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7篇“ 诗法“的相关文章
以象言说与律诗诗法之关系
2024年
以象言说为律诗重要的言说方式。这一言说方式给律诗诗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深远影响,体现在律诗诗法的各个层面。由于以象言说追求以象尽意,因而其句法不再追求表述的完整,而转向以言尽象,这使得律诗句法颠倒、以核心词连缀成句、语义跳跃成为律诗重要的句法特征。由于以言尽象、以象尽意成为律诗的追求,律诗的章法自然会以意为枢纽,而关涉起承转合,以言意为基础,以诗意为旨归。律诗的尚意追求,又使得诗歌整体上追求味外之味的意境混成,神完气足的境界的巧妙营构。正是以象言说方式对律诗诗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才造就了律诗尤其是唐人律诗兴寄高远、气象浑然、惟在妙悟的独特风神。
韩黛安
关键词:律诗诗法
论《沧浪诗话》中的“诗法自然”观
2024年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一个隐而不显的“诗法自然”观,这个“诗法自然”既是对道家思想、魏晋玄学“道法自然”的化用,也是对禅宗思想中“自然”观念的化用。《沧浪诗话》的“情性”说与“兴趣”论、“自然悟入”与“妙悟”论、“气象”论等,都有“诗法自然”理念的体现。严羽以“诗道”反对“诗教”,重建诗史叙述,以“对人之自然天性和自由生命精神的体悟深浅”为标准梳理出汉魏至盛唐“从‘不假悟’,到‘明晰之悟’,到‘透彻之悟’”的诗歌发展历程,从而完成了他对宋代学问诗、学理诗的反驳;以及他突破了宋代儒释道三家合一的话语环境,仅把“以禅喻诗”与“诗法自然”相统一,建构了“即真”“玄妙”的《沧浪诗话》美学。
管雪莲
关键词:《沧浪诗话》诗道以禅喻诗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与旧诗写作教材的变化
2024年
民国时期诗法著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校教员为指导学生写诗编著的教学材料或课程讲义,以黄节的《诗律》、冯振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徐谦的《诗词学》等大学讲义为代表,专门讲授不同诗体的作法知识与技巧,具有专门性、专题性和系统性特点;第二类是为社会上诗歌写作爱好者编著的学诗启蒙读物,以张廷华的《学诗初步》、刘铁冷的《作诗百法》等为代表,主要讲授诗歌写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技巧,呈现出基础性、启蒙性和普及性特点。前者属于大学文学专业教育的一部分,揭示了民国时期大学国文系旧诗写作的教学情况;后者属于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揭示了民国时期社会上旧诗写作的教法情况。这两种诗法著作都难以忽视“五四”白话诗运动,或在序言中指责白话诗流弊,痛惜风雅沦丧,或在正文中辟专章评论白话诗。这使得民国时期的诗法著作在传授古典诗学时不得不与白话诗进行对话。
陶永莉田源
关键词:旧诗写作教材
“不法之法”:论王夫之诗法论的内涵与得失
2024年
诗法论相当于创作论。相比于情景论,王夫之的诗法论是一个较少被学者关注的论题。王夫之反对律诗创作的定法与成法,称其为“非法之法”。在八股文理论对诗歌创作的深度影响下,他否定制义学造成的“死法”;在格调派占据主导地位之时,否定格调派造成的“死律”。王夫之提倡“不法之法”及与之相关的“意脉”说、“一气”说、“一意”说,主张“以古诗作律”。从实践角度而言,王夫之的诗法论有符合诗歌创作规律、突破旧说的一面,也有标准过高、难以践行的一面。从思想基础来看,王夫之诗法论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拓宽了中国古代诗法理论的阐释空间。
张伟
关键词:王夫之诗法格调意脉
文法与诗法之间:早期新诗对“具体性”的寻求
2024年
新诗发生之际,语言从文言文过渡为白话文,形式由律诗过渡为自由诗,表面上是“新”了,但如何成为现代之“诗”,仍是一个问题。对此初期白话诗的作者拟通过“讲求文法”使诗歌接纳更多的观察、情感思想,以收获“诗的具体性”,避免古典诗之“抽象”。但“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情感”等文法上的具体性也只是诗法的一种;表意的“精密”,也可能是一种幻觉,不能是“一切诗的方法”。要作真正区别于古典诗的“新”诗,仅靠“内容”上的“新”是不够的。“诗的具体性”更应该是言说感觉和想象方式上的具体性。新诗是现代汉诗之一种,诗意必得在现代经验、现代汉语和诗歌形式三者之间的互动中发生。
