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4篇“ 近视性弱视“的相关文章
- 以双眼推拉模型为理论基础的视知觉感知训练应用于学龄前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效果观察
- 2025年
- 目的分析接受以双眼推拉模型为理论基础的视知觉感知训练对学龄前近视性弱视儿童双眼调节功能、视觉感知能力、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我科100例学龄前近视性弱视患儿分2组,综合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研究组50例联合以双眼推拉模型为理论基础的视知觉感知训练,均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视觉感知能力、视力水平、双眼调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3月末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COPM)、视觉障碍儿童社会技能评估(SSAT-V1)、无运动视觉感知训练(MVPT-4)评分、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远距离和近距离水平隐斜量、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调节反应以及负向对调平均值(NRA)及视觉相关角色、视觉相关精神健康、视觉相关社会活动、总视力及总健康评分高于综合组(P<0.05),研究组3月末,平均屈光度、集合近点值、正向对调平均值(PRA)低于综合组(P<0.05)。结论学龄前近视性弱视儿童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以双眼推拉模型为理论基础的视知觉感知训练可有效改善其视力水平、视觉感知能力、双眼调节功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李娟刘欢韩苗苗王媛媛任芳芳
- 高度近视性弱视治疗选择与疗效分析
- 2024年
- 探究对高度近视性弱视患者的治疗措施,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高度近视性弱视患者分为各组内均含有30例患者的观察组、常规组(时间: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方式:随机数字表法),前组接受红光闪烁治疗仪联合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后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等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为高度近视性弱视患者提供红光闪烁治疗仪联合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进行干预,该措施的效果显著。
- 林丽琴
- 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对3~6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探寻近视性弱视的患儿采纳视知觉感知训练以及护理干预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 于2019.3-2022.3期间我院接收的近视性弱视的患儿中抽取100例,依照随机排列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试验组(视知觉感知训练+护理干预),各50例。对比两组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对于疾病相关基础知识的熟悉度、护理质量。结果 试验组的屈光度以及年均屈光度变化值均处于较高水平,P<0.05;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较高,P<0.05;试验组的情绪状态较为良好,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试验组对于疾病相关基础知识的熟悉度更高,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较高,P<0.05。结论 近视性弱视的患儿采纳视知觉感知训练以及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干预措施更具效果,可在极大程度上对视力进行有效矫正,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
- 陈冬玲
- 关键词:护理干预近视性弱视视力屈光度
- 近视性弱视纠正光学组件
- 本发明涉及眼部纠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视性弱视纠正光学组件,外壳体内设有滑动调节单元,滑动架与外壳体之间设有用以调节控制滑动架的控制单元,并在滑动架内设置有驱动机构,利用控制单元能够对外壳体内的滑动架进行调节,将...
- 李园媛黄慧蔡佳昕何菲田丹丹
- 营养学在近视性弱视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近视性弱视是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主要类型之一,近年来的营养学研究发现,营养不良是导致近视性弱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的眼睛直到20岁左右才发育完成,若在发育过程中缺乏必须的营养成分,可能导致近视性弱视、远视性弱视、色盲、夜盲以至失明。因此,在青少年眼部发育时期,给予眼睛充足的必须营养成分,可有助于降低近视性弱视等眼部疾病发病率。本文总结了近视性弱视发生的病因,包括饮食习惯的改变、食品添加剂对视网膜代谢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各种所需营养成分参与近视性弱视病情进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李宏樊泽民肖圣盈王敏
- 关键词:营养学近视性弱视
- 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3~8岁近视性弱视儿童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3~8岁近视性弱视儿童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近视性弱视儿童,根据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遮盖疗法及精细目力训练)与观察组(开展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各100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视力水平、屈光度、立体视锐度、P100波在1°、15°空间频率潜伏期和空间频率振幅。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5%,高于对照组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视力水平、屈光度、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视力水平、屈光度、立体视锐度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P100波在1°、15°的空间频率潜伏期和空间频率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两组P100波在1°、15°空间频率潜伏期均短于干预前,空间频率振幅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近视性弱视儿童实施视知觉感知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视功能和视力水平,改善屈光度,有效调整立体视锐度。
- 杨娟戴丽霞曾雪英
- 关键词:近视性弱视护理干预视力屈光度
- 视觉感知训练结合专科护理对3~8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屈光度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分析视觉感知训练结合专科护理对3~8岁近视性弱视儿童进行干预的效果及对其视力、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200例3~8岁的近视性弱视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视觉感知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干预效果、视力、屈光度、视觉感知能力、双眼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视力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距离水平隐斜量、近距离水平隐斜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屈光度的改善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各项视觉感知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SAT-AI评分、MVPT4评分、COP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各项双眼调节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负相对调节平均值(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调节反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相对调节平均值(Positive correlation regulation,PR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感知训练结合专科护理可提高3~8岁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视力水平,改善屈光度,增强视觉感知能力,提升双眼调节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 杨娟戴丽霞曾雪英
- 关键词:弱视儿童专科护理视力屈光度
- 关于视知觉感知训练对近视性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研究
- 2022年
- 分析视知觉感知训练对近视性弱视患儿视力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7月近视性弱视患儿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常规训练方式治疗,观察组采取视欣3D4D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儿视力水平和屈光度、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二组患儿视力水平和屈光度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视力水平和屈光度均改善,而观察组视力水平和屈光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视知觉感知训练对近视性弱视患儿视力功能的临床价值高,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和屈光度。
- 王艳霞杨明迪
- 视知觉感知训练干预对近视性弱视患儿视力及屈光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视知觉感知训练干预对近视性弱视患儿视力及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检查的近视性弱视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63例, 常规组进行掩盖法结合精细目力训练法干预, 实验组进行视知觉感知训练干预,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差眼视力、屈光度及训练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实施视知觉感知训练干预后,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差眼视力值、屈光度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训练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对近似性弱视患儿实施视知觉感知训练干预, 可显著提升患儿的训练依从性, 促进患儿的视力恢复, 减少患儿的眼差视力及屈光度, 对提升其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龙琦唐晓荣吴九菊田密张金梅
- 关键词:视力屈光度
- 红光闪烁治疗仪结合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及视力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研究近视性弱视患儿的屈光度及视力在使用红光闪烁治疗仪及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后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淄博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内收治的108例近视性弱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等分为常规组(n=54)与科研组(n=54)。常规组患儿进行短小遮盖及近距离功能性视力训练,科研组患儿在以上治疗方式基础上进行红光闪烁治疗仪融合红色视力表远距离视功能训练。对两组患儿眼睛屈光度及其视力改善情况等进行检测。结果科研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P<0.05);科研组患儿眼球屈光度上升趋势较常规组上升较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2,P<0.05);但科研组患儿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幅度相对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研组总复发率1.20%小于常规组的总复发率1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5,P<0.05)。结论使用红光闪烁治疗仪及红色视力表远距离对患儿进行视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帮助患儿改善弱视情况、恢复视力、降低屈光度,且不良反应较小,治疗后不易复发。
- 潘玉梁艳王冰
- 关键词:屈光度视力近视性弱视
相关作者
- 肖信

- 作品数:135被引量:32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弱视 视知觉学习 儿童 近视 屈光度
- 王英

- 作品数:80被引量:181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弱视 视知觉学习 近视 儿童 近视患者
- 任兵

- 作品数:116被引量:22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儿童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新生血管 近视性弱视 BEVACIZUMAB
- 赵武校

- 作品数:127被引量:304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弱视 视知觉学习 屈光参差性弱视 近视 波前像差
- 高晓唯

- 作品数:263被引量:55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儿童 飞秒激光 新生血管 角膜 BEVACIZUM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