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30篇“ 认知神经机制“的相关文章
- 贫困与抑郁相互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
- 2025年
- 贫困具有历史性、多维性、复杂性和持续性等特征,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如抑郁,往往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该文融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经济学和精神病学的视角,系统性阐释了贫困与抑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揭示了贫困与抑郁如何相互影响,甚至导致抑郁的代际传递。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细化贫困的分类,关注贫困的直接测量指标,并加强跨学科合作,以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贫困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 许春燕许春燕张志聪
- 关键词:贫困抑郁神经机制
- 食物抑制控制训练改变饮食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 2025年
- 肥胖问题给我国国民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干预饮食行为以减少过度进食并防控肥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抑制控制训练对饮食行为的微弱影响不同,食物抑制控制训练具有显著效果,但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开展4个研究,共计8个实验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来说,研究1和2,从食物抑制控制训练更新食物价值这一路径出发,考察训练能否通过提升Go食物价值,降低No-go食物价值,进而改变个体的饮食行为。研究3和4,则从食物抑制控制训练建立食物与自动反应/抑制联结这一路径出发,考察训练能否通过建立Go食物与自动反应联结,No-go食物与自动抑制联结,进而改变个体的饮食行为。本研究有助于阐明食物抑制控制训练的内在作用机制,为我国过度进食和肥胖的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杨营凯夏海硕聂号雨
- 关键词:神经基础
- 焦虑个体趋避冲突失调的认知神经机制
- 2025年
-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应对趋避冲突至关重要,而焦虑个体存在趋避冲突失调的行为表现。这种失调表现为以放弃积极结果为代价,以此回避与实际威胁无关或威胁程度较低的刺激。以往的动机理论将个体应对趋避冲突分为信息输入和行为输出过程,难以全面解释趋避冲突失调的具体机制。因此,本文尝试提出一个全新的“冲突感知、冲突处理和反馈学习”三阶段模型,强调焦虑个体趋避冲突失调可能表现为威胁感知的增强、预期价值与动机比较的失衡、反馈学习的异常。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该模型中三阶段的相对独立性,通过分层和模块化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化,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焦虑个体趋避冲突失调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 夏熠张婕张火垠雷怡窦皓然
- 关键词:焦虑动机认知神经机制
- 注意偏向矫正训练对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神经机制
- 2025年
- 注意偏向矫正(Attentional Bias Modification,ABM)训练作为一种创新的抑郁症治疗干预手段,正引起广泛关注。ABM旨在通过反复训练个体关注中性或正性刺激,达到减弱对负性刺激优先及持续关注的目的,有助于减少抑郁症状。本综述探讨了ABM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的效果,发现其对于临床抑郁患者及高危群体均有一定的抑郁改善效果;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表明,ABM可能会引起早期和晚期注意加工过程的变化,及与注意控制、情感调节相关的脑区变化。通过审视近期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本综述旨在阐明ABM作为抑郁症辅助治疗的潜力。
- 廖海容吴伟斌霍丽娟
- 关键词:抑郁症临床疗效神经机制
- 去抑制的认知神经机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
- 2025年
- 个体在不同任务间进行灵活切换时,不仅需要抑制任务无关信息,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解除先前的抑制,即去抑制,该过程产生的代价称为去抑制代价。尽管研究者采用多种范式研究了去抑制的认知过程,但其神经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ERP残差迭代分解技术考察了41名大学生被试在改编的停止信号任务中去抑制的认知神经机制,该技术可以减少个体内差异和噪声影响,更清晰地揭示不同认知过程的脑电特征。在任务中,当N−1试次出现停止信号时,N试次在刺激重复条件下的反应时长于刺激切换条件,反映了去抑制代价。脑电结果显示,去抑制效应最早出现于P1和N1成分,反映了注意门控机制在去抑制中的作用;去抑制过程也诱发了较小的N2/P3波幅以及较长的P3/R-cluster潜伏期,反映了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以及运动反应过程。
- 陈霁雯买晓琴李富洪
- 关键词:去抑制ERP
