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57篇“ 转轨经济“的相关文章
- 转轨经济形态的国际比较研究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开启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本书对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经济转轨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国情背景比较,到转轨进程的阶段性比较,从相关具体领域的比较,到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探究它们在...
- 何萍
- 南昌大学经管论丛 货币政策三重福利约束与中介目标选择 基于中国转轨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本书结合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福利约束)和中介目标两个维度来理解和考察转轨过程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特征及其转型的逻辑。本书主要从实体部门与金融部门两部门“双轨制”改革视角出发,阐释了两部门不稳定性嬗变的理论机制和经验事实,进而...
- 万建军
- 要素市场化效率与土地和住宅资产化溢值——对中国二元体制转轨经济增长奇迹的一种解释被引量:1
- 2022年
- 导言:现有经济理论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困惑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四十余年的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国内外学界从工业化初期国家资本积累支撑经济起飞、后发国家要素禀赋优势、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人口红利等理由解释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然而,计算发现1957—1977年资本高速积累,就业劳动力快速增长,但并未很理想地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力。
- 周天勇
- 关键词:经济起飞世界经济史后发国家转轨经济
- 转轨经济发展时期流通企业的管理创新
- 2022年
- 转轨经济发展时期,我国流通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方面,要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努力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对流通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一时期,我国商业企业也开始经历从“体制型”到“市场型”转变过程。随着国家社会生产要素与商品价格关系的调整和人们消费需求逐步升级以及国家对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流通企业正处于一个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提高流通行业创新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流通行业发展新要求。
- 徐敏
- 关键词:转轨管理创新
- 要素市场化效率与土地和住宅资产化溢值--对中国二元体制转轨经济增长奇迹的一种解释被引量:4
- 2022年
- 解释中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奇迹,应当以其四十余年特长周期的二元体制为分析框架。1978—201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51%,广义技术进步TFP年均增长率为1.00%,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的TFP年均增长率为2.49%,也就是说,GDP增长部分的26.18%为经济体制改革贡献的。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的TFP从结构上分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的TFP和城镇住宅资产化改革所带来的从零到市场价格溢值的TFP;1998年以前,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的TFP来自前者;1998—2018年,GDP年均增长率为9%,要素市场化配置TFP年均增长率为0.79%,城镇住宅资产化改革TFP年均增长率为1.37%,城镇住宅资产化改革溢值TFP年均增长率占这一阶段总改革TFP年均增长率的63.43%。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增长来源是农村城郊集体土地从征用到有偿和竞价出让从零到市场价格的溢值。其中,收入法上,土地出让金部分没有计入政府分配项下;支出法上,却发生了购地投资;生产法上,从数据观察,可能还是按照居民和企业自己居住和使用的住宅、楼宇和厂房给自己交纳地租和物业费的核算规则,计入了房地产业增加值,还有一部分以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和房地产商开发贷款利息渠道计入了金融业的增加值。这里发生了一个核算上的谬误,政府和居民收入分配占GDP比重,前者太低而后者太高,与财政部和统计调查数据相差太远。1992—2020年,土地出让面积年均增长率为6.98%,出让价格年均上涨32.99%,地方财政累积收取土地出让金为589139亿元。但房地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却从1997年的1.58%上升到2020年的7.34%。其变动的大部分来自土地资产化从零到市场价格的溢值。笔者认为,目前中国还存在着巨额的被二元体制扭曲禁锢的生产要素,也存在着巨额的城乡不能够交易的资源、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性土地和住宅。二元体制停止转轨的�
- 周天勇
- 体制剩余:转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 2021年
- 理论上讲,短缺往往成为计划分配资源的理由。但是,从实践上看,计划配置资源往往造成更加严重的短缺。原因在于决策和配置延时、信息不对称和各层级实际有内己不同利益情景下的计划往往导致资源和要素的数童和价格不能进行完全调整,进而造成其闲置、浪费和低效利用,这就造成了计划经济浪费中的资源及要素的短缺和产出的损失,这就是体制性剩余。
- 周天勇
- 关键词:配置资源转轨经济学信息不对称体制性
- 体制剩余:转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体制性剩余要素市场化改革及经济增长的新潜能被引量:10
- 2021年
- 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起定量分析的逻辑框架和方法。以要素投入产出关系为视角,观测体制扭曲下的资源和要素闲置、浪费和低利用率,界定和测算其体制剩余规模,通过体制二元转轨,也即资源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使剩余得以充分利用,这也就是改革形成的增长潜能。体制剩余是转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城乡由于户籍等体制扭曲,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体制性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因土地计划配置形成了土地的巨额体制剩余。未来十五年中,二元市场与计划并存的体制需要向一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轨,通过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使规模较大的体制剩余劳动力与体制剩余土地相组合,形成投入产出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可能实现中高速增长关键性的新增潜能。
- 周天勇
- 服务业FDI技术溢出对东道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基于中东欧转轨经济体的实证研究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转轨经济体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FDI的政策,与其他国家一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市场化改革成果。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在国内外已经得到...
- 潜帅列
- 关键词:服务业FDI后向关联制造业生产率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转轨经济学
-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是研究经济理论的,这些年研究了很多具体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做了一些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理论就是要把复杂的改革进程、复杂的各种问题抽象出来,概括成比较简单的理论模型和理论线条,使我们能够把握比较抽象复杂的...
- 樊纲
- 关键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学帕累托改进
- 转轨经济条件下负所得税制度的实证研究——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途径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于主体的计算机模拟模型,用于分析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动态关联性,从而评价负所得税制度的实证效果。经济中的微观个体通过智能的进化机制与其他经济主体相互作用,从而构成经济网络,并推动经济不断演化发展。基于转轨经济的逻辑规则,模型最终给出模拟实验的结果:当经济完成快速转型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时,政府实施负所得税制度能够在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的同时,促进经济高速增长。
- 万相昱唐亮
- 关键词:转轨经济经济增长负所得税
相关作者
- 巴曙松

- 作品数:1,680被引量:10,148H指数:4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金融 金融市场 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
- 吕炜

- 作品数:147被引量:2,124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经济转轨 财政体制 财政政策 财政 公共财政
- 安强身

- 作品数:46被引量:216H指数:8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
- 研究主题:中小企业 转轨经济 金融 经济增长 融资
- 刘小玄

- 作品数:84被引量:2,934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企业 民营化 相对效率 垄断
- 郑泽华

- 作品数:97被引量:226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国有商业银行 金融改革 金融约束 西部大开发 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