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8篇“ 超微形态“的相关文章
- 白刺夜蛾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的超微形态
- 2025年
- 白刺夜蛾Leiometopon simyrides是为害我国西北荒漠草地防风固沙植物白刺的重要食叶害虫。为明确白刺夜蛾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特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白刺夜蛾的雌、雄成虫触角和5龄幼虫头部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白刺夜蛾雌、雄成虫触角均为丝状,雄虫触角明显较雌虫粗壮。雌、雄成虫触角表面均分布有8种感器,即Bohm氏鬃毛(Ⅰ型和Ⅱ型)、鳞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Ⅰ型和Ⅱ型)、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其中,雌虫鳞形感器的长度和基部直径显著大于雄虫,雌虫耳形感器长度显著大于雄虫。雄虫的Bohm氏鬃毛Ⅰ型和毛形感器的长度显著长于雌虫,雄虫的刺形感器Ⅰ型和Ⅱ型较雌虫粗长。白刺夜蛾5龄幼虫头部发现6种感器,即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指形感器、板形感器和感觉锥,这些感器主要分布在触角、下颚和下唇,上唇和上颚仅有刺形感器分布。本研究为深入探究白刺夜蛾触角感器的嗅觉感受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
- 史薛强崔晓宁唐庄生席驳鑫李昌宁彭斌常逢美李宏刚
- 关键词:白刺夜蛾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
- 瓢虫科主要类群成虫口器超微形态研究
- 口器是昆虫的主要取食器官。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对新食物资源的开发和适应,昆虫的食性及取食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口器形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研究昆虫口器的形态是探究昆虫取食机制的重要手段,而且能为昆虫...
- 石亚萍
- 关键词:瓢虫科口器感器超微形态
- 艾菊瓢虫口器及其感器的超微形态特征观察
- 2024年
- 研究昆虫口器的形态是探究昆虫取食机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部分的超微形态,以及口器感器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探究植食性瓢虫口器各结构的功能及协调机制,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结构的超微形态及口器感器进行详细观察,并与其他食性瓢虫口器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艾菊瓢虫的口器是典型的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根据感器的形态、长度及分布共鉴定出7种感器,即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表皮孔、板形感器以及分枝刷状结构,其中分枝刷状结构在瓢虫中首次报道。艾菊瓢虫口器基本组成及主要形态与其他食性瓢虫种类相似,但在细微形态上均有差别,这些形态差异与取食习性密切相关。
- 石亚萍王科刘长仲郝亚楠郝昕马瑞鹏
- 关键词:口器感器扫描电镜超微形态
- 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
- 2024年
- 【目的】明确和比较重要害虫水稻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licarsisalis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形态、分布和数量。【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国内不同地区的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上均具8类感器,分别是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在两种螟蛾触角上的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锥形感器的数量仅次于毛形感器;柄节上B hm氏鬃毛的数量比梗节多;刺形感器的长度向鞭节末端逐渐变长,鞭节末端的最长且数量最多;栓锥形感器Ⅰ型在鞭节的每亚节均为1个,仅分布在鞭节末端的栓锥形感器Ⅱ型在两种螟蛾中的数量不同且稳定。水稻切叶野螟成虫的触角感器亚型多于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耳形感器Ⅳ型仅在水稻切叶野螟成虫触角上发现。触角感器的分布部位、数量、密度和一些特征值在两种螟蛾中有一定差别。【结论】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但亚型有一定差异;雄成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数量均显著多于雌成虫触角上的;栓锥形感器Ⅱ型的数量可用于区分这两种螟蛾成虫。触角感器超微形态为螟蛾总科(Pyraloidea)昆虫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特征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触角感器功能和探索触角嗅觉感受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李永杰赵红杜喜翠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触角感器超微形态
- 草地白刺粗角叶甲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学被引量:3
- 2023年