- 记忆辨别力受老化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记忆辨别力是对相似的记忆经验进行准确辨别的能力,其依赖于名为模式分离的神经计算机制,在人类被试中,通常使用记忆相似性任务对其进行测量与研究。在老化过程中,老年人的记忆辨别力会出现十分明显的衰退,这种衰退与海马、内嗅皮层等内侧颞叶脑区的结构和功能衰退以及其他新皮层结构和功能老化关系密切。由于记忆辨别力高度依赖于内侧颞叶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因此,它能够反映出认知障碍发展早期的异常脑结构和功能变化,使得记忆相似性任务具备了应用于认知障碍早期识别的巨大潜力。未来研究需要采用更精细的成像技术单独考察海马齿状回和CA3亚区在记忆辨别中的作用及其老化的影响,并更多关注前额叶等新皮层结构老化影响记忆辨别力的神经机制,同时也需要建立大样本前瞻队列来验证记忆相似性任务在认知障碍早期识别中的有效性。
- 曾庆贺崔晓宇唐为李娟
- 关键词:认知神经机制
- 第三方惩罚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被引量:2
- 2024年
- 第三方惩罚(third-party punishment,TPP)指个体作为第三方或者观察者为维护社会规范对违规者所实施的惩罚行为。大量研究为揭示TPP行为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启示,但鲜有研究关注不同功能性脑网络在其中发挥的整体作用。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TPP相关的研究,对相关理论模型和脑网络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TPP的认知神经网络模型,系统地对TPP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进行解释和整合。在该模型中,情绪系统和奖赏系统是TPP的动力来源,认知系统主要负责责任评估以及惩罚的选择;奖赏网络、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和中央执行网络分别参与不同认知加工阶段。该模型建立了TPP相关研究在心理层面和认知神经层面上的联系,对TPP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进行了更加整体、全面的解释。未来可以引入元分析或基于机器学习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背景信息和更加复杂的社交情境下探讨第三方干预偏好以及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 郑好陈荣荣买晓琴
- 关键词:认知神经机制FMRI
- 跨通道迁移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跨通道迁移是指将在一种感觉通道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另一感觉通道的能力。跨通道迁移的相关研究探索了大脑表征不同感觉通道信息的方式,为减少重复学习、提高认知加工效率提供了新的见解。为较好地概括跨通道迁移的特点和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物体识别、类别学习和时间知觉等不同领域对跨通道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之后介绍了支持跨通道迁移的表征类型和相关理论,梳理了跨通道迁移产生的理论及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探讨跨通道迁移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影响跨通道迁移的因素。最后,对目前跨通道迁移研究成果及其潜在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问题进行了展望。
- 孙莹孙洵伟王一帆付秋芳
- 拖延的认知神经机制:基于意图、行动、长期倾向的系统探究
-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一首明日歌道尽了人类拖延行为的危害。研究者将这种问题性行为界定为,尽管提前预见到拖延会导致不利后果,但仍然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中的任务。拖延行为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 张荣
- 关键词:拖延意图认知神经机制
- 合作性音乐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及认知神经机制
- 在文明的早期时代,音乐就可以产生相应的生理、社会和心理功能,以协助人们适应环境,并获得基本的生活权利。在随后长期的历史演进历程中,音乐的进化及其社会心理学意义主要表现为促进了人际关系、群体社会凝聚力的协调等方面。合作性音...
- 周辰晨
- 关键词:信任行为认知神经机制
相关作者
- 张庆林

- 作品数:524被引量:3,891H指数:3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事件相关电位 ERP研究 顿悟 ERP 脑机制
- 邱江

- 作品数:138被引量:722H指数:18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心理学院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事件相关电位 ERP研究 顿悟 脑机制 神经机制
- 冯廷勇

- 作品数:78被引量:1,225H指数:17
- 供职机构:教育部
- 研究主题:跨期选择 儿童 神经机制 神经基础 大学生
- 傅小兰

- 作品数:274被引量:1,894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表情 情绪 表情识别 视觉 内隐学习
- 杨玉芳

- 作品数:160被引量:870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语篇 重音 语篇理解 重读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