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诊断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诊断及误诊的现况,为本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因、分期及首次就诊医院级别、诊断等。将数据录入信息表格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80例ONFH患者纳入研究,激素性占比55.6%、酒精性占比30.6%、特发性占比13.9%。激素性ONFH平均发病时间(17.3±3.7)个月,平均使用剂量(9.3±3.7)g;酒精性ONFH饮酒时间平均(15.7±6.9)年,平均每日饮酒(374.7±163.6)m L;特发性ONFH无明显诱因。酒精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大于激素组和特发组[(44.9±9.8)岁vs(39.2±13.6)岁vs(39.7±10.2)岁,P=0.005];酒精组男性比例最高,为98.2%,特发组女性比例较高,为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病程显著长于激素组和特发组[(18.2±6.0)个月vs(15.3±2.7)个月vs(8.7±3.3)个月,P=0.013]。三甲医院首次就诊确诊率最高,为61.9%,一级医院最低,为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FH最容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结论]非创伤性ONFH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激素的使用仍然是ONFH发病的首要原因。ONFH的误诊率较高。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5,SFRP5)在股骨头非创伤性坏死(nontraumatic femoral head necrosis,NONFH)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NONFH患者71例作为坏死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与坏死组相匹配的6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人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SFRP5浓度水平。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坏死组按不同因素(ARCO分期、侧别、病因等)比较血清SFRP5浓度水平,并绘制检测ROC曲线,分析血清SFRP5对NONFH的诊断价值。[结果]坏死组血清SFRP5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16.9±12.7)pg/mL vs(32.9±17.2)pg/mL,P<0.001]。坏死组中,股骨头塌陷患者血清SFRP5水平显著低于未塌陷患者(P<0.05),双侧坏死患者的血清SFRP5水平与单侧坏死患者的血清SFRP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RCO分期患者血清SFRP5水平的比较,随着分期的加重,血清SFRP5水平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相关分析方面,SFRP5水平与Harri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ARCO分期、VA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分析中,血清SFRP5水平在诊断股骨头坏死塌陷时的敏感性为70.4%,特异性为80.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87。[结论]随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进展,血清SFRP5水平呈下降趋势,SFRP5可能是诊断NONFH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目的与单纯髓芯减压(core decompression,CD)治疗相比,探讨双通道CD联合髓腔冲洗技术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塌陷进展以及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10月因ONFH行双通道CD联合髓腔冲洗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9例(30髋)患者(CD+冲洗组)临床资料,按照1∶2比例纳入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匹配的54例(60髋)单纯CD患者作为对照(CD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手术侧别、ONFH类型以及术前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骨髓水肿分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出院时VAS评分,计算手术前后差值(变化值);术前及术后出院、3个月时Harris评分。随访期间行X线片、CT和双髋MRI复查,术后3个月行ARCO分期和骨髓水肿分期,并与术前比较确定是否存在影像学进展或缓解。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股骨颈骨折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CD+冲洗组随访时间为(146.8±27.7)d,CD组为(164.3±48.2)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0,P=0.069)。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院时CD+冲洗组VAS评分低于CD组,变化值高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冲洗组术后出院时、3个月时Harris评分均高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随时间延长,Harris评分逐渐增高,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示,术后3个月两组ARCO分期以及影像学进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冲洗组骨髓水肿分期以及骨髓水肿缓解均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通道CD联合髓腔冲洗技术能明显减轻ONFH患者髋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缓解股骨头骨髓水肿�
目的:探究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病程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患者疼痛、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4年3月诊断为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Ⅲ、Ⅳ期的ONFH并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HA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病程分为短病程组(病程≤3年)与长病程组(病程>3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失血量、术前术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双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臀中肌肌肉脂肪浸润程度(muscle fat infiltration,MFI)、骨盆倾斜角度(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19例患者,短病程组149例,长病程组70例。与短病程组相比,长病程组患者手术时间长(P<0.001)、住院时间久(P=0.036)、总失血量多(P=0.016),术后3 d、5 d、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高(P=0.034、<0.001、<0.001),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低(P<0.001),术前双下肢不等长明显(P<0.001),臀中肌脂肪浸润程度大(P<0.001),术前术后骨盆倾斜角大(P<0.001),而在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3、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病程长的患者相比,病程短的患者在接受THA治疗后短期内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