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1篇“ 银行业风险“的相关文章
- 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下银行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效率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的实施,特别是巴塞尔协议Ⅲ的更新要求银行业重新评估其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识别、评估、监管各类风险,并在现代监管要求下优化其风险管理策略,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文章就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下的银行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成、实施及其效率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提供有益参考,以实现银行业风险管理的优化与效率提升。
- 庞羽
- 关键词:现代金融监管银行业风险管理信用风险
- 气候转型风险对我国银行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鉴于银行业在中国的金融体系处在主导地位,其稳健运营和风险可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
- 李笑然
- 关键词:银行风险承担
- 金融信贷档案对银行业风险影响因素的测度与实证分析
- 2024年
- 文章抽取金融信贷档案对银行业风险影响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4个影响因素和15个二级影响因子,并采用ISM-MICMAC模型,分析金融信贷档案对银行业风险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与关联路径,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研究发现,盈利能力报告、偿债能力报告、企业征信报告等档案信息作为独立因素群对银行业风险影响最大;个人信用报告、个人资信等级等档案信息作为自发因素群主要起着承上启下作用,对整个系统影响相对有限;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档案信息作为依赖因素群具有低驱动性和高依赖性特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可以通过认真审查企业法定代表人档案、综合运用企业信用档案、持续跟踪企业经营档案和科学评估发展规划资料等途径,实现对金融信贷档案的全面测度与评估,以防范和控制银行业信贷风险。
- 易臣何曾灿
- 关键词:银行业影响因素
-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2023年银行业风险事件的报告
- 2024年
- 2023年3月,欧美发生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系统性银行业风险事件,严重影响了市场信心,部分银行股价暴跌,金融体系发生剧烈动荡。此次银行业风险事件显示出诸如存款流失速度快、业务模式风险高、未受保存款金额大等新的风险因素,给监管带来全新的挑战。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此次银行业风险事件的经过和处置进行了复盘,并于10月5日发布《关于2023年银行业风险事件的报告》。报告指出此次银行业风险事件主要源自银行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能力缺陷、监管有效性不足、监管标准不健全等三方面,并给出了在日常监管有效性和监管规则制定方面的经验教训与启示。现将报告内容编译1如下。
- 储兆林潘婧媛黄静
- 关键词:金融监管风险管理
- 美国银行业风险再评估
- 2023年
- 未来,美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在于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机构产生的直接压力、相对处于监管盲区的影子银行以及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风险的相互反馈。2023年3月的美国银行业危机为资本市场和监管当局敲响金融风险的警钟。目前来看,第一共和银行危机的再次爆发表明美国中小银行风波并未完全平息,加之新冠疫情以来宏观环境的剧烈波动,以及金融市场主体风险意识的淡薄,令美国金融风险犹存。
- 钟正生范城恺
- 关键词:金融风险银行业危机美国银行业影子银行中小银行资产价格波动
- 银行业风险管理迈入新阶段
- 2023年
-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风险分类实践面临诸多新情况,现行风险分类监管制度在一些方面存在短板与不足。为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识别、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资产质量,2023年2月11日,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 杜阳杜阳周银燕
- 关键词:人民银行信用风险资产质量商业银行银行业风险管理保监会
- 银行业风险与美国货币政策走向被引量:4
- 2023年
- 在目前银行业危机只是零星偶发的情况下,美联储还有一定的应对空间,但是如果危机进一步蔓延,则其政策选择面临的难度将陡然上升。2023年3月下旬的美联储议息会引发了格外关注。自3月上旬以来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相继破产倒闭,引发了市场对银行业风险的担忧。这使得美联储货币政策从此前的增长、通胀两难困境升级成为增长、通胀、金融稳定的三难困境。
- 徐奇渊杨子荣
- 关键词:银行业危机银行业风险破产倒闭金融稳定美国货币政策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基于银行业风险偏好遮掩效应的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的同时,进一步凸显了金融脆弱性,对世界各国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银行业风险偏好遮掩效应渠道,分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前后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业风险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宏观经济波动与银行业风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化了银行业风险偏好的遮掩效应,进而削弱了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本文创新性地从银行业风险偏好遮掩效应的渠道出发,分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有助于我国完善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适应的、缓解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治理应对机制,以更精准地制定银行业风险防范对策。
- 沈丽米映静强天建
- 关键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宏观经济波动银行业风险风险偏好
- 低碳转型相关行业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基于“双碳”战略背景的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本文将低碳转型相关行业分为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在时间维度和截面维度上分别使用TVP-VAR模型和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双碳”战略背景下这些行业对银行业的风险溢出特征,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高风险状态下的风险溢出效应普遍显著高于低风险状态;第二,“双碳”战略增加了各低碳转型相关行业对银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但随时间发展有所缓和;第三,低碳行业的正向风险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双碳”战略提出节点的近期,持续时间短暂而影响力度较大,而高碳行业的正向风险溢出效应更加持久且影响力度较小。
- 刘志洋刘若迟
- 关键词:低碳转型银行业风险
- 房地产业与银行业风险传染效应分析
- 2023年
- 2016年12月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我国房地产业与银行业关联度高,银行业爆发风险可能会迅速传染至整个金融市场,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对我国房地产业与银行业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研究,对今后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意义重大。首先,引入向量修正模型(VECM),对房地产业与银行业之间风险传染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两个行业主要通过房价波动与银行信贷规模传导风险。其次,利用ARMA-GARCH-CoVaR模型测算房地产与银行业之间风险溢出强度,发现银行业对房地产业风险溢出强度更高,并根据结果具体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2015年“股灾”、部分房企爆雷、新冠感染等风险情景下,政府对两个行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的成效以及风险溢出效应在不同时间段的新变化,最后提出建议。
- 郑鹏王宇钊
- 关键词:房地产风险系统性风险
相关作者
- 郑联盛

- 作品数:258被引量:2,005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 研究主题:金融稳定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金融 金融监管体系
- 刘志洋

- 作品数:137被引量:44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宏观审慎监管 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 实证分析 宏观审慎
- 沈丽

- 作品数:43被引量:44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动态演进 金融风险 区域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 金融效率
- 连平

- 作品数:285被引量:318H指数:9
- 供职机构:交通银行
- 研究主题: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 银行业 商业银行 经济增长
- 刘明康

- 作品数:102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研究主题:银行业 中国银行业 银行业监管 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