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2篇“ 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相关文章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中国学者研究述评
2024年
为了探寻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历史意义,立足国内学界的研究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在分析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提出的背景、基本表述和所处地位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国内对这一思想的研究成果,包括归属主体及其性质的研究、客体指向研究、实现形式研究以及当代价值研究。以期探析国内学者存在的争论以及成因,并从马克思理论体系出发,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展开关于马克思这一思想的再认识,在推动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同时,为我国深化所有制改革指明目标和方向。
张艺旋吴英娟
关键词:中国学者所有制
基于中华美学精神的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探析被引量:1
2024年
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坚持与倡导“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的理念,构建和谐统一的社会关系,实现审美主体与创造主体的统一。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不仅具有经济学的科学性,而且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美学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与高度契合性。“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诠释了经济美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经济美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史和逻辑的进程,展示了经济美实现的光明前景与实现途径。认真探析与深刻把握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审美意蕴,有助于把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与中华美学精神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创新、构建科学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公有理论,推动新时代公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于跃
重建个人所有制”视阈下个人富裕与社会富裕的统一——兼谈对共同富裕的启示
2024年
共同富裕是个人富裕与社会富裕的有机统一。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与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的高度探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下个人与社会的财富积累状况,并认为个人所有制的重新建立将会统一实现个人富裕与社会富裕。对“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后,可以发现劳动是实现个人富裕与社会富裕的核心,而且在个人所有制被重新建立之后,仍然需要通过劳动来确证人的本质,推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公有与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具有同构性,前者是后者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具体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全面深刻认识和把握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对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大意义。
武文凯谢卓芝
关键词:重建个人所有制共同富裕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研究综述
2024年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历史命题之谜起源于《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隐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彻底清算。学术界对“重建”何种“所有制”有长期的争鸣:“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论及延伸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论;“股份”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论等。笔者从生产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层面分析得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实质上是“双轨”所有制,即在“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关系上生产资料由社会全体劳动者所有,劳动者自由组织为联合体进行协作生产;在财产关系上,对消费资料进行按需分配的“双轨”所有制
李孟雨
关键词:财产关系
从“私人”到“真正的个人”: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的转变何以可能——基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考察
2023年
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的转变何以可能,既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向人类社会转变必须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从人的生存状态转变的视域来看,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的转变以“私人”向“真正的个人”的转变为前提,而人的生存状态的转变又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转变为前提。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重建个人所有制发展的必然性,为实现“私人”向“真正的个人”的转变以及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的转变提供了根本思路。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革推动人的生存状态的转变,通过考察当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私有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复杂规定性以及“私人”构成市民社会的深层逻辑,进而塑造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破除人的生存困境。
潘虹旭
关键词:私人市民社会人类社会重建个人所有制
区块链对推动“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作用探析
2023年
马克思在《资本论》时期提出:要“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其实现的第一个条件是协作,应有之义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回归。当代,区块链技术颠覆了人类以往的协作模式,实现了去中心化、实现了协作的信任前提、提升了效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性底层架构。它提升了主体的能动性,在改变私有财产的过程中逐步改善了人的异化,激发主体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公平。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一直在朝着“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方向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一以贯之的理论逻辑,即在推进协作的基础上不断激发主体的能动性。新时代下应用区块链推动“重建个人所有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提升协作与主体能动性;在安全方面,保障国家经济、军事和社会安全与发展;在社会治理方面,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张宇史荣武
关键词:区块链主体能动性重建个人所有制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研究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曾言,“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1949年至今,中国社会发生了...
刘慧慧
关键词:重建个人所有制共同富裕社会主要矛盾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科学内涵及当代意蕴被引量:3
2023年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科学设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和科学结论。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其基本内涵的理解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挥公有经济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科学内涵及其相关问题始终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其实,依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科学内涵是构建联合起来的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有,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准确理解“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科学内涵,探索性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理念,对于历史性回溯和创新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强和巩固公有的主体地位,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刘儒刘杰马勇
关键词:重建个人所有制中国式现代化公有制共同富裕
论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被引量:1
2023年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所有制状况的基本构想,其要点有二:一是恢复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形式,二是建立消费资料的按需分配原则。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要求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废除资本主义社会赖以存在的私有基础,进而恢复生产资料的社会共同占有,并在此基础上尊重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保个人消费资料的按需分配原则。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是自由人联合体中应有的所有制状况,也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经济度。
陈思齐
关键词:个人所有制按需分配自由人联合体
资本论专题研究丛书 重建个人所有制
本书的写作背景为:《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第7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论述:“从资本主义生产3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
李建平

相关作者

王成稼
作品数:37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公有制 私有制 个人所有制 重建个人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卫兴华
作品数:722被引量:2,28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政治经济学 经济理论 劳动价值论
黄爱华
作品数:14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否定之否定 重建个人所有制 哲学分析 消灭私有制 哲学
徐则荣
作品数:113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 外国经济学说 新自由主义 走出去 企业走出去
徐兴恩
作品数:18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学院
研究主题:会计发展 知识经济 重建个人所有制 会计假设 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