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61篇“ 语言文字学“的相关文章
略谈语言文字文献的整理
2024年
语言文字文献不仅在中华文明历史传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今天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语言文字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有利于术研究者和广大读者亲近经典、阅读经典、传承经典,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严谨、规范的整理成果也为未来的数字化出版做好了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作为工具书的效用。语言文字文献的整理,必须重视古籍整理的规范,尊重文献本身的特性,切合目标读者的需求,在整理形式、版本选择、录排、标点、校勘及辅文撰写等多方面加以注意。
张可
关键词:语言文字学标点校勘辅文
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
《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约请中国语言文字领域的专家者,就整个科或具体领域进行历史回顾、现状评述,特别是展望该科未来发展,展示了现代语言文字科的科化追求和求真务实的科品质。
中西书局编
“正名”与中国语言文字
2023年
“正名”是中国语言史上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最重要的治国纲领之一。本文力图对这一跨科的理论进行集大成式的考证和阐释,从更新的角度、更广的视角、更大的格局研究和谱写中国语言文字史与中国语言文字史。文章分为八个部分:(1)“正名”是“使语言文字正确规范”或“正确规范的语言文字”,也就是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它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行为。(2)“正名”是对语言文字的辨正,也就是对语义进行准确辨析和正确理解,科把握和使用语言文字,准确区分客观事物。“正名”论认为语言文字与概念和客观事物的关系原本是任意的,这种关系允许变更,从而产生一词多义和方言民族语,但是这种关系又不能轻易变更和经常变更,这就体现为语言文字的规定性和稳定性。(3)“正名”反对以名乱名、以实乱名、以名乱实。(4)“正名”要求通用语言文字既要继承古语,又要体现今语;既要体现雅言,也要关注方俗语。(5)“正名”即由官方确定和规范通用语言文字,唯有最高统治者——圣王才能胜任此项工作。(6)“正名”是历代中央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维护王朝大一统的前提条件,是王朝推行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论基础。(7)“正名”是数千年来中国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主旋律。中国历史上围绕“正名”,形成了一系列以“正”字打头的正音、正义、正字的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字典辞书。(8)“正名”产生了一系列《百家姓》性质的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童蒙识字课本。
王启涛
关键词:正名通用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专业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被引量:2
2023年
语言文字专业术型研究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其原因有术风气浮躁、师资力量不足及课程安排不合理等。为此,应在培养术激情、引导阅读经典文献、加强术交流研讨活动、广泛涉猎研究新方向等方面入手,提升教质量。
王军罗娜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
早期刻经、写经的文本流变及其语言文字价值
2023年
我国刻经活动始于北朝时期,主要集中在邺都近畿,至隋唐时期敦煌写经、房山石经大量涌现。对比早期刻经、写经与刻版大藏经《大正藏》可见,早期刻经、写经呈现语句简单、用词朴素、借字繁多的基本样貌,北朝邺都近畿刻经更是展现出使用古字的特点。佛经在后世发展中呈现以增加、改换字词为主的语言演变,所改换的字词多以近义词为主,少有增减语句、省减字词的现象,偶见错漏之处;同时音译词的差异佐证了中古语音的变化;在经文传抄演变中多将借字改为本字,部分借字保持原貌显示了佛经抄写的相承性。对早期刻经与各版本《大正藏》差异及相合情况的量化分析进一步表明,《大正藏》通行本与早期刻经的不同之处多能在其他版本《大正藏》中得到体现。总之,早期刻经、写经二者多相吻合,推进了对佛经翻译原貌的揭示;早期刻经、写经能够补正传世佛经,两者互相印证,是对“二重证据法”的充分实践。早期刻经、写经在文献、版本语言文字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术价值。
刘征郑振峰
关键词:佛经刻经北朝语言文字学
语文生活沉思录 苏培成语言文字论集
本书主要分四部分。首部分是《语言管窥》,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四个方面对《易经》作了分析;第二部分是有关汉字的论述,是作者对汉字问题近年来的思考;第三部分是有关语言文字应用的论述,涉及语法、古今音韵、标点符号等;第四部...
苏培成
科融合研究的“中华语言文字”体系构建
2023年
从古至今有文字、音韵、训诂、现代西方语言、文化语言和相关理论,唯独没有现代中华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文化自信的根脉和源泉,新时代应加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亟待语言文字方面的理论支撑。文章阐述了构建“中华语言文字”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为文化自信的架梁立柱奠定理论基础。
宋园园
关键词:文化自信
周有光语言文字研究资料选编
彭利贞
近代蜀的转型与面向——以语言文字为切入视角被引量:1
2022年
晚清民国时期的近代蜀,在直面古今、中西的关头,也出现了转型与发展。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审视,近代四川的诸多人积极响应张之洞“由小入经”的号召,继承乾嘉派“以声韵通训诂”的理路,在传统“小”领域做出了不少贡献(如张慎仪、赵少咸、李植等)。而廖平则摒弃了张之洞“由小入经”的号召,炮制了“文字创自孔子”的怪论。在语言文字领域,近代蜀所开启的新页是古文字的引入与推进,从而谱写了“新史”的新篇章(如郭沫若、李亚农、徐中舒等)。贺麟等人在翻译西方哲著作时,特别注重“名词的翻译”,这是广义的语言文字研究。梳理近代四川人在语言文字领域的得失,可以为未来的术研究提供借鉴。
彭华Li XiaoyuZhang Kai
关键词:语言文字学经学史学哲学
传统语言文字在鲁迅小说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2022年
鲁迅的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而驰誉文坛,其格式之特别,不仅表现为白话文的创新,也包括对文言文在内的传统语言文字的继承,本文以若干鲁迅经典小说为语料选取对象,从文字和训诂角度抉发传统语言文字如何“编码”入鲁迅的小说创作,读者、受众如果了解到其中的原理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解码”鲁迅的创作意图,从而有助于小说的文本解读和语文教
胡平
关键词:鲁迅小说传统语言文字学文本解读语文教学

相关作者

王宁
作品数:144被引量:1,720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汉字 汉语 汉字规范 训诂学 语文教学
苏宝荣
作品数:73被引量:371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汉语 辞书释义 语文辞书 语素 结构义
伍铁平
作品数:95被引量:26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语言 语言学 学术批评 伪科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王启涛
作品数:78被引量:15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吐鲁番出土文书 通用语言文字 丝绸之路 疑难词语 吐鲁番文书
马溯源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语言文字学 校雠学 词义扩大 词汇意义 测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