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67篇“ 钨矿床“的相关文章
- 赣西北大湖塘矿田石门寺钨矿床控矿构造解析
- 2025年
- 大湖塘钨矿田位于赣西北九岭近东西向隆起带,是近年发现的1个世界级超大型钨多金属热液矿床聚集区,由石门寺、昆山2个大型矿床和狮尾洞、大岭上、新安里等中型矿床组成。石门寺大型钨矿床位于矿田北部,矿体发育于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中,矿化类型有石英大脉型、细脉浸染型和热液隐爆角砾岩型,三种矿化类型围绕成矿岩体有规律产出,构造控矿作用明显。构造是控矿的最重要因素,开展控矿构造解析和构建构造控矿模型有助于重塑成矿构造的形成演化,为找矿预测提供技术支撑。文章通过野外对含矿裂隙系统的精细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含矿裂隙的组合形式及展布特点,探讨了其形成的动力学条件,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型。研究表明:含矿构造是呈近东西向为主、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次之、多方向的小型断裂构造,整体呈现长轴为东西向的近椭圆范围内展布;从矿区外侧向中心含矿构造具有中等倾角双倾向裂隙→中等倾角单倾向外倾裂隙→陡倾角裂隙的变化趋势,中心为热液隐爆角砾岩;其中中等倾角双倾向含矿构造形成于成矿前的岩浆侵位期,最大主应力近直立,中间主应力近水平,为剖面X-型共轭剪裂隙;中等倾角单倾向外倾含矿构造和陡倾角含矿构造带形成于热液隐爆的同成矿期,最大主应力近直立,中间主应力近水平,为剖面上的单向剪裂隙和张剪性裂隙;热液隐爆中心为最大主应力近直立,中间和最小主应力均近水平且大小相近。石门寺钨矿床的控矿构造是长轴呈近东西向展布的成矿岩浆岩的岩体侵位构造和岩浆期后成矿流体的液压致裂构造;岩体侵位构造形成稍早,主要发育于成矿岩体顶部的上覆围岩(晋宁期花岗闪长岩)中,分布范围较大;岩浆期后成矿流体的液压致裂构造形成于成矿期,发育于成矿岩体上部和上覆围岩中,分布�
- 陈柏林陈柏林
- 关键词:含矿构造控矿构造
-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 2025年
- 为预测东乌珠穆沁旗钨矿床1号矿体深部变化趋势,在对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系统野外地质调查、流体包裹体测试及地球化学等相关研究工作。发现1号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控制明显。矿体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结合格里戈良原生晕轴向分带法研究得到1号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Mo-F-Li-Au-Sn-W-B-As-Be-Ag-Zn-Cd-Cu-Pb-Bi-Ba,具备明显“前缘晕+尾晕共存”“前缘晕+近矿晕共存”叠加组合特征。结合W元素异常空间分布特征、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推断1号矿体向深部(8中段以下)仍具有较大找矿潜力,并通过钻探成功验证,表明东乌珠穆沁旗钨矿床深部仍存在较大增储潜力。
- 任俊霖孙志辉姚嘉琪刘瑞年刘宁王鹏
- 关键词:原生晕轴向分带深部预测流体包裹体
- 湖南沃溪金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龚家湾矿段找矿潜力探讨
- 2025年
- 龚家湾矿段与沃溪金锑钨矿、官庄金矿均位于沃溪大断层下盘的马底驿组赋矿板岩中,沃溪金锑钨矿位于仙鹅抱蛋穹窿NE倾伏端,龚家湾矿段位于两穹窿的凹陷对接处,官庄金矿位于明月山穹窿NW侧伏端,同处“两窿+断层”式独特的成矿构造格局中。文章分析钻探工程已经揭露到的龚家湾矿段V8S工业矿体及V8N蚀变层位,提出沃溪金锑钨矿十六棚公深部向斜轴及两翼,呈“牛腹式”以NEE71°方向,经过龚家湾矿段往官庄金矿延伸,推测两矿区连接部位的龚家湾矿段6~98线,NEE侧伏的矿体向斜轴部和南北两翼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
- 何永淼尹大改罗振兴卢兵
-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潜力
- 滇东南荒田钨矿床白钨矿原位U-Pb年代学、Sr同位素组成及成矿启示
- 2025年
- 荒田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多金属成矿区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大型白钨矿床。尽管前人已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其成矿时代的精细厘定仍显不足,成矿物质来源也存在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界对其成矿机制的深入认识。基于详细的钻孔岩心记录和矿物显微组构研究,本文针对荒田钨矿床主成矿期I阶段的白钨矿进行了原位U-Pb定年和原位Sr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荒田白钨矿U-Pb年龄为(64.6±3.7 Ma)(n=35,MSWD=1.6),反映出成矿作用发生在古新世初期。