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90篇“ 话语研究“的相关文章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研究
- 2025年
- 贫困治理是关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全球语境下与各国共享中国脱贫的成功经验,是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本研究收集了2013—2022年《中国日报》2184篇关于中国贫困治理的主题英语新闻,采用语料库话语分析方法对中国贫困治理话语展开多维度阐释。语料库主题语义的聚类分析揭示了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的主题经历战略准备(2013—2015)、实施(2016—2020)和总结(2021—2022)3个阶段,其中实施阶段较“十三五”规划贫困治理布局滞后一年。主成分分析发现,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体现了党的指挥、乡村振兴、脱贫举措等6个互为关联的主题。脱贫对外话语较好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的脱贫方案。
- 王峰董绍琦陈居强
- 关键词:贫困治理批评话语分析
- 民国烟标人物图像嬗变的性别话语研究
- 2025年
- 目的 对民国时期烟标图像中两性人物图像的演变展开研究和分析。方法 通过对烟标图像中的两性人物形象进行爬梳,以烟标图像作为时代审美的物质媒介,从符号学、图像学的角度阐述民国时期烟标人物图像所呈现的性别角色特质、文化观念冲突与时代审美转变。结果 民国烟标图像在多元思潮下发生着人物图像风格的嬗变,其中“女性主义”图像题材出现萌芽,男性图像题材由传统道德符号向“洋绅士”转变。结论 民国烟标图像中对人物性别形象的选取及塑造,在时代运动思潮及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双重推动下,烟标图像作为时尚、消费的风向,成为被大众接受的传播中介,从而借助方寸间的烟标图像及其性别语义变迁,涵纳与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审美动向与文化思潮。而烟标性别话语建构的深层原因又分为利益驱使下的符号塑造、经济困局下的观念引导,以及权威挑战下的性别焦虑三个层面,并最终指向社会生活中两性观念的现实表达,即对两性“理想形象”和“理想生活”的构建。
- 常冰瑜
- 关键词:民国烟标女性主义性别话语
- 顺应论视角下《被讨厌的勇气》中元话语研究
- 2025年
- 自元话语于1959年由Harris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然而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的元话语相关研究却不多。文章仔细梳理了学术界对元话语的相关研究,基于语言顺应论,从交际语境的精神世界角度出发,采用Hyland对元话语的分类,分析了元话语在《被讨厌的勇气》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元话语,元话语是主人公的心理表征,有助于组织文本和顺利开展会话。
- 李梁媚李波
- 关键词:元话语语言顺应论心理表征
- 社会行为者表征视域下媒介年龄歧视话语研究
- 2025年
- 以中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行为者表征理论,探讨老年人在媒体中被赋予的社会角色及表征方式,旨在揭示媒体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表征塑造老年人形象,从而强化年龄刻板印象。研究发现,媒体倾向于将老年人表征为社会行为的受事者。媒体常通过物质过程将老年人表征为政策和福利的被动接受者,侧面凸显了老年群体对社会政策的依赖性,忽视了老年人作为社会参与者的主体性;通过拥有关系和强化关系将老年人表征为身体脆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群体;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和言语过程的占例较低,映射出媒体对老年人主观声音与个人感受的关注明显不足。这种语言选择推动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进一步加剧了年龄歧视。通过剖析媒介中的年龄歧视话语有望助推社会对老年群体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
- 吴信达
- 关键词:媒介话语年龄歧视社会角色积极老龄化
- 基于经验类型分析的美国人工智能联盟话语研究
- 2025年
- 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联合盟友构筑人工智能联盟是拜登政府谋取新兴科技领域领导地位的战略构想。此构想通过其发布的官方文本宣示,在相关媒体报道和智库报告中亦有所体现。研究其构建联盟的话语策略,为理解美国在新兴领域的发展导向以及世界科技发展态势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三类文本中的经验类型构架,明晰文本中体现出的联盟参与者角色定位及关系,借此揭示其构建联盟关系的策略逻辑和幕后设想,并预测该联盟的发展趋势。
- 陆禹江陆丹云
- 关键词:话语分析
- 基于形象修复理论的企业社交媒体危机传播话语研究
- 2025年
- 以往的企业危机传播研究重在识别传统媒体上的企业形象修复策略,较少关注企业在社交媒体上的危机传播话语实践。采用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基于形象修复理论分析了企业社交媒体危机传播话语的语言特征,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企业形象修复策略偏好。结果发现:国内企业在微博上回应危机时使用的高频词主要与企业拟采取的应对行动相关,它们反映出企业广泛采用的是纠错行动战略、致歉战略和强化支持策略,由此塑造出知错能改的行动者、真诚悔过的沟通者和积极正面的善行者等形象。
