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01篇“ 集体记忆“的相关文章
奥运遗产旅游情境下集体记忆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基于集体自豪的中介效应分析
2025年
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是目前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遗产旅游与游客的情感、情绪、认同、记忆、怀旧等体验关系受到日益关注。已有研究指出,积极情绪在目的地形象和游客情感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但情绪类型与作用机制仍有待拓展。文章立足于情绪体验视角,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法探索奥运遗产旅游情境下集体自豪(包括自我参照自豪与外界参照自豪)中介于集体记忆对游客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奥运遗产旅游情境具备唤醒和重塑游客集体记忆的条件;(2)集体记忆正向影响游客文化认同,自我参照自豪和外界参照自豪二维度在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之间起部分平行中介作用;(3)集体记忆对游客功能认同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外界参照自豪在集体记忆与功能认同之间起单因子完全中介作用;(4)自我参照自豪路径显著度低,功能认同的内涵表达有待加强。文章通过双路径中介机制对揭示集体记忆作用于国家认同的潜在影响路径做了更加清晰、深入的解释,在理论上丰富了国家认同的构建情境与机制,在实践上为促进奥运遗产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林云晓蒋依依谢婷方琰
关键词:集体记忆国家认同
间断性记忆的整体化思考:突发公共事件的集体记忆建构
2025年
集体记忆的核心在于记忆历史连续性及其社会建构性的动态整合。现代社会公共性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可以作为集体记忆的源头与节点去审视。围绕集体记忆的建构“能否间断连续”进行思考,可以尝试在“理念-意象”的集体记忆建构框架下,在记忆不同的叙事维度将散点式的记忆碎片整合并类别化,进而整合出具有沿循“勾勒-黏合-构筑”脉络的现代社会公共突发事件集体记忆整体性建构逻辑。同时,在当下不确定性社会以及特定的文化语境下,以整体性为目标进行突发公共事件集体记忆能动性建构和维系,也是现代社会与国家在多重时间维度整合有益经验,以及重构对社会文化结构性认知的基础。
何威
关键词:集体记忆意象突发公共事件
文物类微短剧对青年集体记忆的形塑路径探赜
2025年
随着短视频创作生态的日益完善,文物类微短剧逐渐展现出形塑青年集体记忆的独特影响力。文物类微短剧融合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娱乐手段,注重故事性和情感性,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叙述,让文物“活”起来,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强化了民族身份认同感,促进了代际交流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将文物作为建构青年群体集体记忆之场,探讨微短剧激发个体记忆、链接个体记忆集体记忆的路径,有助于探索新媒体时代文物传播与文化传承的新路径。
刘璇张琳
关键词:集体记忆家文化
集体记忆: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
2025年
集体记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共有共存共享的共同体记忆,具有社会性、延续性与建构性特征。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集体记忆与红色文化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两者耦合共生、相辅相成。以集体记忆传承红色文化释放出思想引领作用、情感激励作用与铸魂育人作用。
张新祎
关键词:集体记忆红色文化价值意蕴
黄河题材纪录片的集体记忆建构研究
2025年
黄河题材纪录片是建构黄河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载体。黄河题材纪录片的集体记忆建构逻辑是以物质符号和精神符号的双重表征实现记忆储存,以自然场景和仪式场景的联结实现记忆激活,通过身份话语凝聚民族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图景构建生命共同体,最终实现黄河题材纪录片的集体记忆媒介建构,形塑和铸牢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
信博
关键词:集体记忆
《八月的乡村》:外籍人物与革命集体记忆
2025年
《八月的乡村》是萧军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创作的抗战文学作品,深刻描绘了东北人民的苦难和抗日军队的斗争,体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及对胜利的渴望。尽管叙事技巧存在局限,小说仍有效激发了民众抗战情绪,为革命文艺作出了贡献。从外籍人物视域切入,对小说《八月的乡村》的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分析,有利于丰富早期东北抗日历史图景,同时对建构中国现代革命集体记忆有所助益。
雷玉品王宗峰
关键词:抗战文学《八月的乡村》
伟大建党精神集体记忆建构的挑战及进路
2025年
伟大建党精神集体记忆是一个选择性的社会建构过程。作为集体记忆的具体形态呈现,它不仅承载着不同历史场域下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集体框架,还通过强化政党认同、规范行为方式、凝聚精神力量等功能来介入现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当前构建伟大建党精神的集体记忆,遭遇泛娱乐主义的解构搅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解蔓延、短视频时代技术至上主义的碎化冲击及代际传承困境等多重挑战。为此,应嵌入思想教育以巩固信念型建构、运用技术媒介以丰富舆论型建构、依托纪念活动以增强仪式型建构、开发红色旅游以实现沉浸型建构,从而更好地推动伟大建党精神集体记忆的新时代建构。
赵爽
关键词:集体记忆
信息可视化设计——以我国XYZ世代集体记忆为例
2025年
基于XYZ世代相关的信息数据,本研究利用视觉图像的方法,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可视化设计。这些设计不仅针对XYZ世代集体记忆中的人物、事件和物品进行了视觉化的呈现,还对XYZ世代的时代背景和人群画像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为了深入探讨XYZ世代集体记忆以图像设计形式呈现的可行性,并构建信息可视化设计与集体记忆之间的研究联系,对XYZ世代共同记忆中的关键人物、重大事件和标志性物品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提出了一套具体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方案。值得注意的是,XYZ世代是一个近年来流行的划分不同年龄群体的概念,它大体上指的是同一时期出生的一群体。为了探究中国XYZ世代共有的集体记忆,本研究积极寻求新的研究范式和视角。
郭亚怡
关键词: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视域下的成昆铁路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5年
目的以成昆铁路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探究设计方法与流程,为铁路工业遗产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思路。方法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出发,首先根据记忆理论探究集体记忆的产生机制;其次结合感质理论方法,搭建以“感官记忆”“行为记忆”“情感记忆”“反思记忆”四层级构成的集体记忆建构模型;随后以成昆铁路攀枝花段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取出设计因子;最后通过设计实践验证研究的有效性。结论传承和保护铁路工业遗产对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集体记忆视域下的成昆铁路文创设计能帮助设计师挖掘用户的集体记忆需求,协助用户了解成昆铁路线的历史过往和精神内涵,进而实现用户的记忆认同。
李蕊池刘维尚司亚丽郭绮涵
关键词:集体记忆成昆铁路
集体记忆下的南京博物院数字馆交互体验设计研究
2025年
研究提出以集体记忆构建为基础的交互体验设计策略,旨在通过交互体验,提升用户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的文化感知和体验满意度。以南京博物院数字馆为例,研究采用观察法、用户访谈和桌面研究等方法,对数字馆交互体验的现有模式、交互问题及用户体验需求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交互体验形式、功能和场景,可以有效唤醒和激发用户在博物馆体验中的集体记忆,从而更深入地体验、感受和传播博物馆文化。
姚江贺晨欢
关键词:集体记忆南京博物院

相关作者

王宗峰
作品数:56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集体记忆 小说 电影 高校 后革命时代
刘希平
作品数:121被引量:290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心理理论 学习时间分配 元记忆 记忆监测
唐卫海
作品数:85被引量:210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集体记忆 记忆监测 记忆 提取诱发遗忘
艾娟
作品数:60被引量:384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集体记忆 群际关系 大学生 宽恕 影响因素
周晓虹
作品数:153被引量:3,093H指数:3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态 文化反哺 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