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篇“ 钦江流域“的相关文章
平陆运河工程对流域防洪的影响与思考被引量:7
2023年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海连通的大运河,为研究平陆运河工程建设对流域防洪安全的影响,利用基础数据分析、数学模型试验等方法,对平陆运河工程建设可能对河道水位、泥沙淤积、水流流态、防洪工程等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改变了流域的河道形态,对旧州中下游河道河势影响重大,工程建设对现状河道进行疏浚开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洪水下泄,同时也影响了已建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对流域防洪造成了较大影响;结合平陆运河建设,对保障流域防洪安全提出建议,为后续其他运河以及国家水网等类似工程的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靳高阳何俊
关键词:防洪
流域水库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1年
通过对流域水库的经营管理进行调研,结合流域水库经营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以达到保护水资源,提升水库管理水平的目的,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发展改革总基调的要求。
张元维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水库钦江流域
协同治理视角下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
2020年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但部分地区受到利益驱使、属地管理、治理标准等因素影响,在当前生活污水数量庞大、工业废水有增无减及农业用水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单一视角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易陷入困境之中。因而,从全流域特征的生态观念角度出发,提出协同治理,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尚杰勇
关键词:钦江流域水污染治理
流域历史径流泥沙演变规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借助Mann-Kendall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结合流域陆屋水文站的实测年平均流量和输沙量资料,探讨57年来流域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的差异,以及不同时段水沙波动规律。结果表明:流域1957-2016年的年平均流量序列未发生突变,呈现周期性稳定变化规律,最大年平均流量出现在1970-1971年间,为59.3 m^3/s。而输沙量在进入2001年前后持续低于多年平均值上下波动,出现断崖式跳跃,最大输沙量出现在1981年,为69.06万t。
欧芳兰邓建明卢远卢远杨钰文韦丽珍
关键词:年平均流量输沙量
广西流域水沙年际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探究河流水沙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陆屋流域1957—2016年的长时序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率数据,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R/S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复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以上序列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降水和径流输沙关系的变化;最后结合流域森林转型特征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量弱上升、径流量减少、输沙率显著减少,在α=0.05和β=0.01的显著水平下,降水量和径流量无变异,输沙率弱变异。降水量在1962年、1971年、1989年和2013年发生突变,径流量在1963年、1971年、1989年和2007年发生突变,输沙率在1967年、1971年、1981年和2001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存在4类时间尺度,23 a、13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径流量序列存在3类时间尺度,14 a、9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输沙率序列存在4类时间尺度,22 a、5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2)降水量-径流量累积关系分为两个阶段,即1957—1988年和1989—2016年,斜率分别为0.0068、0.0058;降水量-输沙量累积关系分为四个阶段:1957—1962年、1963—1988年、1989—1998年和1999—2016年,斜率分别为0.014、0.0194、0.0164、0.009,造成水沙关系变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3)广西林业建设和森林转型的发展过程是径流量和输沙量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莫剑卢远卢远黄萍
关键词:降水量径流量输沙率突变
北部湾流域土壤侵蚀及其硒元素流失评估被引量:11
2019年
流域2015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类型以及土壤质地等数据为基础,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流域土壤侵蚀及其硒元素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湾流域2015年土壤侵蚀总量为381.64×104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4.79t/(hm^2·a),小于2010年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但远大于水利部规定的在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2)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从流域上游到下游依次降低,0~240m之间的高程带以及>15°的坡度带是未来土壤侵蚀防治的重点区域;(3)山地地区的土壤侵蚀模数最高,达23.49t/(hm^2·a),高于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约1.59倍,丘陵地区次之,而冲积平原最小;(4)流域土壤的硒含量介于0.38~0.72mg/kg之间,平均值0.49mg/kg,高于中国土壤硒元素背景值的1.69倍;(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硒含量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减低趋势,硒的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排序为林地>园地>草地>水田>旱地,而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含量大小顺序则为:新积土>石灰岩土>潜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赤红壤>潴育水稻土>砖红壤>滨海沙土>紫色土>咸酸水稻土.(6)流域土壤硒元素的流失总量为8987.05kg/a,平均流失模数为0.0344kg/(hm^2·a),其中流域中游的硒元素流失量最大.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市政府开发富硒农产品、发展富硒农业以及提升流域土地利用的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田义超田义超张强陶进张亚丽谢小魁王日明
关键词:土壤侵蚀RUSLE模型
流域灵山东边塘河段水污染调查报告
2019年
一、流域灵山东边塘段概况流域位于广西南部州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0′~109°30′,北纬21°50′~22°36′,为州市第二大河流。主干流发源于东山东麓(白牛岭),另一支干流发源于罗阳山北麓,全流域面积2 457平方千米,干流长178.8千米。灵山是的上游,灵山段河流长103千米(其中水库内19.7 千米),集雨面积1 613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15.68亿立方米。
黄馨子颜春慧黄欣琪陆创旺
关键词:流域面积水污染地理坐标集雨面积径流量
协同治理视角下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
州市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而州市又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治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近年来,水质下降明显,流域环境呈恶化趋势,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州市各级政府...
刘国琳
关键词:河流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
文献传递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沙响应研究
近年来,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灵山县及州市南北区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流域的生态环境对延河两岸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不当的土地利用方式将导致...
李鸿儒
关键词:SWAT模型覆被变化产流产沙钦江流域
文献传递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定量分析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基于流域DEM、土地利用、土壤、气象水文等数据,构建研究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径流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假定25种气候方案组合,分析1990—2008年不同气温和降水情景下流域逐月均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NS系数>0.85,相关系数R2>0.9,所建立的分布式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流域的月径流变化;降水量每增加10%,逐月均流量增加165.04 m^3,流域径流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大;温度每减少1℃,逐月均流量增加8.49 m^3,流域径流量随温度的减少而增大;流域径流量对降水量的依赖程度要强于温度的依赖程度,降水是影响流域水资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李鸿儒卢远何文
关键词:SWAT气候变化径流钦江流域

相关作者

卢远
作品数:147被引量:1,006H指数:18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MODIS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GIS 土地利用
陶艳成
作品数:18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科学院
研究主题:红树林 钦江流域 互花米草 遥感监测 RS
高峰
作品数:11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钦江流域 基于GIS 土壤侵蚀强度 RS 地理信息系统
华璀
作品数:62被引量:536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土地利用 钦江流域 像元
李鸿儒
作品数:7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钦江流域 SWAT 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 SWA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