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56篇“ 输血安全“的相关文章
隐匿性乙肝感染对输血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5年
隐匿性乙肝感染(OBI)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已有有效的乙肝疫苗,乙型肝炎仍然对全球健康构成威胁。OBI患者通常无症状,但其血液中可能存在活性HBV DNA,这使得在输血或器官移植过程中存在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对受血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增加了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尽管中国在血液筛查技术方面已有所进步,OBI依然是输血安全的重要隐患。因此,在血液筛查和输血过程中,加强对OBI的监测和管理,是确保血液安全和保护公共健康的重要任务。
易萌樊斌段晓琼陈利民
关键词:输血安全HBV无偿献血
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2025年
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本院接受血液输注的120例患者,均按照住院时间的单双号分组,对照组未采取不规则抗体检验,60例;观察组采用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方面,女性是24.32%,显著高于男性4.35%,有妊娠史检出率是47.06%,显著高于无妊娠史5.00%,二者对比统计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60例患者中,抗体D、抗体E、抗体C、抗体M阳性率分别是5.00%、5.00%、3.33%、3.33%。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二者对比统计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输血检验中,不规则抗体检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减少输血患者副作用和鉴别不规则抗体是非常重要的,值得采纳、推广。
林玲
关键词:输血检验输血安全
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交叉配型、血小板抗体检测在保障临床输血治疗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划分组别。50例单数患者为对照组,依据血型予以同型血小板治疗。50例双数患者为研究组,在治疗前开展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选择适配的血液进行血小板治疗。对比2组患者输注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T、PT、FIB、APT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TT、PT、FIB、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输血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应用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可有效保证输血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郭思维杨璇洪强
关键词:交叉配型血小板抗体凝血功能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输血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利津县中心医院的12名医生为研究对象。2022年6—11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设为常规组;2022年12月—2023年5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工作质量、专业能力以及管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诊疗方案制定、输血安全意识、患者病情评估、临床风险评估评分分别为(92.53±1.16)分、(92.53±1.21)分、(93.13±1.21)分、(92.16±1.16)分,均高于常规组的(88.52±1.06)分、(88.42±1.13)分、(89.03±1.13)分、(88.25±1.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0,8.600,8.579,8.620;P均<0.05)。研究组工作质量、管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能够增强医生临床输血治疗的专业能力与水平,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确保输血治疗工作安全、有效开展,也能满足医生对管理模式的需求。
张延泽陈秀兰
关键词:满意度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献血者与输血安全
2025年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s,DAT)又称直接Coomb′s试验,是血液免疫学中用于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被免疫球蛋白或补体致敏的1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及输血时的配血。DAT阳性影响血液的输注疗效,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近些年来,DAT阳性的类型鉴别及疾病分布特点在临床患者研究较多,在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也很热门,但多年来献血者DAT阳性的输注安全问题是输血界一直探讨的热点话题,并且国家尚未对DAT阳性血液的处理及DAT阳性献血者是否需献血屏蔽做明确要求。因此,本文就无偿献血者的DAT的免疫分型、IgG亚型分型的血清学相关研究,以及DAT阳性血液对输血安全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DAT阳性血液的发血策略和DAT阳性献血者是否要屏蔽,提供有益的参考。
揭小梅何子毅胡应明贝孟辉
关键词: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献血者献血招募输血安全
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抗原检测在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中的价值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抗原检测在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进行Rh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查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其所在病区,并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对其开展合适的输血治疗。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34例患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结果呈阳性。在34例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Rh系统抗体阳性患者的占比高达64.71%(22/34),Lewis系统抗体阳性患者的占比为20.59%(7/34)。经过Rh抗原检测发现,在这34例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抗原类型是DCCee型和DCcee型,分别占比47.06%(16/34)和20.59%(7/34)。22例Rh系统抗体阳性患者主要就诊于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和ICU。18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和Rh抗原检测具有必要性,准确识别血清不规则抗体和Rh抗原有助于预防输血相关免疫反应和溶血疾病的发生。
郭擎慧
关键词:临床输血RH抗原安全性
基于系统追踪法的输血安全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效果评价
2025年
目的 构建一套适合妇幼保健机构输血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基于系统追踪法和德尔菲法确定输血安全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输血安全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形成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3个和三级指标34个。该指标体系应用后,输血及时执行率及输血闭环完成率提高(P<0.05),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输血安全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完善了输血安全护理管理评价的内容和要素,提升了输血安全和工作效率,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了保障。
马洪峰寇文静尚丽丽苏向单郭晓丽张凤芝李小雪崔慧珍
关键词:输血安全护理管理德尔菲法评价指标
Rh抗原分型和抗体筛选对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输血已成为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为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h 抗原分型和抗体筛选两项技术应运而生,它们在保障输血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Rh抗原分型和抗体筛选对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
左金玲
关键词:抗体筛选临床输血安全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研究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的6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21年1—5月使用常规计算机软件进行管理,2021年6—12月使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21年1—5月的用血申请单4000份与2021年6—12月的用血申请单4015份为观察样本,比较两时间段的输血差错率、发血管理、配血管理、库血管理质量评分及医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结果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后输血差错率低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后发血管理、配血管理、库血管理质量评分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后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5.00%(57/60),高于使用前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安全管理中应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降低输血差错率,提升输血相关管理质量,提升医务人员对血液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褚庆萍
关键词:满意度管理质量
FOCUS-PDCA循环干预对输血时间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FOCUS-PDCA循环干预对输血时间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50例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管理,选取2021年7—12月本院450例输血患者作为干预组,实施FOCUS-PDCA循环干预。比较两组输血时间、超时输注情况、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血液制品取回、血液制品开始输注、血液制品输注完毕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超时输注率(6.67%)较对照组(19.7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规范事件发生率(1.56%)较对照组(4.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4.44%)较对照组(11.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98.22%)较对照组(9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管理中应用FOCUS-PDCA循环干预,能够缩短输血时间,减少超时输注、不规范事件的发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王蒙蒙贾灵芝秦晓萌
关键词:输血安全性质量管理

相关作者

曾劲峰
作品数:216被引量:839H指数:15
供职机构:深圳市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献血者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无偿献血者 NAT
李聚林
作品数:97被引量:450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献血者 输血 无偿献血 输血安全 初筛
何华庆
作品数:40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省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献血者 输血安全 无偿献血者 正反定型不符 不规则抗体
兰炯采
作品数:277被引量:1,692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输血 RH血型 血型 ABO血型 紧急抢救
朱国标
作品数:123被引量:45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输血 高温环境 热应激 热暴露 血液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