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5篇“ 退化红壤“的相关文章
-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退化红壤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分离速率的差异
- 2025年
-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团聚体特征和抗侵蚀性能,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植被恢复模式如何影响团聚体特征和土壤分离速率。本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马尾松低效林地5种植被恢复模式(封禁模式,M_(1);风水林模式,M_(2);全坡面播草模式,M_(3);低效林改造模式,M_(4);条沟草灌带模式,M_(5))为对象,以侵蚀裸地(CK)为对照,分析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分离速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与CK相比,各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分离速率显著降低了84.7%~98.6%,有机质显著提升了140.2%~869.4%。2)在5种植被恢复模式中,M_(1)的团聚体稳定性最差,其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WR_(0.25))、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低于M_(2)、M_(3)、M_(5)模式,分形维数(D)、水稳性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高于M_(2)、M_(3)、M_(5)模式。而M_(5)的土壤分离速率仅为CK的1.4%,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表现最佳,其WR_(0.25)、MWD、GMD显著高于其他模式,D显著低于其他模式。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密切相关,其中,土壤有机质与WR_(0.25)、MWD和GMD呈正相关,与D和PAD呈负相关。4)土壤分离速率随WR_(0.25)上升呈指数函数下降。综上,植被恢复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对水稳性大团聚体形成、土壤分离速率降低起到关键作用,条沟草灌带模式是南方红壤区值得推广的植被恢复模式。
- 周诗祺吴洁玲吴泽华林强习杰周琴周琴
- 关键词:红壤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团聚体
- 亚热带退化红壤区林型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旨在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角度分析不同林型土壤质量状况。【方法】选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及马尾松-木荷和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等5种不同林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型土壤溶解性碳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林型对土壤pH、含水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木荷林地土壤全氮和全磷、DOC、DON和NO_(3)^(-)-N的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MB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型,MBN显著高于枫香纯林。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枫香混交林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枫香纯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马尾松、枫香和木荷纯林;马尾松纯林土壤酸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土壤全碳、全氮与土壤全磷、DOC、DON呈差异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含水量呈差异显著性正相关,与酸性蛋白酶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全磷含量与DOC、DON和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酸性蛋白酶呈显著负相关;DOC与DON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酸性蛋白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DON和NO_(3)^(-)-N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酸性蛋白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MBC与MBN呈显著正相关(P<0.01);酸性蛋白酶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在所有生态因子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对土壤蔗糖酶和脱氢酶的影响最大。【结论】木荷、枫香纯林以及马尾松-木荷、马尾松-枫香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要优于马尾松纯林。
- 王芳文艺瑶赵玉枭崔鑫涛段小华鲁顺保张艳杰
- 关键词:退化红壤林型土壤微生物酶活性
- 中亚热带退化红壤丘陵区4种典型造林树种水分利用对季节性降水的响应
- 我国南方人工林面积广大,在维系区域生态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南方频发的季节性洪涝和干旱等极端气候都可能会潜在的影响到南方人工林树木的水分利用过程,但是目前对于我国南方中...
- 黄康祥
- 关键词:中亚热带稳定碳同位素
- 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通过测定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的土壤养分状况,探讨长期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明确其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在江西退化红壤森林植被恢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按照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自然恢复4种恢复模式,依据“均匀分布,随机布点”的原则进行取样,共测定了89个样点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合GIS和地统计学分析开展相关研究。【结果】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4种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在9.0%~56.1%之间,除了阔叶林的速效钾含量属于弱变异之外,其余均属于中等变异。自然恢复地的有效磷变异系数最大;阔叶林的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小。2)4种土壤养分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含量都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地(P<0.05),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有机质含量分别比自然恢复地高113.6%、170.0%、138.8%;碱解氮含量分别比自然恢复地高74.3%、127.5%、103.7%;有效磷含量分别比自然恢复地高167.1%、102.6%、217.1%;速效钾含量分别比自然恢复地高32.6%、24.8%、40.4%。3)有机质的块金系数为12.5%,空间自相关性强烈;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块金系数分别为28.4%、27.8%和30.0%,空间自相关性中等。有机质和碱解氮斑块特征显著,空间连续性较差,变程分别为0.192和0.279km;有效磷和速效钾空间连续性较好,分布比较均匀,变程分别为0.456和0.537 km。【结论】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自然恢复样地;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自然恢复样地。在空间区域尺度上,有机质、碱解氮斑块特征显著,低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针叶林中;有效磷、速效钾分布相较均匀,其中有效磷在研究区北部和南部地区的针阔混交林中含量最高,速效钾在研究区东部地区含量较高。在今后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与
