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87篇“ 话语建构“的相关文章
华商企业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
2025年
本研究采用语篇-历史分析法,对阿里巴巴、金鹰集团和正大集团这三家华商企业的英文官方网站上的公司介绍进行了话语策略分析,主要探究了文本中所采用的指称策略、述谓策略、视角化策略以及强化/弱化策略,以及这些策略是如何共同塑造企业身份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三者在话语策略上有共通之处,比如都着重强调了创新性、全球化视野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但在塑造各自企业身份时各有侧重。阿里巴巴集团强调其作为数字经济的创新引擎,致力于赋予商家和消费者更大的能量;金鹰集团着重展现了其在全球资源管理和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领导作用;而正大集团则突出了其业务的多元化和对提升生活质量的坚定承诺。
张军
关键词:话语建构话语策略
新媒体视域下浙江宋韵文化对外话语建构策略研究
2025年
宋韵文化是浙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研究新媒体视域下宋韵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LexisNexis新闻数据库和X(推特)为数据源,利用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来源、媒介形式、叙事风格、主题聚类、情感倾向、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新媒体视域下浙江宋韵文化对外话语现状,并提出浙江宋韵文化对外话语建构策略:突出内容特色,展现浙江宋韵文化独特内涵;注重视域融合,讲好浙江宋韵文化故事;引导多元参与,构建浙江宋韵文化传播矩阵;扩展话语样态,打造多模态融合传播模式。
胡逸宬
关键词:话语分析话语策略
《香港国安法》实施后西方媒体涉港报道的话语建构与策略转向
2025年
本研究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和《经济学人》在2021-2024年期间涉港报道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和批判性话语分析法,探究《香港国安法》实施后西方媒体涉港报道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西方媒体涉港报道的频次下降,但仍以长篇报道为主,主题聚焦政治与法律、人权、公共卫生与健康,经济报道也显著增多。西方媒体通过减少政治与法律方面的报道,避免展示香港地区由治及兴的良好态势。从信源分布来看,西方媒体在港记者人数减少,较多报道缺少权威或一手信源,报道态度总体负面。为此,香港特区政府应强化事实回应、立法监管有害信息、借助国家资源推动以多元主体为基础的“民间外交”,有效应对西方媒体涉港舆论的挑战。
林功成谷端为李莹
关键词:西方媒体议题建构批判性话语分析污名化
美国智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建构——基于批判话语分析与LDA方法
2025年
[目的/意义]加强对美国智库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文本的批判性、战略性研究,有助于廓清美国精英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建构机制,针对性增进中国智库的国际传播效能,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现代化建设,更好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国际话语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方法/过程]本文以6家美国代表性智库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借鉴LDA主题建模与批判话语分析框架,从概念隐喻、宏观主题、认知框架纬度考察美国智库的话语建构模式,揭示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结果/结论]美国智库陷入国强必霸与零和博弈的现实主义意识形态漩涡,调用冷战、竞赛、转向等概念隐喻,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难以持续、缺乏制衡、一意孤行等负面意义;单一锚定军事与经济主题,强化军事威胁与经济崩溃的极端认知,消解中国式现代化“替代性方案”的话语主体性,使其被迫成为转嫁西方式现代化结构性矛盾的外部敌人。本文建议拆解还原权力关系,提升话语解构意识;聚合多元传播主体,重振经济“光明论”;摆脱认知依附,化认知空白为传播机遇。
王莉丽郑博临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智库话语建构意识形态
“矛盾式”网络群体标签的话语建构研究——基于对“小镇做题家”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2025年
作为一种外显身份冲突、内隐社会诉求的媒介现象,“矛盾式”网络群体标签的出现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即转型社会中的城乡资源配置差异、社会交往联结脱嵌以及阶层跃升机会衰减。基于批判性话语分析,本研究从文本叙事结构、话语传播实践、社会文化实践等三个向度考察“小镇做题家”等“矛盾式”网络群体标签的话语建构与传播过程,得以还原内置其中的社会性逻辑:文本叙事层面,“城市与小镇”“综合发展与题海战术”“专家与普通人”这三对在场与缺席概念的有机聚合,使得该标签被赋予了凸显内在张力的特殊内涵;话语实践层面,负向情感体验的涌现与身份认同建构的需求共同驱动着圈层话语的生成,并在媒介报道、社会议题接合下实现了标签话语的圈层跨越与意义流变;社会实践层面,该标签话语一方面呈现了小镇学子经受的生存发展梗阻以及年轻世代普遍面临的结构性社会挑战,另一方面又成为小镇学子传递社会诉求、重构身份认同的话语抵抗工具,反向促动着当前的社会文化生产。
赵时雨张伊格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话语建构
中国法治形象在境内外英语媒体中的话语建构(2011—2022)
2025年
基于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分析了境内外英语新闻媒体话语(2011—2022)。分析发现:相关报道数量均与热点事件关联,中国法律体系、法治改革及国家治理等为常见议题。境外媒体更倾向于描摹中国法律制度的限制性和落后性,境内媒体更偏重建构中国法治进程的进取性、积极性和时代性。两者差异或与中西法治模式、理念及国际传播环境有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认可则离不开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成果和日益提升的国际传播力。我国法治形象的建构一方面需要立足“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另一方面需要审慎对待国际不同声音,增强海外投送能力。
