承发展的具体路径。
- 吴星彭运辉金源云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理念与中国非遗保护实践
- 2025年
-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国际公约和中国非遗保护法规文件精神指导下,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及相关文件有着不同的逻辑走向,前者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社区主体性及其创造性,后者重视统一性、民族主体性与传统性。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特色在于:国家主导的系统性保护格局与相关制度创新,社会全面参与的中华文化传承,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逐步增强的“非遗的人民性”。基于非遗保护的历史与经验,未来的中国非遗保护实践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应该抓关键与重点;鼓励社区民众的文化创造与族际的文化交流与共享;处理好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的道、艺、器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等。
- 贺少雅萧放
- 关键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文化共享
- 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 2025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档案作为人类活动和历史记忆的真实记录,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四个方面系统探讨了档案助力非遗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新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档案的独特功能,应从完善资源体系、创新表现形式、拓展传播利用、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构建大保护格局下的非遗档案事业体系,推动档案在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大局中彰显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 薛媛媛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 价值共创视域下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研究
- 2025年
- 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与民族精神,是前人留下的财富珍宝。价值共创是研究历史文化街区非遗传承的重要视域,立足价值共创,发掘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社会、经济、生态价值,正视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资源本真性、主体协同性、载体数字化、制度法治化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以资源共享、主体共创、载体共搭、体制共建有效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 游明桦刘淑兰周倩
-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美术项目式学习中的实践研究
- 2025年
-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程教学中,致力于让更多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不仅可以使美术课程资源变得更为丰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化素养。文章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术项目式学习中的运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美术项目式学习中的实践原则和实践路径,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 刘中举李丽霞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中小学美术课程项目式学习
-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修订的十大主题
- 202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系我国一次较为经典和成功的文化立法尝试。该法创制中国风格非遗保护行政监督管理体制,提供中国品性非遗保护事例,推动中国特色非遗保护进程,晒出中国式非遗保护显赫成绩。该法亦使中国成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家,助益全球文化多样性治理跨步向前。暌违十余年后,该法终于迎来修法窗口期。此次修订应关注立法要素增补、不同位阶龃龉、政策法律融贯、关联规范协同、国际软法转化、管制治理协调、对象场景匹配、权力、权利与义务、行政司法互动、责任条款充盈等十大主题。这些主题将推动中国式非遗法律持续优化、法制持续发展以及法治持续昌明。
- 李一丁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
- 幼儿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的探索
- 2025年
-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作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重要阵地的幼儿园开始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特色教育活动的探索。这类活动既有利于文化传承又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幼儿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内容、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营造浓厚教育环境等问题,以期切实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幼儿教育的轨道。
- 王梓豪刘宁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园教育文化传承
-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标准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解决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标准化问题,利用非遗标准化的实践分析其优势与必要性,探讨民族非遗标准化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通过文献法、数据调研法深入剖析我国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揭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总体规划管理缺乏统一性、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善、标准化难以适应非遗自身特性以及资金技术投入不足等。【结论】为实现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化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社会及非遗传承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强化统一规划、完善标准化体系、构建非遗标准平台及加强监督与管理,有效推动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克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提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整体水平,进而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李晶王庆
- 关键词: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
相关作者
- 马知遥

- 作品数:168被引量:85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认同
- 刘魁立

- 作品数:66被引量:1,32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化 民间叙事
- 杨豪中

- 作品数:197被引量:6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 建筑 历史街区 建筑环境
- 林继富

- 作品数:178被引量:63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 藏族 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
- 乔晓光

- 作品数:75被引量:366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活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剪纸 剪纸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