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19 篇“ 近红外光谱法 “的相关文章
近红外 光谱法 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中的应用研究2025年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精准检测食品营养成分愈发重要。但传统检测手段常面临操作复杂、耗时久等问题,难以满足当下高效检测需求。近红外 光谱法 因具备检测速度快、能同时分析多种成分且对样品无损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领域,但其在应用过程中易受环境、样品特性及仪器等因素的干扰,影响检测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近红外 光谱法 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中的应用,探讨近红外 光谱法 检测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举措,以期保障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质量。 高浩 高媛惠 薛颖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法 影响因素 基于化学计量学和近红外 光谱法 的油莎豆产地溯源 2025年 目的采用近红外 光谱 技术对油莎豆进行分析,并应用化学计量学中识别模式对油莎豆进行产地溯源。方法 采用近红外 光谱法 结合化学计量学软件,对来自河北、湖南、山东、新疆、云南等地408份油莎豆样品进行产地溯源,分别采用多元散射校正、多量标准化或多量标准化耦合去趋势算法 3种光谱 预处理方法 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簇类独立分类(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SIM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K最近 邻算法 (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KNN)等5种识别模式进行产地识别。结果SVM、SIMCA、OPLS-DA、PLS-DA和KNN等5种模式的建模识别率分别为91.89%、94.47%、62.37%、65.32%和100.00%。选择KNN作为产地识别模型,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 、数据预处理及样本距离对模型预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优模型参数。选用多元散射校正光谱 预处理方式,在UV标度化、Pareto标度化、自动标度化或中心化任一种数据预处理条件下,样本距离选用街区距离,测试集识别率能达到100.00%。结论近红外 光谱 结合KNN模式的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样本预处理容易、无损、在线的定性定量分析等优点,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罗晓宏 王楠希 陈红娟 庄绪会 孙恬恬 肖巾秀 令狐羽珮 杨永坛关键词:油莎豆 近红外光谱技术 K最近邻算法 近红外 光谱法 在兽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展望2025年 近红外 光谱法 (Near-Infrared Spectrometry,NIRS)作为全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的关键工具,自200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以来,在制药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在兽药生产质量控制中,NIRS的应用尚不充分。本文综述了NIRS的基本原理,并探讨了其在药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分析NIRS在原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及成品检测中的应用,展现了其在提高生产效率、确保药品质量方面的潜力。同时,文章展望了NIRS技术在兽药生产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优化、标准建立及多领域融合应用,以期为兽药行业的智能化、精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王轩 韩宁宁 陈鑫伟 彭文绣 叶能胜 张秀英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药物分析 近红外 光谱法 测定放射性有机溶液中游离酸分析技术应用研究2025年 本研究建立了游离酸近红外 光谱法 的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放射性溶液样品中游离酸的浓度。通过采用近红外 光谱 仪对有机相铀钚酸体系的各样品集进行光谱 测定,对可能影响游离酸浓度测量的铀含量、钚含量、温度等干扰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有机相铀钚酸体系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铀含量、钚含量、温度对酸度测定的影响较小,其相对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中检出限为0.05mol/L,精密度为9.68%。 张艳君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游离酸 有机相 水相 硝酸酯增塑GAP黏合剂与N100固化反应动力学的近红外 光谱法 研究 2025年 为监测硝酸酯增塑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多异氰酸酯(N100)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过程,基于近红外 光谱 技术提出了推进剂固化反应监控方法 。采用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法 ,从连续采集的固化过程近红外 光谱 中提取了固化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相似度评价验证了该方法 的准确性,并建立了硝酸酯增塑GAP黏合剂与N100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小波变换结合MCR-ALS分析固化过程近红外 光谱 ,方法 相似度大于99%,可以提取固化反应过程中的组分浓度曲线和光谱 曲线,为GAP固化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损的在线监测方法 ;GAP黏合剂/N100体系固化反应在反应前中期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表观活化能为84.46 kJ/mol;反应后期,机理函数变为二维扩散模型,表观活化能为66.09 kJ/mol。 