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54篇“ 醒脑静注射液“的相关文章
一种醒脑注射液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醒脑注射液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检测方法,本发明采用优化后的超高效相色谱‑四级杆‑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的方法,其中相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BEH C18,设定流动相流速为0.2mL/min,柱温为3...
王晓霞蔡少青吴凌云徐风王璇郭芳
脉滴注醒脑注射液致腰痛伴背部肌肉痉挛1例
2025年
文章报道1例脉滴注醒脑注射液导致腰痛伴背部肌肉痉挛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患者女,65岁,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等疾病。治疗首日,脉滴注完丹红注射液后,给予间隔,脉滴注醒脑注射液约2 min后出现腰痛伴背部肌肉痉挛,暂停醒脑注射液,约5 min后症状好转,30 min后不适消失。经查阅药物说明书及相关文献,结合诺氏评估量表,考虑患者腰痛伴背部肌肉痉挛为醒脑注射液引起的罕见药物不良反应。
马康朱宏伟刘华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腔隙性脑梗死腰痛
醒脑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醒脑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2023年9月22日至2024年5月28日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支持等治疗及脉滴注醒脑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脑水肿体积,血清ET-1、MMP-9、纤维蛋白原、丙二醛水平及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脑平均血流速率、搏动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且以观察组善均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22.00%相当(P>0.05)。结论醒脑注射液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基底节脑区出血,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脑水肿,促进恢复脑血流动力学,有效降低血清ET-1、MMP-9水平。
刘红伟高丽英李占成王东刘广超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醒脑开窍针法基底节区脑出血内皮素-1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醒脑注射液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025年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近15年的醒脑注射液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醒脑注射液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主题检索2009年1月至2024年7月醒脑注射液相关文献,对文献中涉及的年发文量、发文机构、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醒脑注射液相关文献3177篇。作者分析显示,杜守颖、陆洋和谢雁鸣是醒脑注射液研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形成了稳定的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呈现北京地区发文机构较多,机构间跨省份跨地区合作极少的特点;关键词分析显示,醒脑注射液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等方面,安全性评价和疗效评价是近年来研究的关注点。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酒精中毒、呼吸衰竭等是醒脑注射液的研究热点,随着基础实验研究的深入,关于醒脑注射液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陶金喆张一颖朱淑青白潇敏刘萍高宏杰贡磊磊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醒脑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经济学比较
2025年
目的 探讨醒脑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20年10月—2022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剔除不符合要求病例后,最终纳入60例,根据治疗药物分为醒脑组与疏血通组,各30例。根据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评价Barthel指数的改变评估2组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评估2组药物的经济性。结果 治疗后醒脑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疏血通组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醒脑组与疏血通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55.50±23.76)分和(57.67±24.59)分,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69.33±29.32)分和(66.67±23.46)分。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 <0.001),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醒脑组的药费花费(5 117.53±1499.58)元、检查费(2 442.20±1 631.89)元、住院费(343.91±64.41)元、总成本(7 903.63±2 463.49)元,疏血通组的药费花费(3 295.27±1 238.56)元、检查费(2 282.99±1 125.80)元、住院费(309.64±60.06)元、总成本(5 887.90±1 928.6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成本(Cost,C)以总住院费进行统计,效果(Effect,E)用NIHSS评分的减少表示,2组成本-效果比依次为2 136.12以及2 238.40。结论 醒脑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均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醒脑组每多获得一个单位效果的花费少于疏血通组102.28元,说明醒脑注射液更为经济、合理。
邹红姜衍赵辰阳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成本-效果分析药物经济学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联合醒脑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临床高血压脑出血(HICH)治疗中醒脑(XNJ)注射液联合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的疗效。方法本文从2022年8月起选取HICH患者,并于2024年8月终止,共入选60例,其中采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CHR)治疗的30例设为CHR组,采取XNJ注射液联合SHPS治疗的30例设为SHPS组。对比手术情况、预后量表(GCS)评分变化、并发症及自理水平。结果与CHR组相比,SHPS组的血肿清除率>80%的占比更高,手术用时更短(P<0.05)。两组HICH患者术后的GCS得分较术前均提高,且SHPS组的GCS得分更高(P<0.05)。与CHR组相比,SHPS组的并发症更少(P<0.05)。与CHR组相比,SHPS组的自理水平更高(P<0.05)。结论临床HICH治疗中XNJ注射液联合SHPS的疗效更优,可有效清除血肿,减少手术用时及并发症,还可缓解昏迷症状,促进自理能力恢复,可推广和借鉴。
汤建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醒脑静注射液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醒脑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大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SA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6.96±2.84)岁,病程(6.49±0.77)h;在常规的诊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氯化钠注射液30 mg+100 ml氯化钠注射液脉滴注治疗,每天2次(早晚各1次);试验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7.30±3.13)岁,病程(7.21±0.63)h;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注射液20 ml,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脉滴注治疗,每天2次(早晚各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神经功能和预后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57/60)比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1,P<0.05)。治疗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8.68±2.21)分比(14.05±2.27)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高于对照组[(4.30±0.72)分比(3.07±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46、9.010,均P<0.05);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79、12.099、38.859、15.217,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醒脑注射液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以改善氧化应激与神经功能损伤,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高好好李朋菊宋虎杰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依达拉奉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神经功能
