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84篇“ 针叶林“的相关文章
针叶林
2025年
世界上大部分的针叶林位于苔原冻土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在欧洲和亚洲,这些森林通常被称为泰加林;在北美地区,它们被称为北方森林。针叶林的主角是各种针叶树,如松树、云杉和冷杉。它们的种子并不是孕育在花朵的子房里,而是在木质球果中。针叶树长有针状或鳞片状的树叶,这些树叶坚韧且致密,可以抵御寒冷,在秋冬季节也不会掉落。
关键词:针叶树针叶林鳞片状冻土带泰加林秋冬季节
西伯利亚针叶林
2025年
针叶林覆盖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约550万平方干米的土地。冬季,这片地区的温度会降至-65℃,夏季则可以高达40℃。森林里生长着云杉、冷杉、落叶松和其他松树,植株可以长到50米高。在北方针叶林里生活的动物,大多有一层厚厚的皮毛或羽毛,可以起到隔热、保暖的作用。在这里,一些小型动物能够找到遮风避雨的地方;冬天,它们或者待在树洞里,或者蛰伏在积雪下,以躲避冬季的寒冷。
关键词:小型动物针叶林落叶松皮毛冷杉云杉
岫岩满族自治县针叶林经营改造技术模式探究
2025年
岫岩县针叶林面积大,松材线虫病侵染风险高,做好针叶林经营改造工作意义重大。文章结合多年工作实践,阐述了岫岩县针叶林资源情况和经营现状,提出了间伐改造、带状改造、皆伐改造等3种经营改造技术模式以及优化岫岩县针叶林经营改造技术的具体措施,以期提升岫岩县针叶林经营管理水平。
姜万杭王冶
关键词:针叶林森林抚育
滇中地区针叶林碳储量遥感反演及动态变化分析
2025年
本文基于2002—2017年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云南省的数据,聚焦于滇中四市(楚雄、昆明、曲靖、玉溪)的针叶林。利用Gee平台处理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特征,通过对比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K-近邻及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模型,确定GBRT为最优估测模型,以此来分析滇中地区2002—2017年的针叶林碳储量的动态变化。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楚雄和玉溪针叶林面积持续减少,昆明先减后增,曲靖则呈波动变化。但整体上,四市针叶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在2002—2017年间均呈上升趋势。
史川胥辉张成程
关键词:针叶林碳储量遥感反演
一种模拟针叶林树枝或冠层燃料的火灾标准实验方法
本发明属于树冠火实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针叶林树枝或冠层燃料的火灾标准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模拟针叶林树枝,以所述模拟针叶林树枝作为标准燃料体进行燃烧实验;或者,制作模拟针叶林树枝,将所述模拟针叶林树枝搭建成...
雷佼黄鹏程刘乃安谭芷然刘智会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光谱影像针叶林树种分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多光谱影像针叶林树种分类方法,涉及树种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收集树种多光谱影像,构建树种多光谱影像数据集,并对所述树种多光谱影像数据集进行加权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增强处理;以U‑Ne...