- 白刺粗角叶甲(Diorhabda rybakowi)是严重危害我国西北荒漠草地防风固沙先锋植物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泡泡刺(N.sphaerocarpa)的主要害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该虫的触角超微结构进行研究,并比较雌雄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白刺粗角叶甲雌、雄成虫触角均为丝状,鞭节分为9个亚节,且雄虫触角(4174.5μm)显著长于雌虫(3780.5μm)(P=0.006)。雌、雄虫触角表面均分布有大量表皮孔和鱼鳞状感觉附肢。雌、雄虫共鉴定到6种感器,分为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öhm氏鬃毛;其中,腔锥形感器仅在雄虫触角梗节少量分布。这为研究白刺粗角叶甲感知寄主挥发物或性信息素的嗅觉分子机制进而为其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 席驳鑫尚素琴胡桂馨陈建纲刘艳君王彦崔晓宁
- 关键词:唐古特白刺泡泡刺
- 7种绿化灌木叶片表型及表皮超微形态与滞尘能力的关系被引量:2
- 2023年
- 为选择滞尘能力优良的绿化植物,以南宁市大学路分车隔离带栽植的软枝黄蝉(Allamanda cathartica)、金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Golden Leaves’)、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Golden Leave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龙船花(Ixora chinensis)、台琼海桐(Pittosporum pentandrum var.formosanum)和鹅掌藤(Heptapleurum arboricola)等7种灌木为研究对象,观察植株叶片形态及叶片表皮的超微形态特征,收集和测量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结果表明:该路段植物叶片冬季滞尘量多于夏季,尘粒质量中大于PM_(10)的占比多于PM_(10)或PM_(2.5);所研究的种类中,金叶假连翘的滞尘能力最为突出,龙船花和朱瑾滞留大于PM_(10)颗粒物的能力较强,而黄金榕和台琼海桐滞留PM_(10)和PM_(2.5)等细微颗粒的优势较明显;经量化赋值后主成分分析,叶片是否被毛、叶缘类型、一级侧脉数量、侧脉末梢网结状态和叶脉在叶面的分布状态5个指标包含了植物形态特征与滞尘能力关系的大部分信息;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凸出和蜡质层饰纹呈颗粒状滞尘量大,呈条纹状的角质层饰纹过粗或者过细、排列整齐的不利于滞尘功能的发挥,下表皮气孔外拱盖外缘的角质层呈多层环状结构的有利于黏附更多尘粒。在滞尘策略上7种植物在叶片宏观和表皮超微形态特征上表现出一定差异性,金叶假连翘的滞尘量大,叶色多样,景观效果突出,值得大力推广;大气颗粒较多且粒径大的环境,推荐选用龙船花和朱瑾,在颗粒物较细等级占优的环境中可多栽植黄金榕和台琼海桐。
- 朱栗琼龙孟元杨凤兰吕佳峻招礼军
- 关键词:滞尘能力生物净化植株形态
- 叶蝉科昆虫触角超微形态研究进展
- 2023年
- 根据叶蝉科昆虫触角超微形态的研究,总结叶蝉科昆虫触角感器类型,指出叶蝉科昆虫触角形态研究的重要性及不足,为相关害虫的防治提供服务。
- 张雅婷
- 关键词:昆虫超微形态触角
- 叶蝉科昆虫口器的超微形态研究进展
- 2023年
- 基于叶蝉科昆虫的口器研究,总结了叶蝉科昆虫口器的超微形态研究进展,并指出研究叶蝉科昆虫超微形态的重要性、其不足之处及发展方向。
- 张雅婷
- 关键词:口器超微形态
- 柳杉毛虫成虫触角的超微形态与性别差异
- 2023年
- 【目的】探究柳杉毛虫成虫雌雄个体触角超微形态及性别差异,为研究柳杉毛虫不同寄主的搜索、定位能力以及化学感知机制差异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初羽化雌雄成虫的触角普通形态以及超微形态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柳杉毛虫雌雄成虫的触角均为黄褐色,雄蛾羽毛状,雌蛾短栉齿状;雌雄成虫共有6类13种感器,包括毛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1种、刺形感器3种、栓锥形感器3种、腔锥形感器2种、B?hm氏鬃毛2种。成虫触角感器具有性二型现象,主要表现为锥形感器为雌蛾触角特有,毛形感器Ⅱ型为雄蛾触角特有;此外,雄蛾触角侧枝腹面毛形感器Ⅰ型排列较整齐,在长度、数量上与雌蛾差异显著(P<0.05),通常6~8根排成一排,中间间隔处散布1~2根毛形感器Ⅱ型,而雌成虫侧枝腹面毛形感器Ⅰ型排列则无规律。【结论】柳杉毛虫雌雄成虫触角在普通形态上大体相似,但在侧枝的长度以及宽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多数感器在类型、结构与数量上相同,但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Ⅱ型分别是雌雄成虫各自特有的感器,并在感器类型及数量上具有显著差异,可能在其寄主与配偶定位、产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梁运周友军吴红敏陈登建吴淑梅张珠河梁光红
- 关键词:柳杉毛虫触角感器超微形态性别差异
- 中国单爪鳃金龟属分类与触角及鳞片超微形态研究
- 单爪鳃金龟属Hoplia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科Scarabaeidae鳃金龟亚科Melolonthinae单爪鳃金龟族Hopliini,广泛分布,形态多样。目前全世界已知5亚属301种(不包括亚种),中国已...
- 刘渝清
- 关键词:超微形态区系分析
相关作者
- 谢映平

- 作品数:128被引量:59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蚧虫 蜡泌物 日本龟蜡蚧 球孢白僵菌 病原真菌
- 李宗波

- 作品数:56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榕小蜂 传粉榕小蜂 触角感器 触角 榕树
- 郑乐怡

- 作品数:138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半翅目 英文 盲蝽科 盲蝽 新种记述
- 姜明

- 作品数:110被引量:683H指数:17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超微结构 中国对虾 久效磷 超微结构研究 太平洋牡蛎
- 薛皎亮

- 作品数:90被引量:44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蚧虫 蜡泌物 日本龟蜡蚧 球孢白僵菌 油松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