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54篇“ 长江下游“的相关文章
长江下游芜裕河段近期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芜裕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是连接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纽带。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该河段河床冲刷剧烈,洲滩格局相应调整,研究新水沙条件下芜裕河段的河势演变规律,对长江下游河段的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芜裕河段多年实测数据,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该河段河道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近期芜裕河段河势总体稳定,河床以冲刷为主,洲滩头部冲刷后退,急弯段和多汊段分别出现“凸冲凹淤”和“短支汊发展”的新特征;上游潜洲右汊发展、分流量增大以及中枯水历时增加导致的主流撇弯是急弯段“凸冲凹淤”的主要原因;“短支汊发展”的驱动因素则可归因于陈家洲多汊段左汊分流比增加,进而加剧陈捷水道、曹捷水道两短汊道冲刷。
渠庚孙天印何子灿栾华龙郝婕妤
关键词:河床演变分流比
基于eDNA技术的长江下游典型江段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评价
2025年
【目的】基于环境DNA(eDNA)技术评价长江下游典型江段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为评估长江大保护实施后的生态恢复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在长江下游安庆(AQ)、芜湖(EH)、靖江(JJ)3个典型江段丰水期(2021年9月)和枯水期(2021年4月)采集eDNA样本。在3个典型江段选择参考点和受损点,通过筛选物种丰富度、群落物种丰度、群落结构组成和群落营养结构,选择5个候选指标,然后采用0~5评分法构建长江下游典型江段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体系。【结果】在安庆、芜湖、靖江3个典型江段共鉴定出8个门96个属浮游植物,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褐藻门、红藻门、定鞭藻门和舟形藻属、根管藻属、衣藻属、色球藻属、微囊藻属、团藻属和骨条藻属等。在丰水期,安庆、芜湖和靖江江段在属分类水平上浮游植物物种总数分别为4849、5746和7617种,枯水期分别下降至3933、4243和5683种。丰水期,安庆、芜湖江段的优势种为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靖江江段硅藻门占主导地位;枯水期,3个江段的浮游植物群落均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在丰水期,安庆、芜湖、靖江江段的得分分别为17、16和15,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等级分别为好、好和一般。在枯水期,安庆、芜湖、靖江江段的得分分别为13、16和17,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等级分别为一般、好和好。【结论】eDNA技术在物种分类数量上展现出高丰富性、高物种多样性和详细的群落组成,对浮游植物物种检测具有高效且准确的特点,在生物参数指标的选取中具有良好的筛选作用,对P-IBI评价体系构建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周宇恒赵旭王玉清陈丽丽章守宇王凯
关键词:浮游植物长江下游
基于Copula函数的长江下游感潮河段沿程洪潮遭遇分析
2025年
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受到上游来水和海洋潮汐的共同影响,使得该河段的防洪形势复杂严峻,因此,辨识长江下游径流与潮汐的遭遇风险对于区域防洪治涝减灾具有实际意义。研究以长江下游河段为研究区域,以大通水文站最大流量以及南京潮位站、镇江潮位站、江阴潮位站最高潮位为数据基础,分析长江下游河段沿程洪潮遭遇的概率分布。通过Copula函数分别构建大通水文站年最大流量与南京潮位站、镇江潮位站、江阴潮位站年最高潮位的联合分布,比较分析Gumbel Copula、Clayton Copula和Frank Copula函数的拟合优度,最终选定以Clayton Copula函数构建长江下游的洪潮联合分布,分析了各站点之间的同现风险率、条件风险率和组合风险率,进一步探究洪潮风险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上下游洪潮遭遇风险的比较,发现各潮位站年最高潮位的出现受到大通站年最大流量的影响,大通站年最大流量越大,下游各潮位站出现超某一高潮位的可能性越大。此外,从长江下游段沿程分析结果来看,距离入海口越近的站点,受到上游大通站最大流量的影响越小,即受到上游洪水的影响越小,因此遭遇极端洪潮组合事件的概率越低。结果表明,在长江下游河段防洪应重点考虑极端洪潮组合事件的风险与防护,不同站点受到洪潮风险各不相同,不同区域应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析与防治措施。
仲跻文于慧袁震洲卞佳琪赵明韦立新肖仲凯巫昕煜
关键词:COPULA函数
长江下游平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预测
2025年
