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03篇“ 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文章
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样态、控制机理及其规制方向
2025年
数字技术与数字资本的结合,构成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资本通过数字技术操纵时间,使其对劳动力的剥削更具有迷惑性与隐蔽性,从而扩大了剥削的手段与范围。数字资本通过对社会再生产活动的全面控制,实现了对人的操纵,而数字技术的普遍发展使得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数据皆可被算法收集、预测和控制。数字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中立性与客观性,在其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结合时消失殆尽。为了实现数字技术的价值复归,必须纠正其偏离正轨的发展,关键在于使其脱离数字资本无限扩张的野蛮逻辑,实现数字技术的共商共建共享,以推动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
陈金晓陈靖元
关键词:社会再生产
论英国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以国家税收为视角
2025年
英国社会由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转型也表现在其国家税收的变化上。通过对比在中世纪晚期与近代早期几个世纪间的英国税收,我们可以发现:英国的税收规模不断增大;关税等商业税代替农业税成为主要税种;乡绅与市民阶层成为纳税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国家政治中来;行政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而英国税收在这一段时间中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就在于其社会产业结构与阶级结构正在逐步地迈入资本主义。The transition of British society from feudalism to capitalism was also manifested in the changes of its national taxation. By comparing British taxation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and the early modern centuries, we can find that: the scale of British taxation increased continuously;commercial taxes, such as tariffs, replaced agricultural taxes as the main taxes;the squire and the citizen class became the main taxpayers and gradually took part in the politics of the country;and the administration accounted for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s. The reason for such changes in British taxation over the period of time was that its social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lass structure were gradually moving into capitalism.
袁德
关键词:税收
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富裕
2024年
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富裕存在本质区别。区别主要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少数人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标,财富高度集中于资本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全体人民能共享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成果,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不能共享生产力发展成果;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以维护和促进资本家特别是少数大资本家的富裕为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保障等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保障等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是服务于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是促进少数人富裕的手段;社会主义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来自全体劳动者的劳动,而资本主义社会少数人的富裕来自对雇佣劳动的掠夺。
曾国安李思颖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亲和与分离——韦伯视域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分析
2024年
韦伯在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分析中,流露出对现代社会发展前景的担忧。韦伯认为,宗教理性对盈利欲的束缚与自制,同时也是一个伦理对经济的规定,如果失去了这一伦理原则,就会激化社会的内部矛盾。宗教理性对贪欲的束缚与自制,同时也是一个伦理对经济的规定,如果失去了这一伦理原则,就会激化社会的内部矛盾。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宗教理性对盈利欲的束缚与自制,继而导致了现代社会的分裂与人的异化。对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可分为两条基本思路:一是韦伯、托尼等人的集体主义方案,二是彼得·辛格、温特等人的个人主义方案。本文以前者为基本立场,从分析资本主义精神的概念出发,论述新教理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以及这一危机的可能原因和解决出路。In his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capitalism, Weber reveals his concern for the future of modern society. Weber argued that religious rationality’s restraint and self-control over the desire for profit was also an ethical restriction for the economy. The loss of this ethical principle would exacerbate internal social tensions. In his view,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had already detached from the restraint and self-control of religious rationality over the desire for profit, which subsequently led to the fragmentation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alienation of individuals. The resolution of this social issu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asic approaches: one is the collectivist approach advocated by Weber and Tonny, and the other is the individualist approach proposed by Peter Singer and Winter. This article takes the former as its basic stance, starting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discussing the role of Protestant rationa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causes of this crisis and the way out for its solution.