张玉樊 徐胜良 黄志萍 聂海英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固化反应动力学 基于近红外 光谱法 和折光率法 的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提取和浓缩工序中间体总固体量快速检测研究 2025年 目的以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 Injection,RI)为研究对象,应用近红外 光谱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法 和折光率法 ,建立快速检测金银花提取和浓缩工序中间体总固体量的方法 。方法 收集RI金银花提取和浓缩工序中间体,采用NIRS法 与折光率法 分别建立2种中间体总固体量的检测方法 ,对比2种方法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2种中间体的NIRS、折光率与总固体量之间均有强相关性,建立的总固体量定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金银花浓缩工序中,NIRS模型和折光率模型预测性能相近 ,相对预测误差均小于5%,表明针对金银花浓缩工序,2种方法 均可用于检测总固体量;金银花提取工序中,2种模型预测能力相差较大,NIRS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折光率模型预测准确性较低,表明针对金银花提取工序建立的折光率模型不适用,应选用NIRS法 检测总固体量。结论基于NIRS法 与折光率法 构建的定量预测模型,实现金银花提取和浓缩工序中间体总固体量的快速检测,为RI生产过程质量监测选择适宜的快速检测技术提供了技术参考。 张永超 刘佳丽 李执栋 庞伟 章晨峰 章晨峰 徐芳芳 王振中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 金银花 中间体 折光率 近红外光谱法 一种基于近红外 光谱法 测定电解液中痕量水分含量的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 光谱法 测定电解液中痕量水分含量的方法 ,利用近红外 光谱法 实现了电解液生产过程中痕量水分含量的实时在线检测。 谢炜鹏 刘志雄 程思聪近红外 光谱法 预测烟叶原料烟气常规化学成分释放量2025年 为实现企业库存烟叶原料烟气焦油、烟碱及CO释放量的快速检测,通过采集889种片烟的近红外 光谱 (NIR),结合Kennard-Stone(K-S)算法 筛选出150种代表性片烟进行建模。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作为建模方法 ,运用多元散射校正(MSC)、Savitzky-Golay(SG)平滑及一阶导数进行光谱 预处理,选择特征谱段和最佳主成分数,建立了基于烟叶原料NIR的烟气焦油、烟碱及CO释放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在显著性水平0.05时,预测结果与标准方法 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②焦油、烟碱及CO最佳PLS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0。③焦油、烟碱和CO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1.13、0.13和0.9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与其比值分别为1.03、1.00和0.95。④叶组叠加实验结果显示,各原料预测结果按照配方比例线性加和结果与叶组实测结果相当,相对偏差<10%。建立的焦油、烟碱及CO释放量的近红外 预测模型准确可靠,可用于烟叶原料烟气常规化学成分释放量的快速定量预测。 王志才 张建栋 杨松 朱先约 谭涛 王泽理 张志军 王祯 黄伟 李嘉 李山 秦国鑫 王聪 王洪波 赵乐关键词:烟叶 释放量 烟碱 偏最小二乘法 近红外 光谱法 测定豆粕粗蛋白含量2024年 通过近红外 光谱 技术建立快速检测豆粕粗蛋白含量的方法 。收集240个豆粕样品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定标集(n=222)和验证集(n=18)。利用近红外 分析技术,采用10种导数预处理光谱 ,定标方法 选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建立了豆粕的粗蛋白预测模型。粗蛋白含量的预测决定系数(RSQ_(V))为0.922,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_(V))为3.479,预测值与化学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能够达到精准预测的效果。结果表明,近红外 光谱法 适用于豆粕粗蛋白含量的快速检测。 兰剑 曹明月 李贤 薛宁 兰尊海 张跃红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法 豆粕 粗蛋白含量 近红外 光谱法 油品快速分析仪的校准2024年 通过分析近红外 光谱法 油品快速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参考相应的国家技术规范,应用可溯源的标准物质,建立近红外 光谱法 油品快速分析仪的校准方法 ,提出了波数示值误差及重复性、数据库模型验证示值误差及重复性等校准项目,并对波数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使用近红外 波长滤光片按校准方法 进行实验,以波数8194.0 cm-1处为例,得到波数示值误差为-0.6 cm^(-1),重复性为0.0 cm^(-1)。对示值误差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为2.8 cm^(-1)(k=2)。以辛烷值和十六烷值标准物质对数据库模型进行验证,测得误差分别为0.4(辛烷值)和0.1(十六烷值),重复性分别为0.2(辛烷值)和0.3(十六烷值)。该校准方法 计量特性满足校准要求,可应用于油品快速分析仪量值溯源和仪器性能评价。 黄清波 张森 张旭东 郑鹏 崔震 朱建强关键词:校准方法 不确定度
相关作者
白雁 作品数:237 被引量:1,397 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近红外光谱法 偏最小二乘法 近红外光谱技术 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 雷敬卫 作品数:185 被引量:764 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指纹图谱 近红外光谱技术 偏最小二乘法 近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 谢彩侠 作品数:203 被引量:859 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盾叶薯蓣 偏最小二乘法 近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技术 地黄 姬生国 作品数:123 被引量:494 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法 广藿香 近红外光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 杨季冬 作品数:170 被引量:527 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 研究主题:共振瑞利散射 近红外光谱法 近红外光谱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化学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