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89篇“ 视网膜血管异常“的相关文章
一种抑制视网膜血管异常生成的基因编辑系统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视网膜血管异常生成的基因编辑系统及其应用,属于基因治疗领域。所述系统包含SpCas9编码基因和sgRNA,所述sgRNA的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通过SpCas9蛋白...
雷和田闫晓河
脑小血管病与视网膜血管异常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
2024年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动态的全脑微血管疾病,是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对CSVD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诊断主要基于MRI对6种神经影像的识别[2-3]。但神经影像对观察微观血流的变化存在局限性,无法检测CSVD亚临床早期的微血管改变。
陈思颖赵新湘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
罕见脑小血管病与视网膜血管异常被引量:1
2023年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血管(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CSVD的诊断主要基于影像学表现,但头颅影像学检查受到费用和出血风险等限制,使罕见CSVD的早期发现更为困难。眼底视网膜血管是唯一活体可见的血管,和脑小血管在解剖学、胚胎学上有共同的特征。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常染色体显性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和烟雾病(MMD)等罕见CSVD均存在视网膜血管异常视网膜血管检查可为罕见CSVD的研究发展提供新思路。
韦张琬钰赵旭峰于伟泓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CADASIL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
进一步加强视网膜血管异常与全身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视网膜动脉缩窄、动静脉交叉压迫、微动脉瘤、视网膜出血、棉绒斑等视网膜血管异常表现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卒中、肾病等全身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充分利用现代眼底影像检查手段无创快捷、量化标准、智能分析等技术优势,全面采集视网膜血管异常信息,深入探讨视网膜血管异常的形成转归机制以及与全身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视网膜血管异常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而且还将有助于预测全身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和干预效果。充分利用新的眼底影像检查技术,进一步加强视网膜血管异常与全身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通过诊断视网膜血管疾病,为全身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证据;同时通过治疗全身血管疾病,为更好地治疗视网膜血管疾病提供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整体与局部互为促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杜剑彤杨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重视视网膜血管异常性疾病与慢性肾脏病的整合医学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慢性肾脏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有或无肾功能下降。视网膜血管是人体唯一可以活体观察到的血管,它们属于小血管范畴,是全身微循环的一部分。从眼科医师或肾内科医师的角度来看,到目前为止,视网膜血管监测对于慢性肾病早期诊断提供的参考意义仍不理想。究其原因,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参与,以及视网膜血管异常的多变性使两者联系变得错综复杂。整合医学的多元化思维,使我们对于疾病认知及临床科研有了更深的思索:其一,共性是不同疾病产生关联的所在。肾小球和视网膜血管同属于微循环系统,二者微小血管的共性决定慢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病理变化可借助眼底组织这一特殊的"窗口"而呈现出来。其二,分化与整合是对立统一的,而整合是在分化基础上的整合。视网膜血管异常指标众多,什么是预测肾病及其功能损害的最佳指标?需要将其指标细化,才有利于问题的明确。在此基础上,动物实验证实视网膜血管异常与肾病的关联性存在,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这种关联在不同地域及种族的人群中可以重复,提示两者的联系可能不受环境或遗传背景的影响。其三,疾病认知不仅要考虑不同因素间的关联,更应考虑不同因素间的动态作用对疾病的影响。如患者患高血压病时,持续的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可以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及肾小动脉硬化等靶器官损害,而微循环系统的异常又可影响到体循环血压的变化,使之进入恶性循环。循此思路,结合前瞻性队列研究,在未来有可能实现视网膜血管对于慢性肾脏病的个体化预测。
黄雯
关键词:视网膜慢性肾脏病
脑小血管病与视网膜血管异常
2014年
视网膜血管与脑小血管具有共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也是人体唯一在非入侵条件下直接观察到的小血管,能较早期地反映全身微小血管的变化。脑小血管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通过检测视网膜血管变化预测脑小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甚至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回顾相关的研究,对脑小血管病与视网膜血管异常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孔珍丰宏林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
视网膜血管异常与脑小血管被引量:3
2014年
