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篇“ 谷胱苷肽转移酶“的相关文章
油松谷胱苷肽转移酶Tau1单体结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油松PtGSTU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讨油松PtGSTU1蛋白的单体稳定性。[方法]利用同源建模模拟PtGSTU1的三维结构,推测其N末端18位精氨酸(Arg18)和C末端103位天冬氨酸(Asp103)能够形成氢键来稳定蛋白单体结构。利用定点突变,分别将Arg18和Asp103突变为具有不同极性和构象的氨基酸残基,检测其蛋白的催化活性及结构稳定性。[结果]6个Arg18突变体均无法获得高纯度的具有正确折叠的可溶蛋白,而Asp103突变体可以表达为可溶蛋白,Asp103突变体对不同底物的催化活性和亲和力明显低于野生型,对经典底物CDNB和GSH反应的催化速率(Vmax)降低了至少9倍,对底物的催化效率(kcat/Km)也明显降低。[结论]Arg18和Asp103之间形成的氢键对稳定PtGSTU1单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植物GST蛋白N端的保守性和C端结构域的多变性,Arg18的突变对结构和活性的影响大于Asp103,同时预示着C端结构域中可能存在其他氨基酸位点能够与18位精氨酸形成氢键,从而稳定蛋白单体折叠结构。
王晓霞杨海灵毛建丰王晓茹
关键词:酶学测定谷胱苷肽转移酶油松定点突变
油松谷胱苷肽转移酶PtGSTU1的编码基因和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
遗传变异是林木长期适应外界复杂环境的先决条件,利用林木的遗传变异进行定向育种是林木分子育种的趋势。基因突变是一类重要的可遗传变异,深入理解基因突变与蛋白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利用遗传变异的前提,也是林木育种的基础。本...
王晓霞
关键词:油松谷胱苷肽转移酶编码基因蛋白结构
文献传递
玉米全基因组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的研究
谷胱苷肽转移酶(GST)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类多功能,调节植物的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并参与调控植物的逆境胁迫和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近几年,对植物谷胱苷肽转移酶的研究已成为植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江海波
关键词:玉米染色体定位结构特点
文献传递
编码产黄青霉谷胱苷肽转移酶的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来自产黄青霉的新的编码谷胱苷肽转移酶的基因(PcGSTA),该基因编码的多肽及含有该基因的表达载体。本发明同时提供了苯乙酸对本发明的新基因PcGSTA的表达的影响,进而提供了将本发明的新基因PcGSTA应用于产...
王富强郑桂珍赵颖任志红穆岷丰玫玫苏彩云张春珍贾茜贺建功
文献传递
真菌F01-994产生的对谷胱苷肽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筛选具有潜在的可用作抗肿瘤药物增敏剂的新的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的抑制剂。方法利用所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对GST-π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结果使用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高压液相分离等方法,从真菌的菌丝体中分离得到了一个对GST-π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994-a,其IC50为15μg/mL并经各种理化性质及NMR分析确定其与Pencolid同质。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化合物对GST-π所显示出的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
李韶菁路新华董悦生郑智慧张华
关键词:GSTHTSENZYMEINHIBITOR
谷胱苷肽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交互作用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风险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谷胱苷肽转移酶P1基因(GSTP1)多态性与不同类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关系,及GSTP1基因多态性与外源性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的交互作用,为确定不同类型IM发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共收集病例381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GS(+)]143例,肠上皮化生组(IM)238例.利用ELISA检测H.pylon-IgG抗体;利用HID-AB-pH2.5进行IM分型;利用PCR-RFLP法检测GSTP1不同基因型.结果 以CGS(+)组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显示,IM组携带G等位基因者的比例高于CGS(+)组(P<0.05);IM组H.pylori阳性率明显高于CGS(+)组(P<0.01).效应修饰模型分析显示,在IM阶段,GSTP1基因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存在着明显的正交互作用,经性别年龄调整后的OR值为9.386(95%CI:3.736~23.580),交互作用指数为2.078,归因交互作用百分比为46.36%.在不同类型IM组单因素分析显示,Ⅰ型IM、Ⅱ和Ⅲ型IM 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CGS(+)组(P<0.01);Ⅱ和Ⅲ型IM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CGS(+)组和Ⅰ型IM组(P<0.01).在此阶段效应修饰模型分析显示,GSTP1基因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存在着明显的正交互作用,经性别、年龄调整后的OR值为24.487(95%CI:7.731~77.735),交互作用指数为1.844,归因交互作用百分比为43.89%.结论 GSTP1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分别是IM发生的危险因素,二者的正交互作用使IM,特别是Ⅱ和Ⅲ型肠化生发病风险明显增高.