李斌
关键词: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危机
时间异化: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重要维度
2024年
意识形态批判、劳动异化、商品拜物教等均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重要维度,且颇受学界关注和研究,而关于马克思所论及的时间异化,则尚缺乏充分的探讨。聚焦《资本论》中的“时间问题”,可以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勾勒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三重时间异化,由此达及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其一,工人用以维持身体健康和发展自身能力的生命时间异化为资本增殖所需的生产时间;其二,“机器时间”“工厂时间”等社会时间异化为“规训”工人的手段;其三,马克思透过对“重复问题”“时空辩证法”以及“资本主义永恒性”的分析,阐明了“三维”时间向“点状”时间的异化。全面梳理马克思关于时间异化的论述,无疑有助于在这个充满“时间危机”的时代更好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谭勇
关键词:资本论资本主义批判
麦克弗森论资本主义社会“占有性”及其三次浪潮
2024年
C.B.麦克弗森是20世纪加拿大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他一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以“占有性”来概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特征。“占有性”体现为:个体被理解为自身的占有者,个体与他人没有任何联系;社会被理解为个体自愿结成的市场关系的集合;国家被理解为维护市场社会秩序的工具。资本主义社会的“占有性”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集中表现为自由主义民主三种模式的相继构建。保护型民主体现出对“占有性”的完全接受;发展型民主表现出对“占有性”的短暂反抗;均衡型民主则反映了对“占有性”的完全接受。理解“占有性”,是把握麦克弗森资本主义社会批判思想的关键。
江新牛
关键词:麦克弗森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民主
消费盲从、生活附魅与精神虚空——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三重“异化”被引量:10
2024年
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等新型数字科技之翼,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迈向了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异化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对消费观念进行了新塑造,算法指令的生成引发消费内容的私人定制化,数据平台的产生促成消费生态的重新架构,数字技术的普及致使消费主义的大肆泛滥,消费趋于盲从;对日常生活进行了全覆盖,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逐渐被数字信息的狂轰滥炸打破,呈现碎片化样态;日常生活的惬意与宁静逐渐被数据与算法的推送与订阅打破,显现出平庸化样态;对精神世界进行了新渗透,个体思想日趋浅薄空疏、大众审美日趋媚俗粗鄙、精神世界日趋虚无。厘清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在消费、生活与精神层面产生的异化现象,对于我国今后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避免异化现象的产生具有重要的警醒作用。
夏巍胡运海
关键词:异化
“人性”与“权力”——论C.B.麦克弗森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两个基础
2024年
C.B.麦克弗森是20世纪加拿大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他一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对人的思考是其批判思想的出发点。他以发展性的人性观来对抗占有性的人性观。他认为,人之为人在于其自由与潜能,人需要将自身潜能自由地实现与发展。他对权力赋予道德意涵,指出权力不应是一种扭曲他人意志、迫使其服从的强力,而应是帮助人实现自身潜能的力量。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私有制造成了权力净转移,使得社会中存在着“榨取的权力”最大化,而非“发展的权力”最大化,它贬损了人性并使人陷入生存的困境。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权力状况阻碍了人的潜能之充分实现与自由发展。麦克弗森关于人性和权力的思考构成其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两个基础。
江新牛
关键词:麦克弗森人性权力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危机新解读——基于“人的生产”视角
2024年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生产”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其概念定义、影响讨论与诠释批判上。这些研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生命与人口增长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宝贵的独特理解,同时也为后来的批判理论提供了很有效的材料来源。但是目前在马克思主义“人的生产”理论研究中,仍然缺少对这样一种解释资源的科学证明:资本主义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出现严重的人口危机。为了拓展“人的生产”理论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有必要立足经典,首先论证“人的生产”是一项与社会生产密切联系的历史活动,其次寻找“人的生产”受到资本主义历史环境影响的经典证据,最后结合现代宏观经济学,提出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随着时间发展人口必然减少的诠释性观点。
郑丰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资本主义社会数字劳动异化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
潘九恒

相关作者

仰海峰
作品数:224被引量:1,338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资本逻辑 马克思哲学 生产逻辑 鲍德里亚 历史唯物主义
赵家祥
作品数:197被引量:805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社会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张一兵
作品数:617被引量:3,186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历史唯物主义 列斐伏尔 青年马克思 西方马克思主义 鲍德里亚
奚兆永
作品数:68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研究主题:资本论 劳动价值论 《资本论》 社会主义 恩格斯
辛向阳
作品数:591被引量:2,620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