结合矿区地质背景,推测成矿作用与矿段南段的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密切相关。荒田白钨矿^(87)Sr/^(86)Sr值范围为0.72025~0.72840,明显高于大陆地幔,显示出明显的壳源特征。与此同时,荒田白钨矿与老君山花岗岩Sr同位素初始比值比值一致,指示二者可能系来自同一热液系统(长寿命岩浆房)的产物。荒田白钨矿中的高Ca浓度主要源于花岗岩类斜长石的绢云母化,且钨元素的提取遵循“正岩浆成矿模式”从花岗岩浆中获得。本研究对荒田钨矿床成矿时代的厘定和成矿物质源区的追溯为深化理解成矿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丰富了对滇东南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的认识,为该区域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中良林木森周瑞辉
- 关键词:滇东南白钨矿
- 一种基于热熵理论控矿模型的铅锌-钼钨矿床的识别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熵理论控矿模型的铅锌‑钼钨矿床的识别方法,基于检测不同区域内的热熵变化代表值和检测同一区域内不同深度的热熵变化代表值,分别得到检测不同区域内的热熵变化曲线图和检测不同区域内同一深度的热熵变化曲线图,...
- 董耀杜欣张卓陈林夏媛媛齐坤宋豪张家正赵修军金路安黎明肖娟
- 喜马拉雅成矿带祥林大型锡铍钨矿床铍赋存状态及其富集机制
- 2025年
- 铍是典型的双性元素,其富集成矿方式复杂多样。喜马拉雅成矿带错那洞穹隆近年来发现了具有超大型资源前景的铍锡钨多金属矿,但关于该区铍从岩浆阶段到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再到热液阶段的富集成矿作用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本文以错那洞穹窿北侧的祥林大型锡铍钨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及原位微区XRD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铍的赋存状态及其富集机制。研究表明,祥林矿床铍主要以绿柱石形式赋存于伟晶岩型和锡石硫化物脉型矿体中,在矽卡岩型矿体中则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符山石、方柱石等矽卡岩矿物中,仅有极少量硅铍石、羟硅铍石和锂白榍石等独立铍矿物产出。伟晶岩型绿柱石(Brl-I)属Li-Cs绿柱石,呈均一结构;热液脉型绿柱石(Brl-II)属Na绿柱石,发育环带结构,成分复杂,反映了明显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两期绿柱石均为t型,其c/a值从伟晶岩期到热液脉期呈递减趋势(1.0011→1.0007),指示Li+置换Be^(2+)程度增强。元素置换机制从单一的八面体(NaFe^(2+)□^(-1) Al^(-1))置换通道演变为复杂的四面体((Na,Cs)Li□^(-1) Be^(-1))和八面体((Na,Cs)(Fe^(2+),Mg)□^(-1) Al^(-1))置换通道。铍的富集成矿经历了从岩浆期到热液期的多阶段演化,具体过程为:(1)岩浆分异期,导致Be在残余熔体中富集;(2)伟晶岩期,流体出溶和过冷却作用促使Brl-I结晶;(3)矽卡岩期,Be主要通过[BeO_(4)]^(6-)置换铝硅酸盐矿物中的[AlO_(4)]^(5-);(4)热液脉期,Be以氟络合物形式(BeF_(4)^(2-)、BeF_(3)^(-)等)迁移,在碱交代作用和水岩反应过程中形成Brl-II。这些发现深化了对岩浆-热液型铍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的认识,为区域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参考。
- 王艺云李光明张志张林奎马国桃石洪召黄春梅黄勇
- 关键词:绿柱石
- 瑶岗仙钨矿床两类白钨矿地质特征对比研究
- 2024年
- 瑶岗仙矿床是南岭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并伴生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两类白钨矿化。经过野外地质现象系统的观察以及精细的镜下矿物学研究,厘定了两种类型白钨矿化的成矿阶段,对不同类型白钨矿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地质特征对比。结果表明,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白钨矿的成矿环境、成矿规模、显微组构等有着明显区别。通过对比两种矿体白钨矿的岩相学特征,约束不同类型白钨矿的成矿过程与成矿作用。
- 吴小辉方文杰欧阳胜利王平
- 关键词:白钨矿石英脉型矽卡岩型
- 东昆仑东段拉浪麦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 2024年
