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55篇“ 载体蛋白质类“的相关文章
- SCAMP2和SCAMP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泌载体相关膜蛋白2和3(SCAMP2和SCAMP3)在膀胱癌(B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1例B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SCAMP2和SCAMP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相应癌旁组织相比较,SCAMP2和SCAMP3在B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χ^(2)=41.242、110.576,P<0.001)。SCAMP2高表达与饮酒史和癌症家族史有关(χ^(2)=4.784、3.904,P<0.05)。SCAMP3高表达与浸润性BC和癌症家族史有关(χ^(2)=6.893、7.411,P<0.05)。预后分析显示,SCAMP2和SCAMP3表达与BC病人预后没有相关性。结论SCAMP2和SCAMP3在BC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BC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可能可以作为BC治疗的潜在靶点。
- 曲婷婷赵树超闫伟华张翔雁贾长新
- 关键词:膀胱肿瘤载体蛋白质类膜蛋白质类疾病特征
- 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G3B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NSCLC患者组织中G3BP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及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组织中G3BP1蛋白水平在不同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NSCLC组织中G3BP1蛋白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BP1评价疗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2、2.33、86.54%和61.7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急性放射性肺炎及G3BP1水平是影响NSCLC放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3BP1与NSCLC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水平可为评价患者的放疗疗效提供参考。
- 王龙陈玉赵珂
- 关键词:载体蛋白质类
- SCA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分泌载体膜蛋白2(SCAMP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09例原发性CRC患者的石蜡组织样本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CAMP2在CR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SCAMP2在CRC组织中低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CR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CAMP2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42,P<0.05)。在CRC组织中SCAMP2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有关(χ^(2)=6.953、4.923,P<0.05)。结论 SCAMP2在CRC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CAMP2低表达的CRC患者肿瘤体积较大,提示SCAMP2可作为CRC潜在的治疗靶点。
- 乔业华郭栋王璐曲婷婷张翔雁邢晓明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载体蛋白质类膜蛋白质类微卫星不稳定性肿瘤负荷
- 由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药物与二甲双胍相互作用的处方分析
- 2021年
- 目的从药物转运体的角度分析含二甲双胍门诊处方合并其他用药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7-12月门诊所有含二甲双胍处方,参照药品说明书、Drugbank、Pubmed等数据库分析处方中合并用药与二甲双胍的潜在相互作用。结果共收集含二甲双胍门诊处方15 568张,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处方分别为9 146、6 422张。联合用药处方14 902张,联合用药种类主要包括其他降糖药、抗血小板药、降压药、降脂药、神经保护药。药物转运体层面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潜在相互作用的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瑞格列奈、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氯吡格雷,共11 614次。其中通过抑制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OCT1)共5 938次;通过抑制OCT2共5 676次。结论该院含二甲双胍门诊处方与其常联用的慢性病治疗药不存在配伍禁忌,但门诊医生对潜在相互作用导致的剂量调整认识度不足。
- 张金桂何梦文王超
- 关键词:载体蛋白质类降血糖药二甲双胍门诊医疗药物处方
- 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胎儿神经管缺陷被引量:3
- 2021年
- 叶酸是一组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9)的天然存在形式,作为体内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的辅酶,为体内甲基化反应和核酸合成提供重要原材料,其衍生物也是许多一碳单位转移反应的底物。叶酸的饮食来源包括绿叶蔬菜、豆类和强化谷物产品等。叶酸的生物利用度不仅取决于膳食摄入量,还取决于调节叶酸吸收和新陈代谢的细胞作用机制,以及叶酸代谢途径中关键载体的遗传多态性。鉴于相同饮食习惯的个体发生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NTD)的风险明显不同,相同叶酸浓度对红细胞的贡献也不同,因此,通过对叶酸吸收、转运的研究,从而认识并掌握NTD发生的机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叶酸载体基因是目前研究NTD发生机制的极佳候选基因,研究其多态性为科学地个体化补充易于吸收的叶酸提供依据。