王旭光张忠孙丽萍张晔袁媛
关键词:胃黏膜肠化生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
Pi类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癌变风险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Pi类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1(GSTP1)多态性与肠化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肠化生的癌变风险。方法利用PCR-RFLP法检测87例正常组、87例肠化生组和87例胃癌组GSTP1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利用HID-AB-pH2.5进行肠化生分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携带G等位基因者发生肠化生的风险增加到1.944倍(95%CI,1.177~3.209),罹患胃癌的风险性增加3.605倍(95%CI,2.217~5.863)。携带G等位基因发生Ⅱ型肠化生风险增加到2.747倍(95%CI,1.475~5.114),发生Ⅲ型肠化生的风险增加到3.451倍(95%CI,1.556~7.657)。与Ⅰ型肠化生相比,携带G等位基因肠化生发生Ⅱ、Ⅲ型肠化生和胃癌的风险性分别增加到2.905倍(95%CI,1.341~6.293),3.650倍(95%CI,1.455~9.153),3.813倍(95%CI,1.953~7.444)。结论携带G等位基因者发生肠化生和胃癌的风险性增加,更易发生Ⅱ、Ⅲ型肠化生;携带G等位基因的肠化生与胃癌有着相似的遗传特性,可作为胃癌高危个体进行定期随访。
王旭光张忠张晔袁媛
关键词:肠化生多态性
编码产黄青谷胱苷肽转移酶的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来自产黄青霉的新的编码谷胱苷肽转移酶的基因(PcGSTA),该基因编码的多肽及含有该基因的表达载体。本发明同时提供了苯乙酸对本发明的新基因PcGSTA的表达的影响,进而提供了将本发明的新基因PcGSTA应用于产...
王富强郑桂珍赵颖任志红穆岷丰玫玫苏彩云张春珍贾茜贺建功
文献传递
褐飞虱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测序及表达分析
2007年
谷胱苷肽转移酶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系之一,研究水稻害虫褐飞虱的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在褐飞虱与水稻互作中的表达变化,可为有效防治褐飞虱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利用反转录多聚链式反应(RT-PCR)技术克隆了褐飞虱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编码区的cDNA片段,并使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对两种不同抗性水稻的分子反应。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cDNA片段长度为201bp,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大劣按蚊、细小按蚊、冈比亚按蚊、果蝇和木瓜果实蝇的谷胱苷肽转移酶的片段存在高度同源性。Northern杂交显示,在褐飞虱取食抗性水稻后,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褐飞虱取食感虫水稻TN1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杨之帆何光存
关键词:褐飞虱
由一株放线菌产生的对谷胱苷肽转移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的研究
2007年
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的活性在某些类型的癌症患者中有显著的升高并且在癌症细胞对抗癌药物耐药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过量表达的GST-π的活性将有助于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因此,GST-π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利用我所建立的GST-π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在筛选针对GST-π的新的抗癌药物增敏剂的过程中,发现由一株放线菌550产生的发酵代谢产物对来源于人的GST-π产生明显的抑制活性。经有机溶媒萃取、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HPLC制备等方法,从该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到了一个对GST-π有中等程度抑制活性的化合物550-a,其IC50为21.4μg/ml,经各种理化性质及NMR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与木黄酮(genistein)同质,该化合物对GST-π的抑制活性以前尚未见报道。
李韶菁杜冠华
关键词:谷胱苷肽转移酶酶抑制剂木黄酮

相关作者

李韶菁
作品数:83被引量:44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益气解毒方 组合物 高通量筛选 神经退行性 脑缺血
贺建功
作品数:91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主题:多沙唑嗪 多晶 特异性治疗 化合物 前列腺增生
贾茜
作品数:49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主题:苯乙酸 单克隆抗体 产黄青霉 人源 纯化
裴海平
作品数:62被引量:28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研究主题:蛋白质组学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 大肠癌 相关蛋白
穆岷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主题:产黄青霉 苯乙酸 谷胱苷肽转移酶 谷胱苷肽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