肖薇孙倩悦
关键词:语料库话语分析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形象的多模态话语建构——基于三所大学官方网站的分析
2025年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获得更好的全球资源,大学除了提升自身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外,还致力于提升自身声誉、塑造和宣传良好的大学形象。大学官方网站作为公众了解大学最直接的窗口之一,不仅为公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向公众展示大学的形象。该文以2025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前十位的三所美国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例,以其官方网站中的文字和图像为语料,运用Wodak的话语策略与Hart的多模态理论,分析这三所世界一流大学形象的多模态话语建构
邱婉宁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策略大学网站大学排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建构研究——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代会报告及其相关文件为中心
2025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建构,承载着体现党的思想、宣传党的主张、突破“话语围剿”、争夺话语主动等重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相关的理论语境、历史语境、文化语境和时代语境。在相关语境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为谁革命”“革谁的命”“怎样革命”“为何革命”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确定革命主体、明确革命对象、确立革命形式、厘定革命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等话语议题。围绕这些话语议题,中国共产党在对马克思主义原著话语的继承上初建革命话语范式,在对“苏式话语”的批判中转变革命话语形式,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中丰富革命话语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明确革命话语指向,从而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话语建构
张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话语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代会报告革命话语
平潭城市国际形象话语建构研究
2025年
基于《中国日报》近10年来关于平潭的报道,构建了小型语料库,运用AntConc4.2.0和Coh-Metrix工具,结合Fairclough的三维话语分析框架,从文本分析、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探讨平潭城市国际形象中的话语构建过程。研究发现:平潭的国际形象传播逐渐转向数字化平台,凸显新媒体的重要性;政府发言主导了国际形象的塑造,强化了官方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受众反馈显示,网络信息与实际传播之间存在一定脱节,表明话语实践中面临一定的挑战;当前传播内容主要集中于自然景观与政府项目推介,较少回应国际游客的文化、社会及心理需求。研究揭示了平潭国际形象传播中的机遇与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其全球知名度提供了建议。
肖晶
关键词:话语建构《中国日报》
列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5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思想混乱局面为背景,列宁撰写《怎么办?》一书,初步形成意识形态话语建构思想。列宁批判经济派以对理论的忽视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强调以重视革命理论为话语核心,主张培养职业革命家作为话语主体,创办全俄政治报作为话语载体,进而通过强化话语宣教以及批判经济主义的话语斗争实现党内思想统一,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地位,无产阶级政党得以在工人运动中发挥引领作用。列宁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启示在于,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丰富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冯兵
关键词:列宁意识形态无产阶级话语建构

相关作者

苗兴伟
作品数:103被引量:2,399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研究主题:语篇 话语建构 语篇功能 语篇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张德禄
作品数:169被引量:6,630H指数:4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多模态 系统功能语言学 多模态话语 衔接 语篇
张海柱
作品数:36被引量:23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公共政策 话语 话语建构 政治 公众参与
吴中胜
作品数:147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古代文论 杜甫 中国文论
张康之
作品数:631被引量:7,398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治理 公共行政 后工业化 任务型组织 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