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63篇“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文章
- 如何规避同业投资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 2025年
- 作为创新型金融业务代表,同业投资凭借其高利润的优势,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利益增长点。然而,随着金融机构联动性的增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已从个体风险转变为系统性风险问题。随着同业投资规模的扩大,银行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将有所上升。
- 苏志新
-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金融业务联动性同业
-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 2025年
- 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有效测度其风险水平是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键。为衡量各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价值,本文以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构建分位数回归的静态CoVaR模型,并分析各银行对银行业风险溢出的重要性。
- 马巾乔
- 关键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 房地产行业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研究综述
- 2025年
-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房地产市场正面临重大调整压力。房地产与我国银行业存在紧密的关联关系,房地产行业一旦产生风险,极易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冲击,进而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文章基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定义以及房地产行业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总结评述,分析学界在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上已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对房地产行业及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李美晨毛舒欣
- 关键词:银行系统性风险房地产
- 经营同质化背景下表外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 2025年
-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张,可能催生新的系统性风险。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23年的统计数据,基于当前银行业经营同质化的背景,实证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采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利用GARCH-CoVaR模型和欧氏距离模型测度银行系统性风险和经营同质化指数。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会提高银行系统性风险,经营同质化现象会对该影响产生调节效应,与表外业务共同作用于银行系统性风险,不同所有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不同,不同类型表外业务的影响效果也存在差异。因此,应改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和内部结构,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从而有效规避银行系统性风险。
- 张晓明任紫薇
-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表外业务
- 债务违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与效应研究
- 2025年
- 本文从银行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债务违约曝光前后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债务违约显著提高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在考虑内生性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债务违约事件主要通过降低银行资本充足率、扩大负面市场预期和提高银行间风险传染三条途径显著提高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债务违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正向作用在投资者情绪低落、银行盈利能力较弱以及高信用风险水平的样本中更显著。综上所述,债务违约不仅会直接冲击银行的资产质量,还会通过改变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与银行间的风险传染,间接影响银行系统的稳健性。因此,有效的监管政策不仅需要关注银行的财务健康状况,还需考量市场情绪与信息传播效率,以实现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全面防控。
- 张庆君曹亚威
-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稳定债务违约银行风险
- ESG评级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基于中国29家A股上市银行的研究
- 2025年
- 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探索通过强化银行在环境保护(E)、社会责任(S)及公司治理(G)即ESG领域的投资,作为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路径,其可行性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依托2019-2024年我国29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揭示ESG评级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潜在的因果关联。本文研究结果如下:ESG评级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其中社会责任(S)对其影响最大;中国商业银行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需要进一步提升;从异质性分析来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ESG评级对其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非国有银行的ESG评级对其系统性风险的削弱作用最显著。
- 聂子勋王天阔田祎张梦婉
- 关键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也引发了系统性风险的复杂化与动态化。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2~2022年中国1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引入存贷比等变量,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存贷比在金融科技与系统性风险之间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宏观经济环境(如货币供应量增加)亦对系统性风险的传递具有抑制作用。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科技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银行规模、收入多元化水平及股权性质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强化金融科技风险监管,构建动态监管框架;差异化存贷比管理,加强流动性和资本结构的监控;优化收入结构,促进商业银行多元化发展;完善监测和预警机制,打造风险动态管理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推动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和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防控。
- 魏琳薪宋良荣
-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 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测度
- 2025年
- 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同样也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选择绿色金融指数和商业银行股票日收益率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测度绿色金融市场发生风险时对各个银行以及不同类型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市场对各个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为正且范围主要集中在11%~15%,绿色金融市场对不同商业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区域性银行表现较为敏感。因此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绿色金融的风险管理与预警能力,推动绿色金融的数字化转型;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和体系,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监督,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 夏敏刘锦云秦佳乐严鑫彤
-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分位数回归
- 高管薪酬激励、相对绩效评价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 2025年
-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相对绩效评估的银行高管-股东多阶段博弈模型,对高管薪酬激励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联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2005-2019年中国33家上市银行数据,从绝对薪酬与相对薪酬激励强度视角,实证检验高管薪酬激励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并就银行风险承担在其中的传导作用及高管薪酬激励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异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高管团队薪酬激励强度的提高,会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2)市场风险在高管薪酬激励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而银行的个体特质风险不存在中介效应。(3)薪酬激励对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相对而言,高管薪酬激励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有助于厘清高管薪酬机制的激励效应,可以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供理论与经验证据支撑。
- 刘孟飞蒋维
-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系统性风险
-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预警研究
- 2024年
- 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和风险防控是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环境、外部市场环境和银行系统共四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利用神经网络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预警。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处于警戒状态。研究认为,为保障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定,监管部门应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方案,加大对系统脆弱性银行、中小型银行的监管力度,实施差异化监管,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
- 夏敏韩文明席俊颖
-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风险预警
相关作者
- 顾海峰

- 作品数:294被引量:2,347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商业银行 信用担保 中小企业 金融支持 货币政策
- 童中文

- 作品数:48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银行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 系统性风险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 何建敏

- 作品数:465被引量:4,185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股票市场 实证研究 复杂网络 应急系统 网络结构
- 邹静

- 作品数:13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银行系统性风险 媒体报道 投资者情绪 SVAR模型 实证研究
- 李守伟

- 作品数:58被引量:49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系统性风险 网络结构 多层网络 风险传染 银行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