- 禹杭程田玉秀
- 关键词:话语实践
- 话语研究基本问题的再辨析
- 2025年
- 话语研究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由于“话语”并非本土概念,其在国内学界的译介与诠释成果纷繁众多,不同学者秉持的话语理论与观念不尽相同,因此如何认知和理解“话语”关系着话语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发展路向。本质属性、逻辑范式、建构规则、实践运用维度的话语研究分别对应何为话语、话语如何构成、话语如何形成、话语如何运用等基本问题,对以上话语研究基本问题的再辨析不仅有助于明确话语研究的内容重点与理论价值,推动话语研究不断理论化、规范化,而且有助于运用好“话语”这一理论武器,为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提供新的思想力量。
- 马云志付静伟
- 关键词:话语研究范式
- 我国传统民事诉讼实践中的本土法律话语研究——以清水江文书为材料
- 2025年
- 我国法律传统以追求“无讼社会”为理想,强调伦理义务与实质正义。清水江文书也有关于权利、利益、程序等一些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的本土法律话语。其中,“解”与“权”作为表达诉讼目的的话语,表明诉讼的功能与实质是通过国家司法之力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体现了以权利为本位的诉讼观;“争”与“和”作为表达诉讼价值的话语,表明诉讼各方对实体与程序利益的维护与追求,体现了以利益为本位的价值观;“律”与“凭”作为表达诉讼程序的话语,表明传统民事诉讼中依法审判、重视证据的观念,体现了以法律与证据为本位的程序观。挖掘这些蕴含在传统民事诉讼实践中的理念,能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本土资源。
- 钟一苇
- 关键词:民事诉讼清水江文书
- 人际关系管理视角下医患冲突话语研究——以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为例
- 2025年
- 基于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文章以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为语料,对医患间的冲突话语进行分析,探索医患冲突的引发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缓和策略。研究发现,医患双方对人际关系准则的违反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揭示了医患冲突话语的语言运用,对医患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李心蕊
- 关键词:冲突话语《人间世》
- 基于LDA和情感分析的新闻话语研究:国际媒体对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行动的报道
- 2025年
- 以媒介建构和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日本政府宣布核废水排海决定至二次排放期间各国媒体对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行动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主题检测、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各国媒体的报道框架及其背后的国际关系、政策选择和国家身份。研究发现:宏观层面,各国媒体报道情感倾向整体消极,尤以中韩两国最为显著,体现了地缘政治因素的深刻影响;中观层面,报道主要受政治经济关系驱动,各国关注重点有所差异:中国侧重政治和环境议题,韩国关注政治和经济议题,美国和土耳其则更关注各国政要态度和双边关系动态;微观层面,中韩媒体多用“Nuclear water”“Wastewater”对该议题进行报道,而美英日媒体则倾向使用“Treated water”进行表述,凸显各国在该议题上的立场差异。文章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视角,不仅揭示了国际舆论的分化格局,也为各国媒体在核议题的政治传播和国际传播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 喻晶晶李天逸
- 关键词:话语研究
相关作者
- 施旭

- 作品数:44被引量:32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话语研究 话语 文化 话语体系 文化话语
- 田海龙

- 作品数:75被引量:1,138H指数:25
-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 话语研究 批评性语篇分析 社会语言学
- 吴鹏

- 作品数:62被引量:314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话语 话语研究 语用论 辩学 论辩
- 袁周敏

- 作品数:75被引量:62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身份 身份建构 话语 言语行为 话语研究
- 李宪伦

- 作品数:85被引量:26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哲学 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