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49篇“ 金融结构“的相关文章
- 金融结构与企业发展韧性: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 2025年
- 优化金融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相比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有助于企业发展韧性的提升;金融结构市场化主要通过增强资源获取能力、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和改善协同治理状况促进企业韧性发展;对外融资依赖程度越高、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市场型金融结构对其发展韧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过一定门槛值时,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积极作用才逐渐显露。此外,数字金融在金融结构与企业韧性的关系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积极发展债券市场、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加强银行间竞争,以促进金融结构向市场化转型,进而提升企业发展韧性。
- 胡海峰胡海峰
- 关键词:金融结构金融发展水平数字金融
-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的海淀区金融结构优化及其经济影响
- 2025年
- 本研究以新质生产力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海淀区金融结构的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海淀区现有的金融结构与其产业结构的适配性,从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创新融合、资本市场结构优化、普惠金融等多个维度提出优化策略,旨在增强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金融结构优化在推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积极影响,以期为海淀区金融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 杨士枫
- 关键词:金融结构科技金融
- 金融结构、资源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行业维度的分析
- 2025年
- 本文利用2014-2021年实体行业数据,分析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结合计量结果改进资源配置模型,提出各行业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较高的行业有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等。融资结构与开放结构促进效率提升,贷款结构的影响则相反。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行业金融资源缺乏,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金融资源过剩,未来可通过政策引导,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 呙策谢启伟郑晓龙
- 关键词:金融资源金融结构
- 金融结构优化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 2025年
- 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涌现至关重要。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重点探讨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这一结论在克服了内生性和排他性解释后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其具体通过“人力资本跃升”“融资约束缓解”与“治理水平提高”三个渠道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对于高科技型企业、高管理层持股比例企业、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十三五”规划时期后的企业,金融结构优化对其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在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本研究为我国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 胡海峰张烨
- 关键词:金融结构优化人力资本融资约束
- 金融结构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 2025年
- 近年来,越来越多实体企业出现了“脱实向虚”的趋势。本研究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与金融结构呈现“倒U”型的关联模式。研究指出,尽管企业金融化短期内可缓解财务压力,但长期存在将危及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针对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多元化市场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完善监管体系等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实体企业健康发展,防范金融化风险。
- 吴一鸣
- 关键词:金融结构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发展
- 中国人口结构与金融结构协调发展水平测度
- 2024年
- 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的协调发展水平会影响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中国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并提出数字技术提升两者协调发展水平的路径。研究发现: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系统发展处于良好协调阶段,样本期内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已达到优质协调等级。数字金融的引导作用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和金融结构相匹配以及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当数字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其对人口结构与金融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当跨越第一门槛时,这种影响变为正向,但跨越第二门槛后,数字金融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变得不显著。
- 傅利福任诚信厉佳妮吴慧慧
- 关键词:人口结构金融结构数字金融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被引量:1
- 2024年
- 基于1995~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与机制。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叠加效应。长期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金融结构均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直接融资水平弱于间接融资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直接融资水平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过程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是间接融资水平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据此,应积极开展区域间的协同合作,以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为依据,互通有无;多方对比,充分论证,实地调研,制定出长效有益的连续政策;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推进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
- 李林汉韩景旺
- 关键词:金融结构全要素生产率
- 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传导——数字金融在边际上改变了什么?
- 2024年
- 基于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和微观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出发,本文研究了相对传统金融,数字金融究竟是否以及如何在边际上改变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问题。在对二者的金融功能进行理论与实证区分基础之上,我们分析了数字金融在边际上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传导环节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便利支付、储蓄动员和配置资源三方面。第二,相较于传统金融,数字金融在边际上强化了货币政策的整体作用效果,二者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这可能源自二者的功能边界决定了它们与不同类型企业组成了具有分割性的金融市场。第三,数字金融分别通过完善利率期限结构和提高企业投资利率敏感度两个环节强化了利率渠道传导,但并未明显弱化信贷渠道。第四,数字金融的边际作用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但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研究给出了应将政策工具选择和政策规则调整置于金融结构变迁背景之下,以及应结合两类金融结构与不同类型企业组成不同类型金融市场的特征,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操作方式,以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建议。
- 战明华李帅吴周恒
- 关键词:数字金融货币政策传导金融功能
- 数字金融如何改善中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基于家庭正规信贷配给视角被引量:9
- 2024年
- 本文基于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正规信贷配给视角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发展显著缓解了城乡家庭正规信贷配给,且相较于城镇家庭,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对农村家庭的供给型信贷配给与需求型信贷配给产生更大影响,改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第二,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家庭贷款期限匹配度,提升农村金融市场服务效率;第三,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了城乡家庭借贷渠道正规化,改善中国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结构;第四,现阶段,数字金融发展对降低农村家庭生产经营贷款的融资成本、促进其生产经营借贷渠道正规化的作用有限。本文为改善中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 周月书王君妍
- 关键词:数字金融城乡家庭二元金融结构
- 当前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2024年
- 近年来,中国直接融资比重持续下降,新增银行贷款规模增速远高于债券和股票,金融结构出现倒退现象。从横向比较看,中国直接融资占比远低于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当前,金融结构不适应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美国、日本和德国金融结构的演进历史表明,直接融资占比高低对于能否实现产业升级至关重要。提高股权融资占比是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的关键所在。未来应大力发展股票市场,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革现有银行体系,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效能;引导国有企业更多依靠债券融资,减少与民营企业信贷资源的竞争。
- 张启迪
- 关键词:金融结构直接融资
相关作者
- 巴曙松

- 作品数:1,680被引量:10,148H指数:4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 金融市场 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
- 林毅夫

- 作品数:792被引量:23,732H指数:6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比较优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学
- 孙伍琴

- 作品数:36被引量:410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研究主题:金融结构 技术创新 金融发展 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
- 叶德珠

- 作品数:104被引量:1,08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金融学 P2P网络借贷 新结构
- 李佳

- 作品数:230被引量:94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 金融 次贷危机 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