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5篇“ 跨海通道“的相关文章
- 新建跨海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景点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为例
- 2025年
- 要建设宜游湾区,就需要进一步评估珠江口的跨海通达性,以更好地解决湾区东西两岸的联结问题。利用成本加权栅格法,从等时圈面积变化、日常可达性、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4个方面,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为例(以下简称“一桥一通道”),分析新建跨海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景点可达性的影响。研究得出:1)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旅游景点可达性提升存在边际递减效应,且提升效应以跨海通道的起止点为中心距离衰减,大湾区可达性提升的主要矛盾由绝对值提升转变为控制区域差距扩大和结构失衡问题;2)一桥一通道对旅游可达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珠江口东西两岸,中部地区效果不明显,其中港珠澳大桥主要提升大湾区2 h交通圈面积,深中通道主要提升1 h交通圈面积;3)从景点可达性看,一桥一通道大幅增加了珠江东西两岸1 h可达景点数量,使大湾区环珠江口地区能够形成较为紧密的旅游圈,整体景点可达性从1.20 h压缩至1.12 h,肇庆、江门、惠州是短板;4)以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衡量大湾区的旅游经济格局变化,发现一桥一通道并未改变广佛、深港、珠澳三核心组团格局,而且进一步巩固了三者的集聚态势。
- 张高军
- 关键词:可达性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
- 重大基础设施品质工程实现机制研究——以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为例
- 2025年
- 品质工程是推动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理论上分析实现重大基础设施品质工程所面临的挑战,并应用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构建基于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组织体系及支撑保障体系的品质工程实现机制。通过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的品质工程实践案例,具体阐述品质工程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措施,旨在为推动我国重大项目品质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 何俊贤朱超欧阳鹭霞郭英李永奎
- 跨海通道集群工程绿色公路建设理念与实践
- 本书从绿色公路角度深入剖析了深中通道的工程特点,系统阐述了跨海通道交通集群工程全生命周期绿色公路建设技术体系,详细论述了智能建造、工程耐久、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技术创新。全书以深中通道为案例,对桥、岛、隧...
- 宋神友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南段地应力特征与工程稳定性分析
- 2025年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是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重要的海上交通主线工程,沿线地应力状态是工程设计和施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准确获得工程南段地区现今地应力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在烟台市蓬莱区西南北沟镇实施了300m以浅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测区主导应力为水平构造应力,与东北—华北应力区其他地区相比,应力值处于中等;随测量深度增加,最大水平主应力(S_(H))、最小水平主应力(S_(h))和垂向主应力(S_(v))均呈线性增大趋势;在测量深度范围内地壳浅表层应力结构以逆断型为主,即S_(H)>S_(h)>S_(v);实测S_(H)平均方位角为N75.3°E,与华北应力区的应力场方向一致,也与其震源机制解和GPS测量揭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应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和此次测量数据,初步评估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南段地区现今地应力积累水平及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认为σ_(θ_(max))区域内应力积累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工程区域地壳相对稳定。依据岩爆危险程度综合判别准则/R_(c)讨论了通道区域地下隧道工程围岩岩爆的可能性,认为该工程地下隧道发生岩爆可能性很低,隧道围岩总体稳定。研究结果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方案的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区域活动断裂、地震地质、区域动力学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乔二伟马秀敏马秀敏孙尧姜景捷
- 关键词:渤海海峡水压致裂法地应力围岩稳定性构造应力场
- 沪舟甬跨海通道建设战略研究
- 本书在广泛的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和深入的文献分析基础上,论证沪舟甬跨海通道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阐明科技创新和品质工程标杆建设对于沪舟甬跨海通道建设的重要意义。本书通过深入剖析跨海通道建设的科技创新现状与瓶颈,结合长三角科创...
- 徐峰
-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抗风设计研究与技术创新
- 2024年
- 黄茅海跨海通道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旨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不仅丰富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立体交通网络,还承载着区域融合与发展的重要使命。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也将有效推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此外,它也将进一步强化珠海横琴自贸区、高栏港经济区与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协同发展,共同绘制大湾区发展的新蓝图,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贡献力量。
- 吴玉刚代希华朱超鲜荣马存明朱乐东李加武吴明远万志勇
-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集群化发展跨海通道立体交通网络黄茅海港珠澳大桥
- 黄茅海跨海通道主桥钢箱梁梁底检查车设计
- 2024年
- 针对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钢箱梁结构形式及特点,结合大桥在前期施工需要及后期运维养护的需求,设计了可对钢箱梁梁底外表面实现全覆盖检查及维养的梁底检查车,同时在大桥建设期间可作为施工平台使用。梁底检查车采用整幅式布置,行走轨道布置在桥面,轨道中心间距达47.4 m,是目前国内最大轨距的悬挂式桥梁检查车。检查车主要由桁架系统、驱动系统、从动装置、电控系统、驻车装置等组成,具备同步直线行走、轨距自适应、多重制动等功能。对检查车结构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其强度、刚度均满足使用要求。
- 张书含陈祥陈川张九林
- 关键词:钢箱梁检查车ANSYS分析
- 大湾区第三条跨海通道贯通
- 2024年
- 黄茅海大桥近日实现“毫米级”精度合龙。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第三条重要跨海通道全线贯通,今年底有望建成通车。2020年6月开工建设的黄茅海跨海通道连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江门市,全长约31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使用寿命100年,批复工期4年。由中铁大桥局、中铁工业参建的黄茅海大桥是这一项目的控制性工程,结构为三塔两跨,单孔跨径720米,桥梁全长2200米,系世界最大三塔公路斜拉桥。
- 无
- 关键词:跨海通道公路斜拉桥黄茅海设计时速
- 关于开展跨海通道前期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基于厦门跨海通道项目视角
- 2024年
- 跨海通道对促进城市发展及优化路网等方面意义重大,依托厦门跨海通道项目,概述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及意义,针对我国跨海通道前期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与系统性,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前期工作。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工作建议,以期为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有力保障,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 董小强
- 关键词:跨海通道全寿命周期理论
- 矢志创新攻坚 勇当“伶仃先锋” 为建设高品质跨海通道贡献二航力量
- 2024年
- 坚持策划先行,为建设超级桥梁奠定基石;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从发展核心装备、深化“四新”技术和加强智能建造研究应用三个方面深度发力;打造品牌团队为项目赋能;以文化创新切实凝聚发展合力。今年6月30日,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继港珠澳大桥后,这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再次惊艳闪耀世界。在长达24公里的深中通道,深中大桥是全线最为显著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 黄厚卿
- 关键词: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地标性建筑
相关作者
- 柳新华

- 作品数:48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跨海工程研究院(环渤海发展研究院)
- 研究主题: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跨海通道 海底隧道 跨海大桥 渤海海峡
- 刘良忠

- 作品数:33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跨海通道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海底隧道 跨海大桥 环渤海
- 孙峰华

- 作品数:120被引量:935H指数:20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
- 研究主题:人文地理学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 物流
- 彭华

- 作品数:114被引量:66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 水压致裂 水压致裂法 地震
- 李世泰

- 作品数:79被引量:576H指数:12
-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
-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核心竞争力 城市群 临港产业 跨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