- 李鹏刘晓君刘苑秋张志坚莫兴悦肖廷琦
- 关键词:退化红壤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地统计学分析
- 生物质炭添加对退化红壤微团聚体有机碳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南方红壤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生态治理后虽有所改善,但土壤功能并未得到及时有效恢复。有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施入土壤中能改善土壤性质,但目前对于生物质炭施入土壤的研究多集中在农业土壤,而有关退化红壤特别是...
- 林丽靖
- 关键词:有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退化红壤
- 六种植被恢复模式对江西退化红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究植被恢复模式对退化红壤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中国南方的退化红壤区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及土壤结构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泰和县6种植被恢复模式(马尾松纯林、木荷纯林、湿地松纯林、湿地松补植木荷林、马尾松补植木荷林及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各种植被恢复模式的团聚体粒级分布及稳定性特征。【结果】(1)湿地松纯林在土壤表层的pH值显著小于其它恢复模式(P<0.05),湿地松补植木荷林在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最高,各恢复模式的土壤表层TN含量显著大于其它土层(P<0.05)。(2)0~10 cm表层土中>2 mm粒级的马尾松补植木荷林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木荷纯林(P<0.05),马尾松补植木荷林和湿地松木荷混交林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大于马尾松纯林、湿地松纯林以及木荷纯林(P<0.05),马尾松纯林的破坏率(PAD)大于其它恢复模式。(3)土壤中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WR_(0.25))与破坏率(PAD)、分形维数(D)呈负相关,与团聚体平均直径(MWD、GMD)呈正相关。【结论】通过对6种植被恢复模式的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在江西退化红壤区种植混交林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改善效果比纯林更好,混交林恢复模式比纯林模式更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
- 肖廷琦刘苑秋刘晓君高盼温林生
-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团聚体土壤理化性质
- 退化红壤农田休耕后植物和土壤生物群落对氮添加和石灰施用的响应
- 高度集约化种植导致的土壤退化严重威胁着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如何有效治理土壤退化、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备受关注。目前,红壤地区面临着氮沉降及人类改良措施带来的双重影响。虽然已有较多关于退化红壤恢复措施的研究...
- 田善义
- 关键词: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
- 不同植被恢复阶段退化红壤有机碳稳定性与抗蚀性关系研究
- 本研究选取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区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平江流域作为研究区,以裸地经自然恢复后的劣地(CK)为对照,以5年(LD5)、15年(LD15)、25年(LD25)、35年(LD35)4个不同恢复年限的人工林地以及1年(G...
- 张杰
- 关键词: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抗蚀性有机碳组分
- 亚热带退化红壤区人工林木质凋落物分解特征及树皮效应
-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主要来源,决定着林分生产力、土壤固碳(C)潜力以及土壤养分可利用性等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亚热带退化红壤区的人工林在维持当地农业生产和保障区域生态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徐佳文
- 关键词:淋溶树皮生物降解性
- 有机肥对退化红壤中细菌群落功能组成影响的PICRUSt基因预测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为探讨不同修复措施对南方典型退化红壤细菌群落功能组成的影响,设置单施生物炭(B)、微生物有机肥(OF)、化学肥料(CF)、生物炭配施微生物有机肥(BO)、生物炭配施化学肥料(BC)以及空白对照(CK)等6种修复处理方式并进行车前草的盆栽试验,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研究不同修复处理方式下退化红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有机肥和化学肥料对车前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组成具有显著的影响(F_(2,15)=25.55,R^(2)=0.7731,P<0.001;F_(2,15)=17.22,R^(2)=0.6966,P<0.001),而生物炭的作用不显著(P>0.05);微生物有机肥处理车前草根际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增加,增幅达到17.30%,但是化学肥料显著降低细菌物种多样性,降幅达21.25%;微生物有机肥增加生物代谢途径和氮循环途径功能基因丰度,促进氮异化还原、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过程,有利于土壤氮素的维持和土壤质量的改善,而化学肥料施用则相反。另外,根际土壤细菌物种多样性跟土壤的pH值显著正相关,跟碱解氮和有效磷等土壤养分含量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明确了退化红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组成以及氮循环相关功能基因对修复措施的响应,为南方退化红壤的生态修复与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吴照祥刘巧丽李辉虎钟永达叶昌炎余发新
- 关键词:退化红壤生态修复细菌群落
相关作者
- 刘苑秋

- 作品数:199被引量:1,917H指数:24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退化红壤 植被恢复 晚松 生物柴油 人工林
- 谢锦升

- 作品数:228被引量:3,506H指数:34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杉木 土壤呼吸 杉木人工林 人工林 植被恢复
- 胡锋

- 作品数:416被引量:5,082H指数:38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蚯蚓 土壤 红壤 蚓粪 吲哚乙酸
- 杨玉盛

- 作品数:533被引量:7,291H指数:50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杉木 杉木人工林 土壤呼吸 人工林 亚热带
- 刘满强

- 作品数:174被引量:1,997H指数:24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蚯蚓 吲哚乙酸 线虫 线虫群落 蚓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