脑小血管病很常见并逐渐被认识,但在体内很难直接观察。视网膜血管与脑小血管具有相似的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特征,其改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脑小血管改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视网膜血管异常与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病变相关。文章对视网膜血管异常与脑小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证据进行了总结。
李华吴丹红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卒中
有髓神经纤维合并视网膜血管异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有髓神经纤维合并视网膜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随访的合并视网膜血管异常的有髓神经纤维患者6例,总结其眼底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征,进而分析血管异常原因。结果 6例患者均可见有髓神经纤维沿视网膜神经纤维分布,视网膜血管异常发生于有髓神经纤维的视网膜区域:4例患者视盘旁有髓神经纤维附近可见火焰状的出血、视网膜血管走行迂曲,2例患者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有髓神经纤维较薄弱时常表现为正常荧光,较浓厚可表现为遮蔽荧光;合并视盘旁出血时表现为出血区域遮蔽荧光,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荧光造影显示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晚期呈片状强荧光。结论认识并关注由有髓神经纤维所引发的视网膜血管异常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避免误诊为其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对于合并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出血的患者,要明确病因,早期给予激光或手术等及时正确的治疗。
张书林李娟娟黎铧胡竹林
关键词:有髓神经纤维视网膜血管异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北京市城乡40岁以上限定人群视网膜血管异常的患病率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描述北京市城乡限定人群视网膜血管异常(RMA)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眼病研究"城乡40岁以上居民4439人。方法对每位受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全面眼科检查,其中包括散瞳后彩色眼底照相检查。随机选每位受检者一眼进行眼底照片中视网膜血管异常的评价。局限性视网膜血管异常(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和视网膜病变)采用定性方法评价;弥漫性视网膜动脉缩窄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定量方法评价。计算以上各种视网膜血管异常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分布特征。主要指标视网膜血管异常的患病率。结果局限性视网膜动脉缩窄、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和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分别为7.5%、7.2%和7.5%,三者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01);男性的视网膜血管异常患病率(24.4%)明显比女性(17.6%)高(P<0.001)。各种局限性视网膜血管异常和弥漫性视网膜动脉缩窄的患病率在农村人群均明显高于城市人群(P均<0.001)。结论北京市限定地区城乡40岁以上人群中视网膜血管异常并不少见,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加;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患病率高。
王爽徐亮Jonas Jost BWong Tien Y王云松王亚星杨桦李静Sun Cong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异常流行病学患病率
视网膜血管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定人群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洪山区的2个社区作为本研究的基线人群。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全面的眼科检查,评估视网膜眼底血管直径,随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眼科检查和头颅MRI扫描,评估脑白质损害和腔隙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结果视网膜血管直径同白质损害的严重程度及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有关,其中以视网膜小静脉直径更具价值。视网膜小静脉直径每增加1个标准差(1SD),室周白质损害进展1.6倍,皮质下白质损害进展2.0倍,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上升1.64倍。结论视网膜血管异常与MRI定义的亚临床脑梗死之间具有相关性。视网膜血管异常可作为评价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性的独立评估指标之一,其中以视网膜小静脉直径更具价值。
覃静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白质损害腔隙性脑梗死

相关作者

徐亮
作品数:321被引量:1,637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眼科 患病率 眼底 视盘
杨桦
作品数:78被引量:397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眼底 视盘 患病率 流行病学
王云松
作品数:10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研究主题:银杏叶提取物 视网膜血管异常 线粒体膜电位 培养大鼠 视网膜神经细胞
李娟娟
作品数:250被引量:466H指数:9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小胶质细胞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光学相干 光相干断层扫描 脑缺血大鼠
李静
作品数:1,401被引量:7,230H指数:30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
研究主题:预后 儿童 化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 心肌梗死