高凌寒蔡玉顺贾翠刘晓乐王惯星田颖
小兴安岭针叶林与阔叶林土壤温湿度敏感性差异研究
2025年
为了探究小兴安岭地区针、阔叶林土壤碳汇稳定性差异,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针、阔叶林进行调查并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s)、温度敏感性(Q_(10))、湿度敏感性(Hs)及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果表明,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针叶林显著高出31.49%(P<0.05),土壤异养呼吸速率针、阔叶林间差异不显著。针叶林土壤温度敏感性(Q_(10))比阔叶林显著高出16.82%,但湿度敏感性针、阔叶林间差异不显著。与针叶林相比,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更高,且阔叶林温度敏感性更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对碳汇稳定性影响最大。
张喜亭杨茗杨艳波冯鹏仲召亮梁梓武弘源
关键词:针叶林阔叶林土壤有机碳温度敏感性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针叶林植物种群及其分布特征分析
2025年
为调查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群及分布规律,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于2021—2022年对保护区针叶林植物种群进行补充调查,调查群落内各物种的亚层、株数、最大/平均胸径、多度、频度、密度、均匀度和显著度等。结果表明,该区针叶林植物种群是由杉木、马尾松和黄山松为主要树种形成的植物群落组成,其植物种类分别达65、58和36种。针叶林植物种群总体分布均匀程度不一,其中马尾松林群落的植物种群分布较均匀。优势种在群落中的显著度表现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优势种在群落中的重要值明显增加,种群分布层次明显。综合来看,该区针叶林植物种群分布层次分明、变化明显,杉木林、马尾松林植物群落种类丰富,黄山松林植物种类相对单一,天然植被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本研究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马征
关键词:针叶林植物种群植物种类
云南香格里拉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种内种间关联性
2025年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散布限制和环境过滤等多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分布在高山树线交错带的植物因其特殊的生境,对气候变化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因此,研究这些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对理解和预测高山林线森林群落的动态和发展趋势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云南香格里拉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20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以样地内优势种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亚乔木层优势种红棕杜鹃(Rhododendron rubiginosum)和西南花楸(Sorbus rehderiana)、灌木层优势种唐古特忍冬(Lonicera tangutica)和云南双盾木(Dipelta yunnan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点格局方法分析各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长苞冷杉不同发育阶段间的种内关联性、长苞冷杉与其他优势种间的种间关联性,以及其他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并使用Torus-translation方法检验这些植物与地形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长苞冷杉的幼树和中树均呈现聚集分布,这主要由散布限制和生境异质性驱动;而成树主要呈随机分布,表明密度依赖性的竞争对大径级个体分布的主导作用。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但剔除环境异质性后部分优势种转变为随机分布,说明环境过滤驱动了树种空间分布模式。(2)长苞冷杉的幼树与中树呈正关联,可能是小径级个体通过集群作用来提高抵御外界环境胁迫的能力。幼树和中树与成树呈负关联,这主要受由密度制约引起的专一性病原菌和植食性昆虫的侵害以及大个体对小个体的不对称竞争的影响。(3)长苞冷杉的幼树与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优势种分别呈正关联和负关联;中树与其他优势种大多表现为负关联,而成树则多表现为正关联;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之间多表现为正关联。说明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优势种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平衡。各优势种通过独特�
万嘉敏张彩彩邓云顾荣斯那取宗吴俊华娄启妍陈梅张志明张志明
云南香格里拉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20 hm^(2)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生境关联
2025年
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林是横断山区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的主要群落类型,也是我国西南高山树线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云南香格里拉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动态监测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为对象,探讨长苞冷杉林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特征以及木本植物与生境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独立个体为39106株,分枝9888个,隶属于10科15属28种,其中长苞冷杉的个体数为27463株,约占总个体数的70%;(2)科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及其两个变型为主,分别为50%和87%;(3)样地内个体数排前列的长苞冷杉、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和西南花楸(Sorbus rehderiana)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说明这些种群能够保持稳健的自我更新能力;唐古特忍冬(Lonicera tangutica)、云南双盾木(Dipelta yunnanensis)和红棕杜鹃(Rhododendron rubiginosum)的径级结构呈偏正态分布,属于稳定型种群;(4)个体数量≥20的22种物种中,有10种与沟谷、低坡、高坡和高谷生境呈显著的正或负相关,其中红棕杜鹃和云南双盾木等4种与高坡生境呈正相关;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和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s)与低坡生境正相关;长苞冷杉与高谷生境呈正相关,而红棕杜鹃、西南花楸和云南双盾木则与高谷生境呈负相关,说明生境生态位分化在局域长苞冷杉林物种多样性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探讨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的群落构建机制与物种共存机制提供了基础。
顾荣万嘉敏陈明苗张彩彩林露湘
关键词:群落组成径级结构区系特征

相关作者

刘庆
作品数:354被引量:5,998H指数:43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亚高山针叶林 甘薯 黄河三角洲 云杉 土壤
林波
作品数:42被引量:1,39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亚高山针叶林 川西亚高山 人工云杉林 云杉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
尹华军
作品数:56被引量:84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亚高山针叶林 云杉 根系分泌物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 川西亚高山
吴彦
作品数:104被引量:2,338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亚高山针叶林 生物量分配 云杉 生物量 青藏高原东缘
何海
作品数:40被引量:1,225H指数:17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亚高山针叶林 云杉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 川西亚高山 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