- 裴娇娇谢江燕伍小莉
- 关键词:叶酸载体蛋白质类叶酸受体神经管缺损
- Erbin在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评价ErbB2相互作用蛋白(Erbin)在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Erbin(-/-)C57BL/6小鼠各60只,8~10周龄,体重20~2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野生型假手术组(WT+Sham组)、野生型SAE组(WT+SAE)、Erbin(-/-)假手术组(EKO+Sham组)和Erbin(-/-)+SAE组(EKO+SAE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SAE模型。于造模后7 d时行旷场实验(移动总距离),造模后8 d时行新物体识别实验(识别指数),造模后10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于造模后24 h时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计数神经元,计算神经元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计数NLRP3阳性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和IL-18含量。结果与WT+Sham组比较,WT+SAE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识别指数和神经元存活率降低,海马组织IL-1β、IL-18、TNF-α含量和NLRP3阳性细胞计数升高,NLRP3、caspase-1和ASC表达上调(P<0.05);与EKO+Sham组比较,EKO+SAE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识别指数和神经元存活率降低,海马组织IL-1β、IL-18、TNF-α含量和NLRP3阳性细胞计数升高,NLRP3、caspase-1和ASC表达上调(P<0.05);与WT+SAE组比较,EKO+SAE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识别指数和神经元存活率降低,海马组织IL-1β、IL-18、TNF-α含量和NLRP3阳性细胞计数升高,NLRP3、caspase-1和ASC表达上调(P<0.05);4组移动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bin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对SAE小鼠产生内源性保护作用。
- 金奇彦方清靖国庆左静刘喻萍张宗泽王焱林宋学敏
- 关键词:载体蛋白质类海马
- 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缺血性胆管损伤的预测价值
- 2021年
-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变化,探讨其对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缺血性胆管损伤(ITBL)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原位肝移植患者92例,根据是否发生ITBL将患者分为ITBL组和非ITBL组,比较两组术后13 d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ITBL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时间、组别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对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有显著影响(F_(时间)=5.511,F组别=42.120,F_(时间*组别)=6.459,P<0.05);术后第3、5、7、9、11、13天ITBL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非ITBL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第11天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判断发生ITBL的效果最优(AUC=0.883)。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对ITBL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术后第11天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7.855μmol/L时发生ITBL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可为早期预防ITBL发生或进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庄斌高琦徐林关鸽杨帆王峰孙延东张斌
- 关键词:肝移植胆汁酸胆管疾病载体蛋白质类ROC曲线
- Erbin在胞壁酰二肽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 2020年
- 目的评价ErbB2相互作用蛋白(Erbin)在胞壁酰二肽(MDP)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构建Erbin基因敲除型RAW264.7巨噬细胞系(Erbin-/-RAW264.7),体外培养野生型RAW264.7巨噬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类细胞分为2组(n=16),分别为RAW264.7组和RAW264.7+MDP组、Erbin-/-RAW264.7组和Erbin-/-RAW264.7+MDP组。各MDP组采用10μg/ml MDP孵育6 h,随后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F-κB p65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液TNF-α和IL-6浓度。结果与RAW264.7组比较,RAW264.7+MDP组培养液TNF-α和IL-6浓度升高(P<0.05),NF-κB p65向核内移动,红色荧光面积增加;与RAW264.7+MDP组和Erbin-/-RAW264.7组比较,Erbin-/-RAW264.7+MDP组培养液TNF-α和IL-6浓度升高(P<0.05),NF-κB p65向核内移动更加明显,红色荧光面积增加。结论Erbin可通过抑制NF-κB p65活性,在MDP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 罗欢张颖王洪雨方清金奇彦李心怡李卉张宗泽王炎林宋学敏
- 关键词:载体蛋白质类巨噬细胞