荣光启
关键词:新诗文法诗法
学海堂拟和诗创作的诗法宗尚及其诗学意义
2024年
拟和诗是广州学海堂诗歌课艺中不容忽视的构成要素。它以杜韩苏黄四人作为摹拟的主要标尺,承袭其务求争新出奇、擅长点化铸造、讲求章法布局的“诗法”。在运用各类典故与稀见字面来遵循以学为诗、以故为新的学术路径的同时,也具有包容通变的学术理念,“黄雀在后”的又一重视角、主题的拓宽与改写、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使学海堂的拟和诗得以在传统“诗法”轨迹上臻于至善,使其成为“宗宋派”一脉之传衍创变的继承者、促进宗唐界宋门庭观念消解的推动者、广州文化场域诗学体系建构的参与者。
魏雨柔
关键词:学海堂诗法
被自我遮蔽的诗法--论严羽的诗法观念及其诗学史意义
2024年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有大量的篇幅讲授诗法,他提出在写诗前就要先熟读熟参,在下笔时也很注重具体的声律、结构与修辞方法。在论述诗法时,严羽大多采取了从反面出发的言说方式,而较少从正面立论。这既与他对时人诗法的强烈批评息息相关,更隐含着其诗学理论中妙悟与诗法的内在矛盾。该矛盾的产生,源自诗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混淆。对看似无法的妙悟的崇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诗法的自我遮蔽。严羽为此把诗法排除出诗学“第一义”范畴的做法,虽然指明了重视诗歌旨趣的道路,但也是后世轻视诗法的重要诱因。
吴晨骅
关键词:《沧浪诗话》诗法妙悟中国诗学
诗法 诗心 诗韵——细读《桂枝香·金陵怀古》
2024年
宋朝词论家张炎在词学理论著作《词源》中提出了“清空”“意趣”等特殊的词学范畴,并将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列为“清空”的典范。立足于“清空”的意趣,从诗法、诗心、诗韵三方面解读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内涵与意境。
张光霞
关键词:意趣清空
认知诗学视域下黄庭坚“夺胎换骨”诗法新论--兼论宋诗之诗性思维与生命意识
2024年
认知诗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方法,强调运用思维、意识、语境、内省、体验等认知活动来分析诗歌。黄庭坚“夺胎换骨”诗法植根于宋学的文化语境中,并涉及诗性思维的运转过程。从该视角切入,能够揭示其隐性创作思维脉络,进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与生存之间的关系。从文化环境与诗性思维无意识形成的关联、“夺胎换骨”诗法所涉及的“积累”与“隐喻”思维、“夺胎换骨”基于生存体验而衍生的“变形”与“换义”认知这三个维度可以审视黄庭坚“夺胎换骨”诗法的深刻意蕴。可见黄庭坚“夺胎换骨”诗法与宋代理学风气密不可分,乃一种重道、重感悟、重体验的认知模式,其实质为“内求之法”,其深层认知思维方式为“明心见性”,绝非简单的因袭蹈旧之举。
姜玲
关键词:认知诗学黄庭坚夺胎换骨诗性思维
沈德潜论杜诗诗法
2023年
沈德潜作为乾隆年间的诗坛盟主,带着强烈的文学典范意识,对杜诗的字法、句法、章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示学诗者以门径。通过研究杜诗诗法,沈德潜深入分析了杜诗的诗歌艺术,揭示了杜诗作为经典在艺术方面的独创性和典范性,重新确立了杜诗的典范地位,推进了杜诗在清代的经典化历程。
张东艳
关键词:沈德潜诗法

相关作者

崔诗法
作品数:14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免疫性能 肉鸡 复合微生态制剂 植物乳杆菌 肉鸡生产性能
崔诗法
作品数:2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产酶条件 复合菌系 纤维素分解 景观指数 梯度分析
周诗法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技术系
研究主题:基金 数学模型
王德明
作品数:71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清代 广西文学 家族研究 文学家族 诗歌创作
段宗社
作品数:43被引量:57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诗法 文学思想 女娲神话 格调 七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