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54篇“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相关文章
-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去磷酸化联合蓝白斑筛选检测KRAS基因第12位稀有突变
- 2024年
- 目的研究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去磷酸化联合蓝白斑筛选检测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稀有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将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去磷酸化联合蓝白斑筛选检测方法作为实验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联合蓝白斑筛选检测方法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将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型(MUT)/野生型(WT)(MUT/WT 12)质粒按0∶1、1∶300、1∶1000、1∶3000的比例混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产物,酶切后产物进行蓝白斑筛选。实验组将MUT/WT 12质粒按0∶1、1∶3000、1∶10000、1∶30000的比例混合,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酶切产物去磷酸化后再蓝白斑筛选。比较两组蓝白斑克隆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实验组MUT/WT 12为1∶30000的阳性克隆,一代测序阳性克隆验证插入片段的序列。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去磷酸化联合蓝白斑筛选验证26例肺癌病例游离DNA的KRAS基因第12位稀有突变。结果对照组1∶3000的培养皿上白色克隆17个,蓝色克隆2329个,白色/蓝色克隆为1/137;而实验组1∶30000的培养皿上白色克隆23个,蓝色克隆394个,白色/蓝色克隆为1/17,1∶30000实验组白色/蓝色克隆比例明显高于1∶3000对照组。实验组1∶30000培养血上5个阳性克隆酶切鉴定出3个阳性,其插入片段为KRAS第12位突变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去磷酸化联合蓝白斑筛选26例肺癌病例可检测出2例为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结论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去磷酸化联合蓝白斑筛选可检测出1∶30000 KRAS基因稀有突变。
- 周翠兰陈婕许云思付乙人彭翠英
- 关键词:去磷酸化
- 超纯水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 研究超纯水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果的影响。方法 酶切体系中分别使用久置的超纯水和现用现配制的超纯水,以含酶切位点BamHⅠ和EcorⅤ的YFP-pcDNA3.1质粒为实验对象,双酶切后凝胶成像系统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酶切结果。结果 应用久置的超纯水酶切结果有明显弥散现象,而更换现配制的超纯水,未见酶切弥散现象。结论 超纯水在分子生物学酶切实验中扮演重要角色,酶切实验应选用新制备的超纯水。
- 曲适聂文营丁旭郭佳琦狄文慧徐连秀张超可郝峰
- 关键词:超纯水限制性内切酶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鉴别鳕鱼被引量:4
- 2019年
- 大西洋鳕鱼(Gadus morhua)作为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海洋经济鱼类,常常会被掺入劣质、价格低廉的阿拉斯加狭鳕鱼(Theragra chalcogramma)或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等。通过对大西洋鳕鱼、阿拉斯加狭鳕鱼和白姑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结果表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得到大西洋鳕鱼和阿拉斯加狭鳕鱼COⅠ基因扩增产物大小为579 bp,白姑鱼为399 bp;进一步使用Bst EⅡ限制性内切酶对大西洋鳕鱼和阿拉斯加狭鳕鱼COⅠ基因的PCR产物进行酶切,大西洋鳕鱼不能被酶切,而阿拉斯加狭鳕鱼被酶切为长度分别为361、218 bp的2个片段,从而有效区分大西洋鳕鱼、阿拉斯加狭鳕鱼和白姑鱼。
- 楼叶青胡艺凡郑方媛袁望陈丽鑫宋婉如李素芳潘家荣
- 关键词:鳕鱼聚合酶链式反应
- 一种外源基因DNA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相邻或重叠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源基因DNA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相邻或重叠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方法。质粒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A\B、A\C分别酶切,得到AB、BA及AC、CA四个DNA片段。(B、C为质粒载体上相邻或重叠的限制性内切酶...
- 廖东庆黄日波李晓明韦航韦旭钦王青艳
- 文献传递
- 一种外源基因DNA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相邻或重叠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源基因DNA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相邻或重叠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方法。质粒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A\B、A\C分别酶切,得到AB、BA及AC、CA四个DNA片段。(B、C为质粒载体上相邻或重叠的限制性内切酶...
- 廖东庆黄日波李晓明韦航韦旭钦王青艳
- 一种基于ⅡB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简化基因组建库方法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ⅡB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简化基因组建库方法,包含下述步骤:(1)以BsaXI酶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2)对酶切产物连接接头一和接头二;(3)纯化连接产物;(4)对纯化后的产...
- 孙子奎高文学丁方美王锋唐嘉婕
- 文献传递
- 目标诱导链释放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循环的信号放大技术在赭曲霉素A超灵敏度检测中的应用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诱导链释放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循环的新型信号放大技术和化学发光检测赭曲霉素A的方法。将赭曲霉素A适体(DNA1)和赭曲霉素A适体互补序列(DNA2)固定于磁珠表面,在赭曲霉素A存在时,DNA1...
- 混旭刘芳
- 文献传递
-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确证河豚鱼成分PCR检测结果被引量:6
- 2014年
- 动植物成分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往往出现假阳性结果,为了有效排除河豚鱼成分检测中出现的假阳性现象,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用河豚鱼PCR检测引物进行河豚鱼成分的PCR检测与限制性内切酶NmeAⅢ酶切确证实验。18个供试样品中3个样品无PCR扩增产物,判为阴性结果,15个样品初步判为疑似阳性。应用限制性内切酶NmeAⅢ对疑似阳性样品的PCR产物进行酶切与电泳分析,电泳图谱与河豚鱼阳性对照不同的2个样品,判定为假阳性结果,电泳图谱与阳性对照相同的4个未知学名的河豚鱼加工样品,确证为阳性结果,即检出河豚鱼成分,PCR产物序列经GenBank同源性序列查询比对(BLAST)予以验证,建立了简便的河豚鱼成分PCR检测结果确证方法。
- 曲良苗陈文炳缪婷玉邵碧英彭娟江树勋
- 关键词:河豚鱼PCR检测限制性内切酶DNA测序
- 目标诱导链释放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循环的信号放大技术建立及赭曲霉素A的检测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诱导链释放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循环的新型信号放大技术和化学发光检测赭曲霉素A的方法。将赭曲霉素A适体(DNA1)和赭曲霉素A适体互补序列(DNA2)固定于磁珠表面,在赭曲霉素A存在时,DNA1...
- 混旭刘芳
- 文献传递
- 毛细管电泳快速检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物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建立1种利用毛细管电泳快速、高效检测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物的方法。[方法]以甲基纤维素(MC)为筛分介质,用PBR322/BsuRⅠDNA Marker为试验对象,研究筛分介质浓度、pH值、毛细管柱温度和电场强度对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小片段双链DNA的影响,寻求最佳电泳条件,并将此方法用于检测MspⅠ内切酶的酶切产物。[结果]MC浓度对双链小片段DNA的分离度有较大影响。随MC溶液浓度的增加,分离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毛细管电泳的最佳条件为:MC浓度为2.0%,pH值为8.0,毛细管柱温度15℃,电场强度为275 V/cm。在此条件下,对MspⅠ内切酶的酶切产物进行检测,在20 min内检测到3个酶切片段。[结论]与平板凝胶电泳相比,运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小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物更高效。
- 刘圆圆王荣郭光沁郭志强
-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限制性内切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