醒脑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性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ENTRAL、MEDLINE和Embase等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醒脑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醒脑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或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检索时间为建库2024年7月5日。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共20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21,95%CI=1.16~1.26,P<0.0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MD=2.83,95%CI=2.23~3.43,P<0.00001)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MD=-4.43,95%CI=-5.24~-3.63,P<0.0000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MD=-4.38,95%CI=-6.73~-2.03,P=0.0003)、白细胞介素6水平(SMD=-3.27,95%CI=-4.30~-2.25,P<0.0000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SMD=-2.84,95%CI=-3.83~-1.85,P<0.00001)、白细胞介素1β水平(SMD=-1.86,95%CI=-2.28~-1.43,P<0.00001)低于对照组,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MD=-2.77,95%CI=-4.91~-0.64,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提高总有效率,明显减轻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损伤和炎症状态。但由于目前的临床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尚需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行证实。
陈文博陈锐唐妍妍刘金响吴涛马小兵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急性脑出血META分析
纳美芬联合醒脑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疗效及成本—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纳美芬联合醒脑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2024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2组均采取标准医疗措施,包括手术清除血肿、维持体平衡、确保呼吸道畅通、预防感染及全面的营养支持,同时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醒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联合醒脑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并通过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比较2组治疗方案的经济效益。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64.00%vs.58.00%,χ^(2)=0.378,P=0.539)。治疗第7、14天后,2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但2组GC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药品费用高于对照组(P<0.01);2组非药品费用及总费用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成本—效果比(CER)高于对照组;假设药品成本降低20%,非药品成本维持不变,则总成本将相应发生变化,据此展开敏感性分析,观察组CER低于对照组。结论纳美芬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在促进中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苏醒方面呈现一定的有效性,但其效果尚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经济效益方面,纳美芬并未展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因此,纳美芬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昏迷引起意识障碍的合理性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吴光铭许德荣何海梅黄艳冯敏黄赛刘莉钟雅丽姚洁文高娟玲奚碧婵
关键词:颅脑损伤昏迷纳美芬醒脑静注射液
醒脑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2025年
目的观察醒脑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脑外伤神经功能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4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者分为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8 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4、28 d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伦多临床评分系统(C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神经元损伤与修复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热休克蛋白-27(HSP-27)、HSP-70、HSP-90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预后情况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4、28 d后NIHSS评分、CSS评分均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14 d后比较,2组治疗28 d后NIHSS评分、CS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研究组治疗14、28 d后NIHSS评分、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水平(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8 d后NSE、S100B、GFAP、MBP、HSP-27、HSP-70、HSP-90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NSE、S100B、GFAP、MBP、HSP-27、HSP-70、HSP-9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4.333,P<0.05),且研究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1,P>0.05)。结论醒脑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外伤患者可有效缓解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改善预后。
张继禹周康
关键词:脑外伤中成药

相关作者

谢雁鸣
作品数:1,401被引量:10,108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医院信息系统 联合用药 安全性 META分析 中药
卢志刚
作品数:55被引量:384H指数:11
供职机构: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脑梗死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死 血瘀证 急性脑梗死患者
李惠萍
作品数:443被引量:2,11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后 特发性肺纤维化 心肺复苏 结节病 肺纤维化
黄唯佳
作品数:172被引量:887H指数:1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后 心肺复苏 乌司他丁 急诊医学 复苏后
陈寿权
作品数:247被引量:1,217H指数:1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后 乌司他丁 复苏后 参附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