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551 篇“ 重症患者 “的相关文章
一种急危重症 患者 鼻饲设备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危重症 患者 鼻饲设备,包括用于包装营养液的营养袋、用于固定保存营养液的保存舱、用于进行营养液加热的加热部、用于进行加热后营养液温度监测的温度监测部、用于进行鼻饲的鼻饲管与连接头... 郝温温 石华倩 孟翠华 郝晓可 赵菁重症 患者 低活动型谵妄研究的范围综述2025年 目的对国内外重症 患者 低活动型谵妄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梳理低活动型谵妄的现状、危险因素、评估工具、评估时机和干预方法等,为预防和管理重症 患者 低活动型谵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范围综述框架,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重症 患者 低活动型谵妄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23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汇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重症 患者 低活动型谵妄的发生率为6.60%~92.00%。主要应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和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2种评估工具,多数研究每日评估1~2次,评估时间集中在08:00—09:00左右和18:00左右。重症 患者 低活动型谵妄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饮酒史、急诊手术、约束带的使用等。干预措施为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结论低活动型谵妄在重症 患者 中发生率较高且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评估和诊断工具种类较少且缺乏特异性,评估时机和频率尚不统一,干预研究较少且设计单一。建议医护人员从评估诊断工具、时机和干预方法等方面加深研究,为低活动型谵妄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王立庆 罗洁玲 商博坤 马桂云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症患者 循证护理学 危急重症 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机制及研究进展 2025年 危重症 患者 如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脓毒症、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等常常面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研究表明50%的危重症 患者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16%的危重患者 表现为不同程度出血,20%的危重患者 伴随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30%的危重患者 合并静脉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甚至急性肺栓塞等。危重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机制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凝血因子/抗凝因子失衡、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纤溶系统异常、血管内皮损伤以及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无论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栓塞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均是ICU隐匿的杀手。本文通过分析肝衰竭、肾衰竭以及脓毒症等ICU常见危重患者 凝血紊乱病理生理机制,采用规范化监测以及治疗策略,及时去除病因,纠正凝血功能异常,预防凝血紊乱相关不良事件,降低死亡风险,改善临床结局。 柳舟 张亮 陈静 李光 邹捍东 朱燚 高航 詹丽英关键词:重症医学 凝血功能障碍 脓毒症 病理生理 ICU危重症 患者 膈肌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2025年 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在自主呼吸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重症 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危重患者 由于其原发病及多种治疗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膈肌功能障碍(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DD),影响危重症 患者 治疗进程与临床结局。目前有关D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诊断方法尤其是超声诊断方面尚无统一标准。本研究将对DD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危重症 患者 个体化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卢静 张永利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超声 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四级康复护理活动方案的设计 2025年 为了提升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的健康水平,降低患者 面临的并发症风险,以神经外科重症 护理管理为研究切入点,围绕四级康复护理活动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2024年1月—202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6例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进行研究,采用对照试验法设置一个对照组和一个观察组,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在两个研究小组分配53例研究病例,在研究中,两组患者 接受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 接受了标准的健康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 则实施了四级康复护理模式,调查和比较不同教育模式下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 的生命体征更加稳定,稳定的占比达到了52.83%,观察组在神经外科重症 监护室住院时间比较短,机械通气时长较短、住院费用较低、ADL评分较高而APACHE-Ⅱ评分较低,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较少,特别是在压力性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两个方面有较好的表现。结论 四级康复护理活动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 护理管理中,能帮助患者 更好地康复,还能降低患者 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情况,降低神经外科重症 对患者 家庭造成的重大经济负担,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四级康复护理活动方案。 肖霞 范飞飞 吴雪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 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025年 探究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80例神经外科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 ,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统计患者 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基于并发症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80例患者 ,导管移位10例,占比12.5%、血栓2例,占比2.50%、感染8例,占比10.00%、引流不畅3例,占比3.75%、静脉炎3例,占比3.75%、渗血或淤血2例,占比2.5%、导管断裂1例,占比1.25%、过敏5例,占比6.25%、营养不良15例,占比18.75%。患者 留置PICC后,与留置前进行对比,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凝结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结论 神经外科留置PICC导管患者 常见并发症包括:导管移位、血栓、感染、引流不畅、静脉炎、渗血或淤血、导管断裂、过敏、营养不良。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岳红婷关键词:神经外科 留置PICC导管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 重症 医学科重症 患者 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探究2025年 探讨重症 医学科重症 患者 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选取本院重症 医学科治疗的92名重症 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人。对照组接受标准肠内营养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改良后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通过对比两组患者 在营养指标、胃肠道恢复进程、并发症出现率以及康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 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含量明显超出对照组(P<0.05)。在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首次排便时间上,观察组也比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在并发症如腹胀、腹泻、误吸的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 在ICU的住院天数和机械通气时间也较对照组有显著减少(P<0.05)。因此,对重症 患者 实施改良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能显著提升患者 营养状态,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并缩短ICU住院期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吴静关键词:重症病例 动态葡萄糖监测在重症 患者 血糖管理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重症 患者 常因创伤、手术、应激、疾病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 血糖变异性升高。医务人员提高对重症 患者 血糖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对改善重症 患者 预后至关重要,血糖监测在重症 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动态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是一种通过测定患者 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间接反映患者 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有助于掌握患者 的整体血糖水平,辅助血糖管理。此项技术的问世,可以为重症 患者 及临床医师提供全面、连续、可靠的全天血糖数据,已在重症 医学领域引起广泛重视。 杜春雨 童珊珊 郑伟 曾帆 王蔚关键词:危重症患者 血糖 动态血糖监测 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术后良性体位与颅内压变化研究 202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术后采取良性体位对颅内压变化的影响,并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研究选取了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体位,实验组则采取特定设计的良性体位进行护理。通过颅内压监测设备,连续记录两组患者 术后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的颅内压变化情况,并对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显示,实验组患者 在各时间点的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意识状态显著改善,生命体征更为稳定,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神经外科重症 患者 术后采取良性体位,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意识状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患者 病情的稳定和恢复。这一发现为临床护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提示在临床护理中应重视术后患者 体位的摆放,合理选择良性体位,以优化颅内压管理,改善患者 预后。 郭文里 邱雁飞 李东丽 粟新梅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颅内压变化 术后护理 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 患者 临床特征及救治分析 2025年 观察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 产妇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疗效。方法 我院产科2022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21例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 产妇(即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21例正常产妇(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后以及观察组产妇急救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动脉压、脉搏等生命指征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脉搏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明显(P<0.05)。此外,观察组产妇急救后均脱离生命危险,抢救成功率为100.00%。经干预,患者 主观感受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 产妇脉搏加快,血压降低,抢救后各项生命指征可趋近正常水平。 郭蔓 张华妮关键词:产科 失血性休克 救治措施
相关作者
邱海波 作品数:807 被引量:7,082 H指数:3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机械通气 ARDS 感染性休克 杨毅 作品数:542 被引量:4,697 H指数:2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ARDS 感染性休克 重症患者 刘大为 作品数:299 被引量:3,326 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重症医学 感染性休克 休克 重症 脓毒性 黄英姿 作品数:250 被引量:1,381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ARDS 感染性休克 安友仲 作品数:246 被引量:1,989 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ICU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脓毒症 重症医学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