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19篇“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相关文章
退耕还林工程被引量:2
2003年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针对我国水土流失现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根治水患的根本性措施。 1997年8月5日,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1999年的朱镕基总理先后视察了西南、西北6省区。
关键词: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水土流失土地利用
退耕还林工程
2003年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针对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根治水患的根本性措施。为了实现“退得下,向上,不反弹”的目标,国家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每年正式下达退耕还林任务计划,并采用在规定年限内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补助,提供种苗造林费补助等,以保证其工程计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农业结构林业经济农民收入
退耕还林工程对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2025年
以陕北地区为研究区域,量化评估生态系统固碳、产水、土壤保持和食物供给服务,判断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区域和类型,从时空格局、热点分布和权衡与协同关系等方向综合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陕北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食物产量分别增加0.19亿t(2.63%)、11.56亿m^(3)(51.35%)、3.44亿t(26.31%)和509.70万t(60.48%),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实施4538.25 km^(2),退耕还林区、退耕区和未利用地造林种区分别占22.71%、73.46%和3.83%.②工程实施区内固碳和土壤保持服务的增幅较大,产水服务的增幅较小,食物供给服务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工程实施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③陕北地区多数生态系统服务间呈现权衡关系,2000~2020年间权衡关系逐渐减弱,工程实施区内的权衡关系相对更弱.④陕北地区能够同时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明显增加,退耕还林对增加多重热点区的促进效果明显,未利用地造林种对消除0类热点区具有积极的作用.⑤未来,陕北地区应着力提升食物供给的可持续性并破除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可以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通过未利用地造林种减少生态系统服务匮乏的区域,通过间作套作和立体农业等方式促进多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发展.
安健吉员学锋杨悦安骐岷苏强俊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山西省退耕还林工程提质增效探析
2024年
退耕还林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山西省两轮退耕还林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赵彦伍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
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价
2024年
该文基于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构建了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TOPSIS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四川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89.6%,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了88.2%。这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社会福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周勇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评价指标
山西省退耕还林工程业可持续发展影响
2024年
业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退耕还林工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龚梅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草业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对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
安健吉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林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
2024年
选取MODIS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林用地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政策变动对林用地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我国林地和“广义耕地”(即包含果园的耕地)面积总体上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地呈下降趋势。2)部分果园和林地未破坏耕作层,可恢复为耕地或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为耕地,如果将这些土地考虑在内,则我国的耕地没有流失的趋势,18亿亩耕地红线目前并未受到威胁。3)退耕还林主要发生在云南、四川和黑龙江等省份,分别占全国耕地转为林地面积(10.95万km^(2))的9.72%,9.28%和7.68%;林地转耕地主要发生在四川、湖南和贵州等省份,分别占全国林地转为耕地面积(10.44万km^(2))的18.47%,9.59%和9.35%。四川等省份退耕还林和复耕同时大量存在,可能是考虑地理位置和土壤质量等因素进行的良性调整,也可能是因为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政策区域的异质性而导致的无谓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4)以2001年为耕地,2002年退耕还林的林地为例,退耕还林后的林地18年后一半复耕(50%),部分保存(37%),极小部分退化(3%)。5)退耕还林补贴能够降低退耕还林的林地复耕比例,但增加了自然条件不适合造林的土地由耕地转为林地的比例。
张谱易媛媛徐晋涛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地利用变化补贴复耕
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浅析被引量:1
2023年
文章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取得的成效。退耕地区生态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两轮退耕还林工程完成313.99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12.44万公顷,退耕9.46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170.02万公顷,封山育林22.07万公顷。文章找出了退耕还林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为今后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包美丽韩静刘菲胡和沐沦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西北干旱荒漠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被引量:15
2023年
为对西北干旱荒漠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以吐鲁番市为研究区域,建立包含表征该区域特点的15个指标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云模型与变异系数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比重法无量纲化指标数据,采用加成综合法进行退耕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分析,并通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对2021—2025年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在2004—2019年,综合效益指数逐年提高,新一轮退耕提升幅度是前一轮的两倍。(2)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和人均林业产值增加,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3)退耕工程的实施促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呈良性发展趋势。退耕所涉农户再退耕意愿的提升巩固了退耕成果,使其具有长效性。(4) 2021—2025年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响应指数预测值均呈上升趋势,且经济效益指数>政策响应指数>生态效益指数>社会效益指数。依据预测结果,西北干旱荒漠地区在新一轮退耕工程的实施中应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强生态补偿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政策响应间的协调发展。
李晓英禹熙王方梁添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比重法

相关作者

彭珂珊
作品数:613被引量:1,608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态环境 粮食生产 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 经济发展
姚顺波
作品数:270被引量:2,997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退耕还林 农户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工程 林业
胡建忠
作品数:255被引量:99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研究主题:沙棘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植物 黄土高原 植物资源
马海芸
作品数:3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干旱半干旱区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方向京
作品数:104被引量:812H指数:16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金沙江流域 云南金沙江流域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退耕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