作为衡量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土壤特性,阳离子交换量(CEC)在土壤分析的成果中往往不尽如人意,要么数据缺失,要么因不同测定方法而结果各异。因此,构建一种基于土壤其他性质来预估CEC的模型变得尤为关键。选择长江下游安徽段沿江平原圩区,通过以研究区的各种土壤属性变量与阳离子交换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变量自身的空间结构特性等为依据,建立关于研究区域的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数据分析模型,利用SOC、质地、围垦历史和土地利用等因子,预测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研究区内土壤CEC含量普遍较高,尤其以长江沿岸最为显著,呈现自上游向下游递增的趋势。此外,交换性盐基离子的空间分布特征也各不相同,其中Ca2+和Mg2+含量在长江沿岸逐渐减少,而K+含量则呈现相反趋势。TEB含量在长江沿岸附近较高,但整体分布较为均匀。盐基饱和度BS以高水平为主,长江沿岸呈现递减趋势。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预测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土壤属性的认识,而且还为区域土壤质量评价与农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长江下游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提供有力补充。
纪佳辰高超
关键词:盐基离子
长江下游滩涂湿地优势植物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2025年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外在表达,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探究长江下游滩涂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区域尺度上滩涂湿地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资源利用策略,对于长江流域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安庆段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了滩涂湿地17种代表性植物的14个功能性状指标,旨在探究滩涂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滩涂湿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变异系数最大为叶片组织密度(CV=361.39%),最小为相对叶绿素含量(CV=21.75%),平均变异幅度为106.55%。(2)叶性状间、茎性状间以及茎-叶性状间具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叶性状间相关性较大,叶长与叶宽、叶干重、相对叶绿素含量、叶周长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茎干物质含量与叶长、叶厚度、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为显著负相关相关(P<0.05),而与叶周长显著正相关;小枝组织密度与叶干物质含量、叶长、叶厚度为显著负相关(P<0.05)。(3)RDA分析表明,铵态氮、速效磷、土壤容重、有机质、全磷、pH和速效钾是影响滩涂湿地植物适应策略的关键土壤因子。综上,长江下游滩涂湿地典型植物功能性状变异丰富及差异显著,但可通过形成一定的性状组合的策略以及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罗来开章伟原萌程樱阳艳芳赵凯伍佳楠肖晶晶
关键词:长江下游滩涂湿地功能性状土壤因子
围网拆除前后长江下游升金湖鱼类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2025年
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长江下游洪泛湖泊经历了从集约化的围网养殖渔业向禁渔和多样性保护转型。长江下游洪泛湖泊不仅支撑了较高的鱼类多样性,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统筹和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厘清鱼类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关系。本研究以长江下游升金湖为例,分别在围网拆除前(2017年)和围网拆除后(2019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对鱼类群落进行系统的调查采集。本研究采用3种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3种功能多样性指数(FRic功能丰富度指数、FDis功能分散指数和FEve功能均匀度指数)和6种功能性状(最大体长、生长速率、寿命、初次性成熟时间、初次性成熟体长、营养级),从物种和功能两个维度探讨围网拆除前后鱼类群落稳定性水平和稳定性驱动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1)升金湖围网拆除前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等物种作为主要优势种,围网拆除后优势种变为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等物种。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围网拆除后鱼类群落多样性水平显著高于围网拆除前,群落稳定性显著低于围网拆除前。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围网拆除前鱼类群落稳定性与初次性成熟时间呈正相关,与生长速率呈负相关,这可能与围网拆除前占据优势地位的周期策略鱼类的功能性状有关;围网拆除后鱼类群落稳定性与生长速率呈正相关,与寿命和初次性成熟时间呈负相关,这可能与围网拆除后作为优势种的机会策略鱼类的功能性状有关。此外,围网拆除前和围网拆除后鱼类群落稳定性均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均匀度较高的群落可能通过物种间的保险效应去支撑群落整体的稳定。本研究分析和比较了围网拆除前�
施晨曦梁阳阳谢畅蒋忠冠
关键词:围网养殖鱼类群落稳定性功能性状长江下游升金湖
长江下游贵池河段凤凰洲右汊萎缩原因分析
2025年
贵池河段位于长江干流下游,近年来凤凰洲右汊持续萎缩,对河势稳定及沿岸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但目前右汊萎缩的原因尚不清楚,厘清右汊萎缩的原因对河段后续开展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池河段1970~2021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和水沙资料,对贵池河段凤凰洲右汊的演变和萎缩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凤凰洲右汊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萎缩,经历了快速萎缩(1974~2003年)和缓慢萎缩(2003~2021年)两个阶段,目前枯季分流比仅2.0%。右汊的快速萎缩主要与上游河势变化导致的主流坐弯、汊道进口远离主流区有关;缓慢萎缩则主要与目前两汊动力条件的差异有关,左汊冲刷动力远大于右汊。
江磊王罗斌曾子悦叶小云
关键词:河道演变水动力条件
长江下游升金湖过去千年有机碳埋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25年
选择我国长江下游平原浅水湖泊升金湖86 cm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在可靠深度-年代模型基础上,通过沉积物质量累积速率(SAR)和总有机碳(TOC)含量计算升金湖过去千年有机碳埋藏速率变化;利用C/N与正构烷烃指标指示升金湖有机碳来源变化,并结合升金湖流域气候环境与人类活动历史记录探究该湖近千年有机碳埋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升金湖过去千年有机碳埋藏速率呈增加趋势,平均有机碳埋藏速率约为24.77 g/(m^(2)·a),总有机碳储量约为3.33 Tg(1 Tg=10^(12) g)。根据升金湖有机碳埋藏速率变化特征,本研究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Ⅰ:1000-1350 A.D.,有机碳埋藏速率较低但波动较大;阶段Ⅱ:1350-1600 A.D.,有机碳埋藏速率有所下降,为近千年来的最低水平;阶段Ⅲ:1600-1850 A.D.,升金湖有机碳埋藏速率迅速上升后,保持在较高水平;阶段Ⅳ:1850-2000 A.D.,升金湖有机碳埋藏速率继续上升,达到近千年来最高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升金湖有机碳埋藏速率主要受TOC含量的影响,与质量累积速率相关性较弱;阶段Ⅰ(1000-1350 A.D.)与阶段Ⅱ(1350-1600 A.D)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内源水生植被,沉积环境以自然沉积为主;TOC含量增加推测与降水增多、温度下降有关,因此自然因素是此阶段湖泊有机碳埋藏速率变化的主控因素。阶段Ⅲ(1600-1850 A.D)与阶段Ⅳ(1850-2000 A.D.)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外源陆生高等植被,沉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更为强烈,如流域人口大量增长、耕地面积增加、化肥农药使用频繁等,给湖泊流域带来了大量的有机质输入,进而显著影响湖泊有机碳埋藏速率的变化。
韩瑞超汪勇马再园金院吴立
关键词:升金湖湖泊沉积物
长江下游超大型CAPESIZE船靠离泊操纵仿真试验研究
2025年
文中考虑超大型船舶靠离泊所受风、流因素以及浅水、岸壁效应所带来的影响,选取20万t级散货船为代表船型,通过建立六自由度船舶运动数学模型,针对不同风、流条件进行不同压、减载工况的靠离泊仿真模拟试验,提出相应的船舶操纵与拖轮配置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对目前内河航行的超大型CAPESIZE船舶靠离泊操纵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刘成勇吕佳尧王新刘超凡陈立家
关键词:靠离泊操纵船舶运动数学模型
基于水文条件的长江下游港口水域船舶引航风险与对策
2025年
长江下游的港口区域由于水文状况错综复杂,对船只引航安全构成了极大的考验。文章围绕潮流、河川流动、水域深度以及气象条件等多角度,剖析了该区域船只引航所面临的风险特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引航时间安排、增强船员操作技能训练、构建船舶吃水深度实时监控体系、优化极端气象条件下引航风险评价与决策过程等多项风险防范措施,目的是提升长江下游港口的船只引航保护水平,保障水上交通的安全与效率。
赵至建刘淑贤王军委
关键词:水文条件船舶引航

相关作者

刘凯
作品数:294被引量:1,06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群落结构 长江下游 秀丽白虾 刀鲚 长江
徐东坡
作品数:327被引量:97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鱼类 长江下游 秀丽白虾 仔稚鱼 太湖
段金荣
作品数:189被引量:58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秀丽白虾 长江下游 鱼类 中华绒螯蟹 暂养
施炜纲
作品数:162被引量:86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秀丽白虾 鱼类 长江下游 生物多样性 太湖
张敏莹
作品数:167被引量:76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秀丽白虾 鱼类 长江下游 刀鲚 大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