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95篇“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相关文章
免疫吸附测定法被引量:1
2007年
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一种灵敏度、特异性和精度都十分优良的测定方法。在诊断、疾病监控以及研究用途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现在还在对其进行开发,以简化工序,提高灵敏度。此讲由SRL公司试药部的原田弘智对其进行讲解。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高灵敏度疾病监控
间接竞争免疫吸附测定法快速筛查药酒中双氯芬酸
2024年
目的建立间接竞争免疫吸附测定法快速筛查药酒中双氯芬酸(diclofenac,DCF)。方法采用活性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分别将DCF与载体蛋白耦合,得到DCF的免疫原和检测抗原。采用DCF-牛血清白蛋白免疫BALB/c小鼠,随后用杂交瘤等技术制备抗DCF单克隆抗体(monoclon alantibody,mAb),基于DCFmAb建立了间接竞争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该检测方法的性能(准确度、精密度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紫外扫描结果表明DCF已成功与载体蛋白偶;获得最优株抗DCF的杂交瘤细胞株(4B9),其IC50值为0.61ng/mL;该检测方法在药酒中的DCF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5.9%,其批间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5.3%~9.7%)均大于批内CV(4.9%~9.1%),与类似物(酮洛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舒林酸、萘普生、罗非昔布)没有交叉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法为DCF在药酒中的残留提供了一种新的筛查手段。
杨兴东曲扬王趁趁毋丽华何贝贝王小慧胡骁飞
关键词:双氯芬酸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药酒
免疫吸附测定法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在中药质量控制过程中,有效成分和有毒有害成分的检测是2个重要环节,传统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用法等虽然能准确对上述物质进行定量,但往往存在操作复杂、成本过高、不能随时检测、难溶及大分子物质检测困难等缺点。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实现目标检测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应用范围广、成本低等众多优点。近年来,ELISA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以黄曲霉毒素为代表的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和中药有效成分定性定量检测方面,ELISA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大批量中药的快速质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该文对近年来ELISA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应用该方法保障中药质量安全可控提供借鉴和研究思路。
许源升刘姣张恬赵玉洋田慧南铁贵袁媛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农药残留
免疫吸附测定法与TRUST在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中应用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梅毒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法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效果,并对计算其一致性。结果ELISA法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RUST(P<0.05);一致性检验显示,ELISA法诊断与TPPA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908,P<0.001),TRUST法诊断与TPPA结果一致性尚可(kappa值为0.425,P<0.001)。结论TRUST与ELISA法均可有效鉴别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但ELISA法诊断一致性更高。
吴道秋倪道灿罗玲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感染酶联免疫吸附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PCR)法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免疫吸附测定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包括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120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75例为乙型肝炎。免疫吸附测定法检出阳性74例,阴性46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阳性75例,阴性45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3.33%、96.00%、95.00%,均明显高于免疫吸附测定法的73.33%、82.67%、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0、6.9963、13.3724,P<0.05)。结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乙型肝炎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调整提供良好的依据。
张子夏张燕红
关键词: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免疫吸附测定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与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浓度下两种检验方法HBsAg重复性。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HBcAb、HBsAb、HBeAg、HBs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56%、33.33%、48.89%、31.11%、64.44%;免疫吸附测定法对HBcAb、HBsAb、HBeAg、HBs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32.22%、45.56%、27.78%、44.44%。两种检验方法对HBcAb、HBsAb、HBeAg、HBsAg的阳性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HBeAb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吸附测定法(P<0.05)。两种检验方法在高浓度HBsAg批次间重复性相近,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高浓度HBsAg批次内及中、低浓度HBsAg批次间、批次内重复性均明显低于免疫吸附测定法。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接受病毒血清学检验可首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具有检出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运用并推广。
金士萍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乙型肝炎
免疫吸附测定法在艾滋检测中应用价值研究
2023年