- 3种跨膜转运蛋白在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ABCB11(胆汁酸盐输出泵,BSEP)、ABCC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ABCB4(多药耐药糖蛋白3,MDR3)在胆管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肝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收集2010年1月-2017年6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有明确用药史、经肝穿组织病理诊断为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混合性肝炎组(混合组,n=40)、胆汁淤积性肝炎组(胆汁淤积组,n=40)及单纯性胆汁淤积组(单纯组,n=32),同时选取20例无胆汁淤积的HBV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病例肝穿组织进行BSEP、MDR3、MRP2免疫组化标记,观察三者的阳性表达特点及与病理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对比三亚型组间3种转运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3种转运蛋白表达与TBil、DBil、ALP、GGT、TBA之间的相关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SEP、MDR3、MRP2在混合组、胆汁淤积组和单纯组肝组织中均表现为阳性表达减少(F值分别为48. 765、45. 424、77. 434,P值均<0. 05),进一步两两比较,BSEP、MRP2、MDR3在胆汁淤积组表达减弱程度较混合组和单纯组更明显(P值均<0. 05)。BSEP、MRP2、MDR3在胆汁淤积区阳性表达减少越显著,肝细胞胆汁淤积肿胀及羽毛样变性越明显。胆汁淤积组BSEP与TBA值呈中等强度负相关性(r=0. 640,P=0. 008),单纯组MRP2与TBil、DBil值呈中等强度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 597、-0. 643,P值分别为0. 019、0. 011)。结论 BSEP、MDR3、MRP2在胆管细胞损伤型DILI各病理亚型肝组织阳性表达减少,是药物性胆汁淤积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 叶立红郑欢伟黄肖雨郭立杰张海丛刘志权王翀奎
- 关键词:载体蛋白质类免疫组织化学
- 尿液中肝素结合蛋白和白介素6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对细菌性尿路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尿液中肝素结合蛋白(U-HBP)和白介素6(U-IL-6)及白细胞计数(U-WBC)对细菌性尿路感染(UTI)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病例对照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157例UTI患者、61例非UTI患者以及40名健康体检者的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U-HBP;发光法检测U-IL-6;细菌定量培养鉴定病原菌种类;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U-WBC、尿白细胞酯酶(U-LE)、尿亚硝酸盐(U-NIT)含量。对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定量资料和等级资料),两独立样本间的非参数检验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各组总体水平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对二分类的定性资料,两组之间和多组之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U-HBP、U-IL-6及U-WBC对细菌性UTI的临床诊断价值,并确定U-HBP、U-IL-6及U-WBC对诊断细菌性UTI的最佳截断值。结果UTI组、非UTI组和健康对照组U-HBP的水平分别为513.43(50.45~644.40)ng/ml、55.65(20.43~314.55)ng/ml、4.83(3.28~12.63)ng/ml;U-IL-6的水平分别为5.72(3.84~9.02)pg/ml、5.31(4.31~6.39)pg/ml、5.06(4.56~6.18)pg/ml;U-WBC水平分别为205(24~754)个/μl、34(13~117)个/μl、0(0~0)个/μl。3组之间U-HBP、U-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U-HBP=83.192,HU-WBC=100.416,P<0.05);U-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U-IL-6=2.585,P>0.05)。U-HBP和U-WBC诊断细菌性UTI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475和0.44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4.35ng/ml和119.25个/μl。结论检测尿液中HBP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感染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U-IL-6对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无显著意义。
- 吴苑郑微李靖曹宇星伍勇
-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血蛋白质类载体蛋白质类白细胞计数
相关作者
- 涂胜豪

- 作品数:129被引量:63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治疗 雷公藤内酯醇
- 钱桂生

- 作品数:1,146被引量:6,962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脂多糖 肺损伤 肺癌
- 罗静

- 作品数:135被引量:51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狼疮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 巴红

- 作品数:7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关节软骨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载体蛋白质类 关节炎大鼠 胶原诱导
- 李培勇

- 作品数:90被引量:21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肿瘤 PET显像 SPECT 显像研究 Β-C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