-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条巨型岩浆岩构造活动带,是我国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条件优越,成矿作用显著,一直备受地质学者们重视。拉浪麦钨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察汗乌苏河地区,隶属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管辖,是近年新发现的一处矽卡岩型矿床。目的:基于拉浪麦钨矿床为研究对象,建立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指导拉浪麦地区钨矿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在综合阐述分析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由此,系统构建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结果:W-Sn-Mo-Au-Ag-As-Sb元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其他元素相关性差;已发现的钨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类岩石中,英云闪长岩与白沙河组地层接触带是找钨矿最为有利的部位;北东-南西走向的构造破碎带为容矿构造;钨矿体中的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黑钨矿为辅。结论:依据构建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为指导,在拉浪麦地区圈出找矿靶区3处,其中,Ⅰ类找矿靶区1处,Ⅱ级找矿靶区2处,深部和外围地段找矿潜力大。研究创新点:系统构建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勘查模型,有效指导拉浪麦钨矿区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实现了东昆仑东段钨矿的找矿突破,为东昆仑造山带内寻找同类型钨矿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和新的勘查思路。
- 白云廖芝华熊昌利马志磊徐云峰周游唐耀沈位元
- 关键词:东昆仑造山带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模型找矿标志
- 云南省石缸河锡钨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探讨
- 2024年
- 石缸河矿区总体挟持于怒江断裂带与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之间,在系统收集矿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系统厘定矿区成矿地质背景,总结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经总结,滇西“歹”字型构造体系控制着矿床锡钨矿带的空间分布,石缸河锡钨矿床总体产于层间破碎带中,空间位置位于志本山岩体的外接触带内;区内岩浆活动剧烈、频繁,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期的酸性花岗岩与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志本山背斜、石缸河平卧褶皱及北西向断裂组共同控制着矿(化)体的产出;矿床严格受构造-岩浆-变质作用控制,总体属于与混合岩化派生岩浆有关的高-中温热液矿床。
- 沈良姜永果郑义舟杨金富梁兴宇
- 关键词:成矿条件成矿模式
- 云南易门红石岩钨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标志
- 2024年
- 易门县红石岩钨矿床为近年来找矿勘查新发现的矿床,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体状赋存于昆阳群大龙口组第四段底部碳酸盐岩与九道湾花岗岩接触的矽卡岩中。钨矿石为矽卡岩型,金属矿物为白钨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符山石、石榴石、石英、萤石。矿床成因类型属热液接触交代的矽卡岩型,矽卡岩化为最直接找矿标志,为今后的找矿勘查指明了方向。花岗岩携带的钨酸根与大龙口组碳酸盐岩接触时,产生气成高温热液交代作用,在陡缓交替部位和凸起部位富集形成钨矿体。
- 刘晓东任运华丁兴波段必飞熊磊于良李高云
-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相关作者
- 韦龙明

- 作品数:216被引量:728H指数:15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金矿床 石人 钨矿床 钨矿 八卦庙金矿床
- 祝新友

- 作品数:289被引量:1,264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铅锌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流体包裹体 钨矿
- 王登红

- 作品数:731被引量:9,570H指数:6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成矿规律 成矿 成矿系列 伟晶岩 地球化学
- 王艳丽

- 作品数:92被引量:4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 研究主题:钨矿 地球化学特征 钨矿床 地球化学 石英脉型
- 胡瑞忠

- 作品数:607被引量:7,024H指数:5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