探讨免疫吸附测定法在艾滋病病毒(HIV)检测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中心2022年5月~11月进行艾滋检验的76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760例受检者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12~15ml,均分为3份,1份纳入免疫吸附组(共760份血样),一份纳入胶体金法组(共760份血样),最后一份纳入免疫印迹法组(共760份血样)。统计免疫吸附测定、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和免疫印迹试剂检测的结果,对比三组对血HIV阳性和阴性检出率。以免疫印迹试剂检测为金标准,对比免疫吸附测定、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对比两者诊断效能。结果 胶体金法检测结果显示:745例为阴性(98.03%,745/760),15例阳性(1.97%,15/760)。免疫吸附法初筛显示,746例为阴性(98.16%,746/760),14例阳性(1.84%,14/760),经过复检后确认阳性2例(0.26%,2/760),阴性共758例(99.74%,758/760)。免疫印迹试剂检测结果显示:确认阳性3例(0.40%,3/760),阴性共757例(99.61%,757/760)。免疫吸附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胶体金法组(P<0.05),与免疫印迹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法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免疫印迹法组(P<0.05)。结论 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HIV检测的准确性较高,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验准确性大幅度提升,误诊、漏检风险均较低,与免疫印迹试剂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首选的HIV筛查方法。
杨波汪婷婷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敏感度特异度
免疫吸附测定法与PCR仪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查患者的血清标志物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表达水平。根据ELISA结果将32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大三阳组(164例)和小三阳组(156例)。比较两组患者第一次的ELISA检出结果,HBV-DNA阴性、阳性患者例数以及平均HBV-DNA对数含量。根据HBV-DNA检出结果将32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V-DNA阴性组(134例)和HBV-DNA阳性组(186例),比较两组患者ELISA法和PCR仪检出结果。最后,探讨两种检查方式在HBV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大三阳组HBV表面抗原(HBsAg)、HBV e抗原(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HBsAg、HBeAg阳性,HBV-DNA阳性患者占比及平均HBV-DNA对数含量均高于小三阳组;HBsAg、HBV e抗体(HBeAb)、HBcAb阳性,HBsAg、HBeAb阳性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小三阳组(P均<0.05)。HBV-DNA阴性组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占比低于HBV-DNA阳性者,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占比高于HBV-DNA阳性组(P均<0.05)。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320例患者中活动期171例(53.44%),非活动期149例(46.56%)。ELISA法的特异度(100.00%vs.89.93%,χ^(2)=10.604,P=0.001)、阳性预测值(100.00%vs.91.94%,χ^(2)=6.444,P=0.011)均高于PCR仪,敏感度(91.81%vs.100.00%,χ^(2)=6.582,P=0.010)、阴性预测值(91.41%vs.100.00%,χ^(2)=7.007,P=0.008)均低于PCR仪。两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62%vs.95.31%,χ^(2)=0.054,P=0.817)。结论:HBV-DNA水平较高者的抗原阳性率更高,不同乙型肝炎患者的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出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两种检查方式在乙型肝炎检查诊断中各有一定优劣势,检出结果可相互补充解释,利于医生对HBV感染情况及复制、预后情况进行更�
葛飞霞蒋银杨丹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血清标志物
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与蛋白印迹法诊断AIDS(艾滋病)的临床应用对比
2023年
探讨分析对艾滋病患者采用免疫吸附测定法与蛋白印迹法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辖区某医院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经蛋白印迹法诊断检出的8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研究,将该检查结果设为“金标准”。对患者采用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金标准对比,统计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调查患者对两组检测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检出率以及检测满意度与蛋白印迹法对比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采用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广泛筛查,在患者满意度以及准确率上均有着很好的保证,能够为开展艾滋病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关键性的帮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误诊的可能,这就需要根据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尽可能的避免发生误诊问题,提高对艾滋病的防治效果。
臧大学
关键词:艾滋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蛋白印迹法满意度检出率
免疫吸附测定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中心检查的1500例梅毒高危患者,所有入选者均进行ELISA、TRUST、TPPA检查。以TPPA为金标准,分析ELISA、TRUST诊断效能。结果1500例梅毒高危患者,TPPA确诊42例为梅毒患者。ELISA诊断梅毒的灵敏度95.24%(40/42)、特异度99.59%(1452/1458)、准确度99.47%(1492/1500)、阳性预测值86.96%(40/46)、阴性预测值99.86%(1452/1454)均高于TRUST(78.57%、98.63%、98.07%、62.26%、9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筛查中使用ELISA诊断效能高于TRUST,能够更有效地检出梅毒抗体,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刘冬梅龙爱兰颜娟娟
关键词: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相关作者

张立国
作品数:215被引量:503H指数:11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计量学 机器视觉 跌倒 目标检测 机器人
金梅
作品数:157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计量学 机器视觉 目标跟踪 注意力 标志物
颜华
作品数:332被引量:1,241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外伤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玻璃体切除术 手术治疗
钱传范
作品数:152被引量:1,61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除草剂 苏云金杆菌 农药 农药残留 土壤
朱国念
作品数:484被引量:2,462H指数:2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毒死蜱 土壤 抗体 三唑磷 人工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